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家出手,又一大光伏市场!

2025-07-28 18:26

作为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无可否认的是,高层对于光伏产业的重视从未改变。

在推动上游光伏产业链反内卷、倒逼价格重回理性区间的同时,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推进新的应用场景,如近期已相继落地了绿电直连、零碳园区两大政策。

当然更为可观的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这一规模不仅是2020年底的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而且相当于2021~2024年4年光伏新增装机的40%,可谓为“十五五”期间的光伏装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球光伏装机放缓趋势下,这一难得的确定性市场无疑也将是各大开发商以及设备企业的竞争焦点。

50GW光伏治沙项目业主追踪

众所周知,早在2021年,国家领导人在相关会议上宣布“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下来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三批风光大基地中,囊括了众多“沙戈荒”项目。

近两年,快速推进“沙戈荒”项目的当属内蒙古。根据内蒙古下发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方案》,到2030年,全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具体包含三大片区:

据北极星追踪,已有超40GW项目分解至对应盟市,并且相继敲定了牵头企业,五大发电集团悉数在列,并且还有中广核、京能集团、蒙能集团等央国企,此外,远景、明阳、晶澳等优秀民企也参与其中。

值得重视的是,相比其他盟市,鄂尔多斯市分批确定了牵头企业以及联合体企业。2024年310万千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的业主包括蒙能集团、鄂尔多斯杭锦旗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今年鄂尔多斯市又公示了两批2025年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联合体企业,包括蒙能集团、华润集团、隆基、阳光电源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40万千瓦。

除内蒙古外,积极推动光伏治沙的还有新疆、西藏。针对2025年开工以及有最新状态的项目,北极星追踪到近10GW,业主涉及广东能源集团、中煤集团、中广核、华能等。

生态、消纳“大考”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太阳能装机容量已达到11亿千瓦,为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正如7月25日“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桂小阳在致辞中所强调的,管理部门在推动光伏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发挥其生态效益。

而被称为“三北”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沙化土地约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区域。 

光伏+治沙可谓双赢之举。据媒体公开报道,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二级巡视员潘红星曾表示,在‘沙戈荒’地区划定了对生态影响小、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低的适建区域19.98万平方公里,理论装机近100亿千瓦。

与此同时,光伏的生态价值也获得了来自学者、研究机构以及各界企业的诸多认可。据相关企业介绍,光伏发电系统在沙漠地区可形成覆盖层,减少地表风速,从而防止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同时通过改善微气候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实现生态恢复。北极星也曾亲历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公司负责建设的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原来寸草不生的沙漠,在光伏板下播撒草种仅一个月,无数的绿色便已争先冒头。

然而,光伏治沙项目在对设备提出挑战的同时,作为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也成为项目业主的重要课题。据悉,目前还存在着光伏治沙标准体系不完善,重电站建设、轻治沙等诸多问题。对此,也有专家建议,不要轻易破坏植物生长过程中沙漠形成的结皮,减少对沙漠的扰动;光伏板下植物不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而应重点考虑耐旱、耐风蚀、耐盐碱;此外,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长期系统观测等。

随着装机规模的飙升,消纳始终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三北地区重点省份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陕西,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5月份数据,今年前5个月这几个省区的光伏发电利用率普遍低于90%。探索消纳渠道、提升电网支撑也将是摆在“沙戈荒”项目面前的又一个重要难题。

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水七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