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大道”至简,新见迭出 | 诺亚ARK N+全球读书会:新物种与价值投资的碰撞

2025-07-25 18:08

一场跨越传统与创新的思想盛宴,一次连接价值投资与前沿趋势的深度对话。「诺亚 ARK・N + 全球读书会——从段永平的“大道”看FCN和数字货币策略」在ARK香港Office圆满落幕。

活动特别聚焦重磅新书《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大道》系统整理了商业与投资教父段永平近 200 万字的问答内容,凝聚了他在投资与企业经营上的核心思想。来自诺亚控股的高管、《大道》的出版人与热爱投资的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解码价值投资智慧,探讨全球化时代的财富新机遇。

ARK香港财管总经理顾亦军女士在开场时以全球化财富管理的前瞻视角为整场活动定调。她强调,诺亚深耕海外市场十余年的实践经验,恰恰印证了段永平“本分经营、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

ARK香港财管总经理顾亦军开场致辞

诺亚控股CFO、ARK香港CEO潘青结合自身财务专业背景,探讨了价值投资在实操中的难点与突破点。他认为,段永平的 “大道至简” 看似易懂,实则暗藏深意 ——“买好公司、以好价格买、不懂不投” 这三大原则,关键在于 “如何定义好公司”“如何判断好价格”。

潘青以财报分析为例,指出许多投资者陷入 “数据陷阱”:“只看财报数字,不理解数字背后的生意逻辑,就像拿着地图却不懂地形。” 他强调,段永平对苹果、茅台等公司的投资,不仅基于财务报表,更源于对其商业模式、护城河、管理层的深度理解 —— 这种 “穿透式认知”,需要结合行业经验、用户体验甚至供应链调研,而非单纯的数据分析。

诺亚控股CFO、ARK香港CEO潘青

针对 “传统价值投资是否会错过新物种” 的争议,潘青认为,“盲目跟风才是风险”。他以巴菲特错过互联网浪潮、段永平暂不涉足加密货币为例,说明价值投资者的“保守”本质是对“能力圈”的坚守。“真正的风险不是错过机会,而是在不懂的领域凭运气赚钱,再凭实力亏掉。”

潘青还分享了诺亚的服务理念:“我们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通过 100 + 场年度分享,让客户在观点碰撞中形成自己的判断。” 这种 “授人以渔” 的思路,与段永平“关键是要真的懂”的理念高度契合 ——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帮助客户提升认知维度。

作为《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的出版人,施宏俊先生首先介绍了这本书的诞生历程。他提到,段永平虽低调少露面,但在与段永平先生的当面交流中,他发现段永平其实是一个非常开放和乐于交流的人。从2006年起,段永平在网易、雪球等平台积累了近200万字用户问答。这些宝贵资料经过系统细致的整理后,形成了这本40万字的著作。书中不仅收录了段永平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在能力圈范围内投资” 等核心原则,更体现了他将企业经营智慧融入投资的独特视角。

芒格书院创始人、《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出版人施宏俊

施宏俊将价值投资的进化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

•1.0 时代以格雷厄姆为代表,聚焦 “烟蒂股”,强调购买被严重低估的资产,带有大萧条时期的保守特征;

•2.0 时代由巴菲特与芒格引领,依托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转向 “以合理价格买优秀公司”,注重能力圈与长期持有;

•3.0 时代则由李录、段永平等华人投资者推动,将价值投资延伸至全球市场,尤其关注中国及新兴市场机会。

施宏俊特别指出,段永平作为企业家出身的投资者,其独特性在于 “用做企业的视角看投资”。他深耕消费电子领域(如 OPPO、vivo 等企业),对苹果、网易等公司的理解远超普通投资者,这种 “实业 + 投资” 的双重经历,让他能穿透财务数据,直击企业本质。此外,段永平作为 “超级个人投资者”,坚持 “不懂不投”。

施宏俊在ARK香港职场讲述段永平核心投资观念

在投资哲学层面,施宏俊提炼了段永平的三大核心原则

•“做对的事” 与 “把事做对”:前者强调方向选择,需通过长期实践感悟;后者注重执行,需拒绝短期诱惑。

•“胸无大志”:反对 “为赚钱而投资”,主张以热情驱动,专注于理解生意本身。

•“正直为基”:将 “做人正直” 视为铁律,认为可靠的朋友圈与价值观是长期投资的隐形基石。

歌斐资产合伙人刘亦浩作为 “数字资产实践者”,分享了传统价值投资与加密货币的融合思考。他坦言,自己最初也视比特币为 “骗局”,但深入研究后发现,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无中介信任”与“价值直接传输”的核心问题,而比特币的底层数学逻辑赋予其稀缺性与稳定性

歌斐资产合伙人刘亦浩

针对巴菲特“比特币是老鼠药”、段永平“无现金流不投”的观点,刘亦浩提出“价值共识的多元性”:“黄金没有现金流,却因2000年共识成为避险资产;比特币用16年达成黄金1/10的市值共识,其价值源于全球用户对‘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任。”他进一步解释,比特币的“算力网络”由全球矿工维护,51%攻击的可能性趋近于零,这种“数学背书的安全”,是传统法币无法比拟的。

刘亦浩结合自身经历,谈到投资新物种的“心理建设”:“早期持有比特币时,曾因价格暴跌做噩梦,但随着机构入场(如美国持有 20 万枚比特币)、香港稳定币条例落地,共识不断强化,心态逐渐从容。”他强调,投资数字货币是“在理解其底层逻辑后,将其视为资产配置的补充”——理想的方式是保留固定收益部分(守正),又为客户提供接触新物种的低风险渠道(出奇)。

潘青(左)、施宏俊(中)与刘亦浩(右)共同探讨财富新机遇

对于“守正与出奇”的平衡,刘亦浩的观点是:“可以不持有比特币,但不能因拒绝了解而错过。认知的边界,才是财富的边界。”

聚焦实操,ARK香港产品专家详解了海外成熟的投资工具 FCN(固定票息票据)。这种工具通过挂钩股票获取固定年化票息(通常12%-20%),若标的下跌则可能以折扣价接票,既锁定收益又降低建仓成本,与巴菲特、段永平 “卖出看跌期权”的逻辑一脉相承。Olive专家也进一步分析了英伟达、Coinbase、快手等标的,结合估值与技术面,为客户提供了兼顾稳健与成长的配置思路。

从价值投资的大道至简,到全球化布局的躬身实践,再到新投资工具的灵活应用,诺亚 ARK・N +读书会既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诺亚“信任源于重逢”理念的践行。未来,ARK香港将继续以“精品路线”为客户精挑细选全球资源,在波动的市场中寻找确定的价值,与每一位同行者共赴基业长青之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