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苹果嫡亲”鹏鼎控股:靠服务器PCB杀出重围?

2025-07-25 16:31

这次不靠苹果,鹏鼎控股能否成为算力链的黑马?

算力需求爆发的市场预期还在被不断加强,依旧是海外链主导。

先是Open AI大幅上调AI算力投入,可见全球“AI军备竞赛”依旧火热。OA与甲骨文表示在美国新增开发4.5GW数据中心容量,这一容量是之前协议的9倍,在用电规模上约等同于微软云当前水平。追加后,OA正在开发的星门AI数据中心容量超过5GW,将运行超过200万颗芯片,OA预计在AI基建规模将超出此前星门承诺未来四年内向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10GW的AI基础设施。

接着就是谷歌的二季报,透露出两个核心点:一个是云客户对云服务的高需求Google Cloud Backlog(云端积压订单)本季度环比增长了18%,季度末达到1060亿美元积压订单,反映出对云服务的需求高涨;另一个就是上修了资本支出:二季度支出约22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于基础设施,约三分之二用于服务器建设,三分之一用于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同时管理层也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850亿元,之前是750亿美元,核心原因是服务器交付和数据中心建设加速。

显然,这就是驱动A股算力产业链相关概念的核心驱动因素。目前看,算力板块的叙事出现了不小的分歧。其中海外链依旧韧性较强,比如需求强劲的高端PCB、800G光模块等,即使回调,但依旧处于高位;相比之下液冷、电源、铜缆等主要还需要国内链的需求共振,之前分析过N卡H20重新供应和B30新品有国内云服务厂商加速AIDC建设的预期,只是最近好像国内算力链消息催化相对较少,叠加不少资金从估值偏高的算力板块转到相对估值洼地的“反内卷”概念和“雅江万亿基建”概念中。

01

鹏鼎控股的PCB只供给苹果?

不可否认,PCB应该算得上今年最强的算力链主线。在算力大爆发背景下,不仅是英伟达,AMD、博通这些芯片厂商,对PCB的需求也很大,尤其是高层高阶的PCB,有市场调研指出胜宏和沪电大概率消化不了如此高的需求,不久前似乎也传出了沪电扩产、胜宏买设备的消息。可见PCB短期确实存在供给压力。而芯片厂商又不能拖延,毕竟下游还有云厂商订单在那,按照头部企业“1+N”的供应商体系,此时会启用其他厂商的产品来满足需求,即使超高层的PCB硬板做不了,高多层总可以,有些云厂商自研的ASIC芯片的要求相对低些。

除了胜宏和沪电两家头部企业,不少上市公司也都加入了PCB供应链中,给了不少厂商机会,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较大的预期差,除了周三分析过的东山精密,还有他的竞争对手鹏鼎股份。

同样是FPC柔性电路板业务,苹果(APPL.O)FPC柔性电路板的核心供应商在鹏鼎控股(002938.SZ)面前东山精密暂时只能排第二。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龙头的一供,在2020年前后消费电子景气度较高时,鹏鼎控股的巅峰市值曾一度超过1200亿。后随着行业景气度下滑而大幅回落。在新兴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服务器需求爆发的预期下,本周鹏鼎也是重回千亿市值。鹏鼎控股两个月上涨超85%背后的支撑逻辑,是不是市场想要的PCB?

与东山精密“买买买”的多元化资本运作布局战法相似,鹏鼎控股虽然看上去是依靠自身研发和业务拓展,深耕PCB业务多年,逐渐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公司产品线覆盖PCB全类别,FPC、SMA、SLP、HDI、Mini LED、RPCB、Rigid Flex等多类产品。这背后离不开当年控股股东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的帮助。

鹏鼎控股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创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PCB的生产,早期服务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品牌。早期公司是技术代工为主,2005年后开始转型技术标准化与自动化,开始做供应商;2012年进入苹果供应链,成为其供应商。

根据招股说明书来看,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鹏鼎控股在间接控股股东臻鼎控股(4958.TW)的操作下,先后通过股权收购、业务合并等方式,将境内外PCB相关资产和业务逐渐装进上市公司体内,涉及的企业达到10家之多。2017年鹏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39.21亿元,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10亿元,加前两年业绩不错,最终达到上市要求。

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351.4亿,其中苹果公司贡献营收287.9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到81.94%,实际上,这个占比一直在提高从2019-2023年,从苹果那里赚取的收入,占比已经从65.8%提升到80%。公司核心的FPC柔性电路板占苹果产品总用量的约1/3,是苹果全球最大PCB供2024年市占率12.1%。然后再根据近些年公司分产品收入来看,不难推断公司收入核心都集中在手机、消费电子和计算机用PCB板,大概率也都是给苹果供货,或者说给富士康供货。

按理说,能给苹果供货FPC,在消费电子景气度高涨那些年,应该也能供货其他消费电子厂商,但相反的是,鹏鼎PCB板基本全部都供给了苹果(原因:2024年分地区收入美国288.85亿,大于通讯用板242.36亿,还有46亿来自电脑或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可见公司与苹果手机的相关性非常高。难怪今年4月初在对等关税压力下,遭遇三连跌停。

02

市场对于FCP龙头鹏鼎的预期在哪?

对于鹏鼎控股的核心预期当然还是PCB,但得看什么PCB。

首先依旧是公司核心的FPC柔性电路板,这一块增量预期不会很强,短期的市场预期不会很强劲。一来公司大概率还是给苹果供货,除了苹果手机外,未来可能延展的就是端侧产品,比如AIPC、VR眼镜、手表等,但整体需求量很难复制手机的爆发式增长。

而且根据单产品价值来看,PCB产品在苹果手机中的价值量也并不大,从16 pro max的成本报告中,可以看到PCB基板的成本仅占到3%,如果没看错的话,也就赚个辛苦钱,公司净利率常年在10%左右甚至,以下徘徊。当然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答案,在消费电子内卷景气度下滑的背景下,鹏鼎的股价也是持续下挫的。

其次一个比较可观的增量在新能源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方向上。公司Rigid Flex(刚挠结合板)和RPCB(刚性电路板)可以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设备等领域。在传统燃油车单车RPCB用量约0.6-1m²,主要用于基础控制系统(如发动机管理、仪表盘、娱乐系统);而Rigid Flex用量极少极少,仅用于高端车型的方向盘按键连接或倒车雷达等少量场景,单车用量不足0.1m²;

而在新能源汽车上,RPCB用量需求大幅提升至5-8 m²/辆,主要用于电控系统(VCU、MCU)、电池管理(BMS)、智能座舱等多模块;Rigid Flex用量显著增加,主要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替代传统线束,实现电芯采样和温度监控,还有在ADAS传感器与显示系统,像摄像头模组、折叠屏幕转轴、域控制器连接,还有智能座舱等,单车FPC(含Rigid Flex)用量将超100片,其中电池包占40%。据统计,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后2030年汽车电子占将整车成本的50%,Rigid Flex在BMS、ADAS的渗透率将从30%升至70%;

而且在汽车电子上的应用还能技术平移至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最后是最值钱的一块,HDI(高密度互连板)和SLP(类载板),将用于高端手机主板和AI服务器等高性能场景。由于AI服务器对性能要求更高,PCB价值量也将增加,是一个预期量价齐升的“戴维斯双击”。胜宏的高端PCB有多赚钱,市场也都给了答案,英伟达GB200服务器的PCB总价值量在2.5万-3.5万美元,单GPU的HDI版价格在263-459美元,跟H100相比,价格最高可提升近4倍。

鹏鼎控股目前也在快速发展这一块。从2024年年报来看,公司在淮安建设的HDI及SLP项目一期已经完成,进度47.34%,累计投资已经达到23.67亿元人民币,按此计算,二期完成后大概率合计投资额将达到50亿,是公司近些年最大的投资建设的项目,除了。

除了大陆的高端PCB的投资,根据7月中旬投资者活动记录来看,公司淮安项目确实是为了布局AI服务器的,而且除了淮安项目,泰国园区也是。

同样来自于年报,截至2024年年底泰国基地完成了28.68%,累计投资5.16亿,总投资预期在18亿。按照回复投资者的表述来看,今年7月份,泰国基地一期已经完成建设,产品已经在认证环节,年内大概率可以开始生产,就是客户已经有了,正在推进。而投资额和产能更大的淮安基地目前也有AI服务器PCB的产能,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大概率已经占到这波算力产业链的需求红利。

目前市场对鹏鼎控股最核心的关注点还是在AI服务器PCB的业务拓展层面,能否凭技术杀入头部厂商的供应链,享受高端PCB的需求放量,将意味着能否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并降低单一大客户高度依赖的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