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7 08:04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7月15日,常州市政府印发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力争实现全市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达60%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不低于30项,培育ESG评级A级以上企业不低于40家,引育ESG披露、鉴证、评级等专业服务机构不低于10家,每年招引ESG重点项目250个以上,每年引进ESG领域专业人才1万名以上,培育一批企业首席双碳官。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全面建成,打造一批ESG特色产业基地,政策引领、产业特色、园区先行、企业支撑、服务赋能、开放融合“六位一体”的ESG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其中指出,加快ESG载体建设。以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绿岛”园区、科创产业园区等园区类型和绿色工厂为重点,持续推进(近)零碳园区(工厂)试点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级零碳园区(工厂),加快培育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发挥零碳试点引领作用,打造一批零碳机关、零碳社区、零碳学校等ESG实践载体。打造ESG典型场景和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
研究院点评:常州ESG行动方案体现出地方政府从政策引导到产业生态的全链条布局,通过推动园区、企业、社区等多层级“ESG场景化”试点,加快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构建区域ESG发展示范。
碳中和
两部门:开展工业领域能碳测量、碳排放核算分析等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7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新能源方面,《方案》要求: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量需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全运行、负荷辨识、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虚拟电厂、绿色电力可信评价、碳捕集热耗测量、电网惯量阻尼测量、工业领域能碳测量、碳排放核算分析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等能力建设,实现新能源多元协同发展。
研究院点评:《行动方案》通过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有望提升碳数据质量,推动碳资产开发、绿色制造和能效管理体系化发展,为“双碳”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工信部:四方面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扩绿增效”
7月1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从原料、用能、工艺、产品4个方面发力,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扩绿增效”。在扩大绿色原料使用方面,重点是提高废钢铁、废铜和废铝等再生资源在原料中的比重,力争到2027年,将比重分别提高到22%、30%和25%。使用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相比原生矿产资源,具有显著的节能降碳优势。比如,废铝再生能耗仅为原生铝生产的5%~8%,温室气体排放仅为原生铝的5%左右。在扩大绿色能源使用方面,加快氢能在传统产业应用是重要方向。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把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应用作为重点,加快推动实现规模化突破。在扩大绿色工艺应用方面,重点加快传统产业具有革新性工艺的攻关,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瓶颈制约。比如,钢铁绿氢冶金、近零碳排放电炉流程炼钢工艺,电解铝无炭阳极技术,石化化工行业智能连续化微反应、绿色合成技术,建材大型窑炉氢能煅烧、电能煅烧工艺等。在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方面,重点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绿色低碳效果明显的新材料、新产品。比如,建材行业推广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石化化工行业推广水性涂料、油墨、胶粘剂等。
研究院点评:工信部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四大高碳行业,明确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系统性策略和路径,推动传统行业释放减碳潜力,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常州“首席双碳官”制度出炉
近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常州市首席双碳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旨在通过建立首席双碳官制度,强化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明确,2025年12月底前,全市上市公司和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市属国有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2026年6月底前,全市十百千亿大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十五五”期间,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这一时间表体现了常州推进碳管理的决心与力度,也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型路径。企业首席双碳官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重点供应商开展碳核算和碳减排,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降碳;组织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推动绿色产品开发和认证;探索建立产品碳标签制度,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等内容。为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方案》还提出建立市、区两级政府首席双碳官组织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首席双碳官在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方面的管理、智囊和纽带作用。
研究院点评:常州“首席双碳官”制度开创地方实践新样本,推动碳管理责任从政府延伸至企业一线。通过构建系统化碳管理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促进全链协同降碳。
全球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提案立项
7月22日,由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方面向凝聚共识、统一规则迈出关键一步。该项国际标准提案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与科学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将显著提升碳足迹因子与本土数据的时空匹配度,破解国际通用数据库在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局限性,为光伏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路径。
研究院点评:该项国际标准的提出不仅填补了全球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领域的空白,也为构建科学、透明的绿色贸易机制奠定技术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中的规则影响力与话语权。
绿色建筑
山东:到2027年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
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厅、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加强零碳园区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推动园区供用能模式变革。根据文件,拟优选具备条件、降碳基础较好的园区建设零碳园区,按要求编制建设方案,扎实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相关园区技术路径基本清晰、配套制度基本健全,总结推广建设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挥关键作用。文件要求,大力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强化园区与周边光伏、光热、风电、生物质能等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积极有序推进园区及周边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以就地、就近消纳为原则,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推进园区绿电按照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分布式自发自用和虚拟电厂等模式规模化发展。在指标体系方面,核心指标为单位能耗碳排放,引导指标(一类)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70%以上、储能容量大于日均用电量的8%等6个,引导指标(二类)则要求可利用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70%、园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大于2.5万平方米等8个。
研究院点评:《方案》为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明确目标和路径,聚焦能源结构优化与技术路径明晰,突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绿电就地消纳机制,兼顾绿色供能与用能效率,助力山东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
绿色金融
北京市密云区发布支持气候投融资发展激励措施
7月11日,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北京市密云区支持气候投融资发展激励措施及资金申报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激励措施涵盖促进金融机构绿色发展、促进实体经济低碳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具体措施包括对投放气候主题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对发行气候主题保险产品的机构给予补贴,对优化绿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此外,还支持项目和企业入库,对入库项目和企业给予贴息支持和授牌奖励。同时,鼓励各类组织参与标准制定,对主导标准制定的单位给予奖励,并支持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对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给予补贴。其中,对于投放气候主题贷款的金融机构,按年度贷款余额增量的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于发行首单或首发气候主题保险产品的机构,按年度累计保费的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研究院点评:北京市密云区通过奖励补贴促进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转型。同时,对入库项目和企业提供贴息及授牌支持,鼓励标准制定和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助力低碳发展目标实现。
碳市场
2025年7月21日至7月25日,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73.85元/吨,最低价72.92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1.21%。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490,070吨,成交额110,940,883.38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747,187吨,成交额122,490,301.47元;本周无单向竞价。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237,257吨,总成交额233,431,184.85元。
7月25日,本周ICE欧盟碳排放权(期货价格)上涨2.07%,报71.34欧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