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5 16:36
(来源:中钢国际)
践行“国家矿产安全”战略踏出新步伐
台风过境,天朗气清。2025年7月24日,由中钢国际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设的中矿国链260万吨/年智能混配加工项目投产,一个绿色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的"西南地区铁矿石智能混配加工基地"应运而生。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晓宇,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阎骏,柳钢集团广西钢铁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韦军尤,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赵恕昆,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建平等出席投产仪式。
01
服务国家战略
强强联合携手共赢跑出+速度
该项目是中国矿产(全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与柳钢集团(全称"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成果。双方依托柳钢防城港得天独厚的物流优势,在广西共同打造了这一智能化加工基地,其核心定位以服务柳钢集团为主,同时辐射周边钢企及西南腹地,为西南地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也是中国矿产子公司中矿国链首个落地的混矿加工项目。
项目规划建设混矿加工能力500万吨/年的精混加工生产线,分两期实施,其中I期建设规模为260万吨/年,II期240万吨/年,最终满足可以根据钢企烧结生产原料需求和不同矿种的品质属性,将多矿种的铁矿粉通过智能配矿和强力混合,达到适用烧结生产的需求标准。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钢设备")凭借自身的冶金全流程技术服务能力、特别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丰富工程经验,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中矿国链260万吨/年智能混配加工EPC项目。项目于2025年2月28日开工,7月24日投产。中钢设备仅用4个月的高效施工提前77天完成项目建设,成功打造了集先进技术装备与节能绿色于一体的高质量生产线。
项目的建成投产,是中国矿产与柳钢集团深化央地合作、携手共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以增强柳钢集团和广西钢铁核心原料的本地化保障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中矿国链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姚林
中国矿产党组书记、董事长
智能混配加工项目是柳钢集团加快向海图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的投产,不仅能显著降低铁矿石采购的综合成本,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更从根本上改变资源获取和利用的模式,大幅拓宽可利用资源的边界,减少对单一优质矿源的过度依赖。
——阎骏
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中钢国际在矿物加工领域,积淀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工程经验。感谢中国矿产与柳钢集团的信任与认可,中钢国际以高效施工跑出了'质效双优'的'加速度';以自主可控技术赋能企业降本增效,以产业链协同完善西南钢铁供应链体系,以合作共赢筑牢国家矿石供应链安全屏障。
——赵恕昆
中钢国际副董事长、总经理
02
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中钢设备采用正向三维设计,并运用强力混合工艺,使用立式强力混合机混矿作业,较传统工艺具有"占地小、投资少、控制灵活"等优点。同时,以"少人化、集控化、一键化"为设计目标,中钢设备应用了多项专利技术,建立以全铁、脉石等关键参数的配矿计算模型、成本最优配料计算模型、料量自动分配模型、动态补偿模型等,将4-6种具有价格优势的小矿种铁矿粉通过智能配矿和强力混合,最终形成定制化、标准化的混矿产品,为柳钢集团本部、广西钢铁基地开展定制化绿色冶金炉料综合服务,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创新点1:产品性能测算
依预设的配料方案即各种物料配比,结合物料成分及理化性能,自动计算混合料产品理化指标。。
创新点2:配矿成本优化
根据各种原料的理化指标和价格,以及预设混合料产品理化指标,自动规划成本最优的配矿方案。
创新点3:料量自动分配
传统配料控制采用"配比设定 + 下料量 PID 调节" 模式,控制逻辑简单;但无法依据物料理化性能波动,实时调整配矿作业方案。
本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AI创新模型,智能配料控制机制,精准选择、实时调整原料配方,实现各种原料配比闭环控制以精准匹配预设产品指标。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260万吨/年智能混配加工项目的投产,中钢国际在依托先进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贡献了新的成果。
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仍在持续深化。作为领先的工业工程技术和服务公司,中钢国际拥有从矿业到冷轧终端产品的全流程冶金技术与工程服务能力,更将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用更多先进技术和装备,为绿色低碳转型赋能;以更加开放完备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描绘钢铁行业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