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6 11:00
(来源:聚烯烃人)
科莱恩(Clariant)于2025年7月16日宣布,公司收到利安德巴赛尔向荷兰阿姆斯特丹法院提起诉,向包括科莱恩在内的四家公司索赔约16亿欧元(约133.5亿元人民币)。
至此,针对科莱恩乙烯价格垄断案的索赔者已扩大至陶氏、巴斯夫、壳牌、道达尔能源公司、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利安德巴赛尔等六家化工巨头,累计索赔总额达63.92亿欧元(约533亿元人民币),创下欧盟反垄断史上罕见的连锁追偿纪录。
2023年10月18日,壳牌公司率先向法院起诉,向包括科莱恩在内的四家公司索赔10亿欧元; 2025年1月9日,巴斯夫向德国慕尼黑法院起诉,索赔金额为14亿欧元;2025年2月25日,道达尔能源公司向荷兰阿姆斯特丹法院起诉,索赔6.25亿欧元;
2025年5月26日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向荷兰阿姆斯特丹法院起诉,索赔总额约10亿欧元; 2025年5月9日,陶氏欧洲公司向德国慕尼黑法院起诉,索赔总额约7.67亿欧元。
自2023年以来,科莱恩共收到壳牌、陶氏、道达尔能源、巴斯夫、OMV、利安德巴赛尔的起诉,合计索赔金额总计高达63.9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3亿元)。
合计533亿元的六起索赔,理由都一样:包括科莱恩在内的四家公司在乙烯采购过程中违反了欧盟反垄断规则,串谋压低乙烯采购价格,损害了起诉方利益。
科莱恩是一家总部在瑞士的国际化工巨头。2024年销售额41.52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22亿元)。
533亿元的天价索赔,如果都要赔付的话,对科莱恩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面对天价索赔,科莱恩官网称其坚决否认这些指控,表示已提供确凿的经济证据,证明各方的行为未对市场产生任何影响。
事情的过程并不复杂: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科莱恩与另三家公司(Orbia、塞拉尼斯Celanese、西湖化学Westlake)在比利时、法国、德国和荷兰的乙烯采购市场中,通过交换敏感定价信息、操纵采购价格要素,构成垄断联盟(购买卡特尔),违反《欧盟运作条约》第101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西湖化学Westlake因其主动向欧盟委员会揭发该行为,而免于处罚。
据了解,2020年欧盟委员会已经对科莱恩、Orbia和塞拉尼斯处以总计2.6亿欧元的罚款(Orbia:2236.7万欧元,科莱恩:1.56亿欧元;塞拉尼斯:总计8230.7万欧元),认定其操纵乙烯采购价格,违反了欧盟反垄断规则。
受到制裁的四家企业包括科莱恩国际股份公司和科莱恩股份公司,前者承认直接参与侵权行为,后者承认其作为科莱恩国际股份公司母公司的“连带责任”。
被罚款1.56亿欧元后,科莱恩多次上诉,但欧盟普通法院在2023年10月及2024年3月两次判决中均支持委员会决定,仅将罚款计算基准从“销售价值”修正为“购买价值”,变相坐实了科莱恩的垄断行为。
2011年-2017年的垄断行为,2020年已经被罚款2.6亿欧元,到2025年还能天价索赔63.92亿欧元。对反垄断行为“行政处罚+民事追偿”的双重惩戒模式,正在成为悬在跨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素材来源 | 中外涂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