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6 07:01
(来源:储能早知道)
提示:点点关注不迷路,每天分享储能热点。
编者按:营收下滑但利润逆势增长31.4%,这家韩国电池巨头正在密歇根工厂加速生产储能电池,以应对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7月25日,据LG新能源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公司营收环比下降11.2%至5.6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却逆势大增31.4%,达到4922亿韩元。
这一业绩背后的秘密在于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将业务重心从电动汽车电池转向能源存储系统(ESS)。
随着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结束和全球主要市场消费信心趋弱,这家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的主要电池供应商正全力押注储能赛道,以应对行业寒冬。
01 逆势盈利的秘诀
在电动汽车市场普遍低迷的背景下,LG新能源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率达到8.8%,即使剔除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4908亿韩元税收抵免,公司依然实现了14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这是该公司六个季度以来首次在不依赖美国补贴的情况下实现盈利。
“尽管金属价格下跌拉低了平均售价,加上市场消费信心趋弱影响了整体营收,但北美产量增加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使我们实现了良好盈利,”LG新能源首席财务官李昌实(Chang Sil Lee)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严格控制成本,成功抵消了营收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北美地区产量的增加,帮助改善了整体产品结构,成为利润逆势增长的关键因素。
02 储能电池:新战略核心
LG新能源的战略转型已清晰呈现。今年5月,公司在密歇根州启动了首家北美储能电池工厂的生产,迈出了业务多元化的重要一步。
该工厂专注于生产长型磷酸铁锂(LFP)电池,专门用于储能系统应用。
公司计划大幅提升储能电池产能,目标是到2024年底将ESS电池年产能扩大至17GWh,并进一步在2026年底前实现北美地区30GWh的年产能。这一扩张速度显示了公司对储能市场的信心和投入力度。
储能业务被视为对冲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关键。李昌实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不足可以通过ESS业务的扩张来抵消,同时通过重新分配资源和提高成本效率来最小化固定成本。”
03 多重压力下的转型
LG新能源的战略转向源于电动汽车市场面临的多重挑战。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今年9月30日结束,而特朗普政府的进口关税政策继续挤压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该公司主要客户特斯拉刚刚经历了十年来最糟糕的季度之一,其CEO埃隆·马斯克警告艰难时期可能还会持续。
LG新能源规划管理部副总裁Kim Min Soo指出,未来几年美国ESS电池市场将保持每年至少20%的增长速度,主要受电力需求激增和AI数据中心发展的推动。
“北美ESS制造中心的建立是对‘转向非中国供应商’的回应,”李昌实表示,并透露公司目前正与多个客户洽谈“重要”合同。
04 全球产能布局调整
为应对市场变化,LG新能源正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能布局:
- 北美市场:将现有部分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改造为ESS电池生产线,加快实现产能目标
- 欧洲市场: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波兰工厂量产中低端电池产品,包括高压中镍和磷酸铁锂电池
- 技术研发:推进干电极技术量产评估,计划2028年前推出充电时间少于10分钟的动力电池
在欧洲市场,公司面临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LG新能源规划管理副总裁Jung Jaewook坦言,下半年欧洲市场将继续面临挑战,主要源于与中国对手的竞争加剧。
05 政策变化带来新机遇
美国政策调整为LG新能源创造了有利环境。新的“被禁外国实体”(PFE)定义预计将限制中国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为已在北美建立生产体系的电池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通胀削减法案》的投资税收抵免(ITC)也将激励供应链转向非中国电池供应商。
李昌實强调:“政策端的调整加大了‘受限外国实体’进入美国市场的壁垒,这将进一步强化已在北美本地建立生产与供应链体系的企业的竞争优势。”
密歇根工厂的本地化生产使LG新能源有资格获得《通胀削减法案》下的投资税收抵免,增强了其价格竞争力。
06 预计储能系统市场将迎来增长机遇
面对明年初可能进一步放缓的需求,LG新能源计划通过扩大储能电池产量和削减或推迟投资计划来改善下半年利润。
公司预计储能系统市场将迎来增长机遇,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项目和AI数据中心对储能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
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长期增长的催化剂。李昌实指出,尽管短期内全球电动车需求或将放缓,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中长期增长。
在技术路线图上,公司计划丰富中低端产品线,推出适用于电动车和储能的LFP电池与电动车用富锰锂电池(LMR),并通过创新技术提升产品能量密度等核心性能。
---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降温,LG新能源的战略转向已全面展开。密歇根工厂的储能电池生产线只是开始,该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北美ESS产能提升至30GWh以上,是目前水平的两倍。
与此同时,欧洲波兰工厂将于下半年量产中低端电池产品,包括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进一步扩大其在储能市场的产品组合。
储能领域成为LG新能源穿越行业低谷的避风港。随着AI数据中心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对储能需求的激增,这家电池巨头的战略转型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其能否在利润下滑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快速确立储能领域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