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8 00:28
3年多前来到上海开出中国首店,随后迅速在中国内地开出16家店、在中国市场收获了爆发式增长的国际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壳子特玩(CASETiFY)将是出现在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的新面孔。
自去年初次与进博会深度接触后,瑞士创新听力保健解决方案供应商索诺瓦也将第一次以展商的身份亮相。致力于直连南美农场主与国内进口商的电商平台Argo同样是进博会的新朋友,将带着拉美特色产品首次参展。
作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机遇的开放平台,今年将举办第八届进博会,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迎来送往”,经历着展商的更替与品牌更新。曾经的新朋友因此结缘迅速成为了老朋友,老朋友也在“老带新”,用实实在在的收效吸引着更多品牌借力“掘金”中国。
品牌跨界找灵感首选
这些等到今年才出现的新朋友之所以来,和其接下来的品牌战略与中国布局不无关联。
壳子特玩大中华区总经理欧子乐表示,中国是其品牌全球战略的核心市场。已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拿下手机配件销量冠军的他们,接下来将继续深耕中国,不仅要在线上加大投入,而且也要继续新增线下门店。更重要的是,作为手机壳界的“爱马仕”,他们正在拓展弹韧防摔旅行箱等更多品类,并持续将全球创意和本地文化相融合。不管是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还是实现跨界和业务拓展,进博会都是极好的平台。
全球化和本土化融合,业务多元化开拓和跨界找灵感,综合型的进博会对于国际品牌而言无疑是首选。
以电子产品为众人熟知的索尼如今将自己定义为创意娱乐企业。索尼对外事务部总监李飏告诉第一财经,索尼参加了首届进博会后中断了几年,经过与总部的不断磋商,一直到第六届终于重新恢复参展,集团总部更清晰看到了进博会对于国际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品牌“破圈”,与各地政府、产业链上下游联通的综合平台。
他表示,在进博会上,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展台设计,索尼去年成为展览会现场的“网红”,展位上几乎每天都排着长队。今年,索尼还将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升级到300平方米,汇集索尼集团旗下消费电子、动画、影视、音乐、技术研发等多个业务板块,以多元热门IP与前沿娱乐技术融合,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技术的体验空间。
走进中国市场核心
“2024年我们参加了进博会的周边活动,今年决定第一次正式参展。”瑞士索诺瓦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方芳告诉第一财经,“转正”成为进博会的一员,是他们近年来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战略的缩影,也希望通过进博平台走进中国市场的核心。
她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在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增长的趋势下,伴随公众对听力健康的认知提升,这里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市场的业务占其全球业务的近10%,未来预计将在中国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为此,索诺瓦于2022年收购中国本土企业,并计划引入新的产品及产线,持续推进本土化。借着进博会的东风,他们计划今年携全球首创的“太极2.0”人工智能助听器登场,并同时展出人工耳蜗、高保真音乐耳机等创新产品。
立邦在去年首次参展后,迅速从“新朋友”变成了今年的“老朋友”。立邦中国集团品牌公关中心副总裁吴雅琳表示,在去年的进博会上,他们与国央企和行业客户促成16场签约,达成了千万级意向签约金额。同时也收获了“展品变商品”的落地转换。
对比去年以单品为主,今年立邦将更多展示系统性的场景解决方案,包括当前热门的低空经济场景、AI智能化制造场景、新能源电池安全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场景等五大板块。
和立邦一样,MSC地中海邮轮也是去年参加后、今年续约的进博一员。今年,他们将第二年亮相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MSC荣耀号母港航线、海外精选航线及首次访问中国内地地区的环球航线。
地中海航运集团中国区政府事务副总裁雍虎提出,希望依托进博效应,立足上海这一核心枢纽,持续推动就业增长、内需释放与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德国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在去年首次参展后,在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正式宣布启动今年的参展筹备计划。inne相关人员表示,近年来,他们把中国市场当作核心市场进行深耕,不只是简单引进品牌,而是与中国当地医院及权威机构联手进行临床研究,并对真实人群进行效果研究,从而从成分、剂型到使用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适应本土消费者的需求。
在抓紧筹备进博会参展事宜的瑞士爱格泵将在今年重点展示污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目前,爱格泵正加速推进本土化战略,通过将瑞士的核心技术优势与“中国制造”的卓越能力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水平和市场响应能力。
扎根中国供应链实现跃升
面对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下行周期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国超级大市场的优势和地位并未减弱。在深耕中国市场、持续带来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越来越多跨国企业也在进博会释放的溢出效应中,深化与中国供应链的创新融合,实现自我跃升并增强自身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在25日举行的展前对接会上,瑞士士卓曼中国市场营销负责人黄晓波告诉第一财经,中国区营收的快速增长,让他们更加坚定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这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资行动上:于2022年9月在上海闵行开工建设的士卓曼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是瑞士士卓曼集团在亚洲首个集生产、培训与创新于一体的基地,一期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带来近千个就业岗位。这是士卓曼的第20家工厂,却是他们首次在海外买地建厂。今年这家工厂已正式投产。
对立邦而言,投资中国的决心同样已付诸行动。2025年5月,立邦在全球最大的汽车涂料生产基地在天津建成投产,年产能达13.3万吨。
奥地利攀时也因中国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供应链优势加大在华投入。攀时(上海)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总监程东骥表示,目前已建成的一二期工厂均已满产,总投资额1.3亿元的临港三期工厂拿到环评批复,5月初开始施工,目前项目建设正冲刺收尾,预计在第八届进博会前就能进入试生产阶段,会期时就能展示半导体级电镀材料样品。
程东骥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高端科技应用场景在增加。这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近年来呈现三位数增长,成为全球目前最快的地区,“目前看三期产能也接近饱和,已开始谋划第四期”。与此同时,攀时的每一期工厂的增加,都在新增品种,将更多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
在芬兰动力巨头瓦锡兰齐耀的生产车间里,双燃料发动机生产计划已排至2028年,面向全球发货。瓦锡兰齐耀总经理马琳告诉第一财经,在去年进博会上接到的加拿大和韩国订单,最近正在陆续交付中。面对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周期等挑战,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在她看来,“船舶工业的未来在中国”,中国正在引领船舶工业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也正是越来越深的中外创新融合,让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上持续跃升,也让中国市场越发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