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远海运旗下企业,实现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

2025-07-25 17:43

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在辽宁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为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加注船用绿色氨燃料。

今日(7月25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船舶燃料供应专业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在辽宁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为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加注船用绿色氨燃料,实现了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

这标志着我国航运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也为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此次加注也使得大连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绿色氨燃料等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进一步完善了大连港的燃料供应体系,填补了内贸船舶绿色氨燃料加注品类的空白。这不仅为国内外船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环保型的燃料选择,也极大地提升了大连港在航运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此次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远景科技三方紧密协作,精心组织,从技术攻关到实际操作,共同推动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总经理秦岭告诉中国航务周刊记者:“我们及合作伙伴为绿色氨燃料从生产到运输,进行了ISCC全生命周期绿色认证。”

他介绍说,航运业对绿色氨燃料的使用,一直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为实现全球首单绿色氨燃料加注,在没有可参考的专类法规依据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借鉴、吸收国际国内低闪点替代燃料的罐车加注技术,形成了《绿色氨燃料加注技术方案》,经过专家评审论证来指导安全加注。

他进一步强调,从燃烧端来看,氨是零碳燃料。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此次加注的绿色氨燃料,碳排放强度约为柴油的20%。在现有规则下,完全满足欧盟在2050年前的减排要求。此外,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则,使用绿色氨燃料会产生履约盈余,可用于抵消其他船舶的二级合规赤字。

秦岭认为:“随着国内绿色氨燃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与国内航运业确定性应用的更多对接,将形成动态相对稳固的供应链和产需关系,对于生产端,将会逐步降低生产成本,也将有更多的航运业应用场景。”

据了解,此次加注的绿色氨燃料来自内蒙古,是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清洁、高效的新型船舶燃料,其燃烧产物主要为氮气和水,具有零碳排放的显著优势,是航运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之一。

远景科技是此次绿色船用氨燃料的供应商,此次加注项目负责人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氢能市场产品线总裁郁峰,对比了绿色氨燃料与绿色甲醇的性价比。

郁峰向中国航务周刊记者表示:“当前,绿色氨燃料的成本低于绿色甲醇。此外,由于绿色氨燃料不需要碳源,绿色属性定义清晰,成本下降空间远大于绿色甲醇。我们始终坚信,‘新石油’将比传统石油更具竞争力。”

据悉,今年7月8日,远景科技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绿色氢氨醇和生物航油,被远景科技定义为全球最大的“新石油”基地。

全球首罐绿色氨燃料也于7月8日发车,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法国船级社),现场为这罐绿色氨燃料颁发了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书,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迈入商业化生产新阶段。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