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8 05:01
(来源:金科之家网)
2025年7月17日,北京链博会现场,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与英伟达CEO黄仁勋展开了一场跨越十年的技术对话。
这场围绕AI前世今生与未来的探讨,不仅揭示了技术演进的底层逻辑,更勾勒出AI与人类文明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一、AI技术革命:
"AI的本质是第一性原理的全新软件开发方式。"黄仁勋开场即点明核心。
他回忆2012年AlexNet带来的"宇宙大爆炸"时刻: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首次超越人类科学家,这个时间点被视为AI从学术研究走向工程实践的转折点。
王坚以心理学视角解读AI的独特价值:"它不是简单模拟人类智能,而是创造力的扩展器。"
两人达成共识:正如飞机拓展人类物理边界,AI正在突破认知能力的极限。
黄仁勋首次系统阐释AI的阶梯式跃迁:
感知智能(2012–2017):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能力超越人类,奠定认知基础;
生成智能(2018–):跨模态内容生成重塑创作逻辑,如文生图、语音合成;
推理智能(2023–):AI具备逻辑拆解与未知问题求解能力,逼近通用人工智能(AGI);
物理智能(未来):具身智能落地机器人系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
"现在的AI就像人类思考者,"黄仁勋举例说明,"它能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执行的子任务,这种能力在药物设计领域尤为突出——AI可以像设计芯片般精准解析蛋白质结构。"
二、算力革命:
对话中,"算力"被提及23次,成为核心关键词。王坚强调:"20年前我们谈论计算机,现在真正改变世界的是算力本身。"
黄仁勋用数据佐证:英伟达通过CUDA架构迭代,将AI计算性能提升了十万倍,"这种进步让处理万亿参数模型成为可能"。
两位技术领袖共同描绘了算力基础设施的未来图景:
硅基进化:晶体管正向三维结构(GAA)演进,结合背面供电、CoWoS封装等技术
太空计算:王坚透露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计划,2025年将部署超50颗计算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支持12类遥感任务在轨处理
异构协同:CPU/GPU/NPU的混合架构成为主流,苹果M3 Ultra已实现光追单元与AI加速器的深度整合
三、开源生态:
面对中国AI论文数量全球第一的现实,黄仁勋高度评价开源生态的价值:"DeepSeek、通义千问、Kimi等模型不仅推动国内创新,更成为全球AI发展的催化剂。"
他特别指出开源的三重价值:
工程协同:全球开发者可接力优化,如某医疗AI项目通过开源在3个月内集成200家机构。
数据安全保障:"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全球审视提升模型可靠性。
平等赋能:中小企业可用开源模型构建专属大模型,某机器人公司通过Qwen基础模型将研发周期缩短70%。
王坚补充道:"杭州已成为中国开源AI的重镇,我们诚邀黄仁勋先生深度访问。"这个邀请得到现场热烈响应。
四、物理智能:
对话最后30分钟聚焦"物理AI"——这个能感知、理解并操作物理世界的全新范式。
他特别强调,物理AI将成为下一波浪潮——AI将脱离虚拟世界,通过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载体在物理空间中自主行动。
这要求技术范式从“大数据预训练”转向“实时交互强化学习”,算力消耗将激增十倍以上。
黄仁勋预测:"未来五年,每个机器人都将拥有AI大脑,自动驾驶车辆会像人类司机般学习道路经验。"
他以英伟达Omniverse平台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数字孪生训练工业机器人。
王坚则从太空计算角度展望:"当计算卫星与地面AI协同,我们可能见证气候模拟的革命——原本需要数周的计算,未来可在几秒内完成跨尺度预测。"
这种愿景在2025年已具雏形,西门子能源正用类似技术将涡轮机设计周期从6周缩短至4天。
五、给年轻人的三句箴言
面对现场青年学子,黄仁勋给出深刻建议:
回归第一性原理:"即使AI能自动生成代码,也要理解每个符号背后的逻辑。"
立即拥抱AI:"这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能力平权器,农民、老人、孩子都能从中获得赋能。"
做AI原住民:"你们将与AI共同成长,它将成为记录你一生的智慧伙伴。"
王坚以自身经历呼应:"科技本质是人的连接。我当年因无法进入美院而遗憾,但今天看到你们,深信这个星球的美好正源于持续创造。"
六、十年之约:当AI遇见量子计算
对话尾声,两位技术领袖以十年为期,相约再次围炉畅谈。他们预测2035年的AI将呈现三大特征:
量子融合:英伟达已启动量子-经典混合计算研究,上海AI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子计算中性原子排布算法,60毫秒完成2024个原子无缺陷排布。
意识上传:脑机接口与AI的深度整合可能实现记忆云端存储。
伦理重构:全球将建立AI行为准则,类似《核不扩散条约》的监管框架。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技术对话,不仅揭示了AI发展的现在进行时,更指明了人机共生的未来时态。
正如黄仁勋所言:"我们正站在超级智能的门槛,但真正的奇迹,将由年轻一代用AI重新定义世界。"
免责声明:自媒体内容仅用于记录和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所有内容来自于网络,或由人工智能服务生成。如有文字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观点,亦不代表本人所在机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