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财富》中国500强,青岛企业翻倍“扩容”:产业链上的青岛力量!

2025-07-25 18:31

在日前发布的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上,青岛上榜企业数量实现翻倍增长。

根据榜单,山东今年有19家企业上榜。其中上榜青岛企业的数量由3家增长至6家,除一直以来堪称青岛城市名片的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外,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登榜”。

《财富》中国500强采用与《财富》世界500强一致的制榜方法,核心指标主要考量参评企业最新财务年度的营业总收入。

海尔、海信、青啤一如既往稳健“上榜”,排名也在本次新上榜的3家企业之前。但新上榜的3家青岛企业,各自的亮点也同样突出。

赛轮集团是中国首家A股上市民营轮胎企业,2024年全球轮胎企业排名第十,品牌价值达1128.96亿元。

双星集团则是青岛“金花”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这家百年企业是山东省轮胎行业唯一的国有主板上市公司,轮胎营业额位居全球前十、中国第二。

青岛银行是山东省唯一上榜银行,也是山东省首家主板上市银行。年报显示,青岛银行总资产达到6899.63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14%。

榜单上青岛企业数量翻倍背后,是产业链上的青岛力量崛起。

0

1

产业链上的青岛龙头

产业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骨架,而龙头企业则是产业链的“链主”,决定着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能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无一不是各自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

青岛龙头在聚合串联产业链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柱。

连续16年成为全球大型家电零售量第一品牌的海尔,市场规模背后是庞大市场驱动着的“网状”产业链。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作为海尔创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生态体系最健全的项目,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集聚了海尔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全线布局了冰箱、洗涤、空调、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十大工厂”。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高端家电整机2600万台,新增税收 16 亿元。

海信在全球高端显示市场的领跑,背后同样是前瞻性的产业链布局。

例如2023年1月,海信视像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累计投资乾照光电16.05亿元,持有22.88%股份,成为乾照光电的最大股东。正是依靠乾照光电自研的高性能RGB-Mini LED发光芯片,海信一举攻克了三原色LED在商业化应用中的障碍。2024年,海信带动25家产业链企业来青岛投资或扩产;2025年上半年,已有8家企业赴山东投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05%。

这种“链主”带来的资源集聚效应并不罕见,青岛啤酒也同样发挥“链主”带动作用,投资20多亿元投资建设的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先后引进11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拉动上游供应商57家,本地的产业化配套率达到了80%。

优势产业资源的集聚,也容易让链条上的企业脱颖而出、迅速壮大。在橡胶这个青岛的优势产业中,赛轮和双星就同时成为今年青岛新上榜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属于制造业,但青岛银行的身上也能看得出鲜明的“链式思维”。作为区域性银行,青岛银行根据山东、青岛的产业链特点,推出海洋经济专属服务品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蓝色贷款余额达192.05亿元,较年初增长14.44%;在绿色金融方面,今年一季度实现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37.22亿元,季度增幅达17.06%。

青岛龙头,正在“链式”聚合更多发展资源。

0

2

新时代的青岛金花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的青岛企业,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观察样本。

登榜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正出自青岛当年的“五朵金花”,当年它们代表青岛制造勇立潮头,新时代依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一马当先。另一朵“澳柯玛”虽然并未上榜,但也成为当下的“温度科技专家”,连续11年斩获中国年度家用冷柜品牌口碑冠军。

事实上,虽然名字还是那个熟悉的名字,但是这些龙头企业早已发生巨大变化。

例如,截至2024年底,海尔智家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11.2万项,其中发明专利7.3万项,行业排名遥遥领先;在2024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排行榜上,海尔智家以5582件公开的专利申请领跑全球,实现了全球智慧家庭赛道12连冠。

海信则一度因为“不止于世界第二”成为网络热点,Omdia数据显示,2023年—2025年第一季度,海信100吋电视销量稳居世界第一;今年第一季度,海信100吋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79.3%,出货量份额达到56.71%,排名全球第一,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

双星拥有的“锦湖轮胎”“双星轮胎”品牌为“亚洲品牌500强”,去年“双星轮胎”品牌成为价值超千亿的轮胎品牌。

图源:双星集团官方网站

青岛啤酒则在充分发挥自身研发和制造优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软硬结合”的发展路径。

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青岛的一大城市IP,已经成为青岛吸引全球游客、有力提振消费的关键载体;1903青岛酒馆MIX·淘醉里院、青岛啤酒博物馆、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TSINGTAO1903青岛酒馆等新业态的打造,也让青岛啤酒打开了城市文旅跃级的新窗口。

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青岛金花不仅没有落伍,反而引领着各自的潮涌。

0

3

链上的青岛军团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战场上,青岛军团已经形成了梯次分明的发展格局。

产业链是城市从“企业集聚”迈向“系统创新”的必然选择。其中链主企业凭借技术标准、生态组织能力、资源调配优势,成为产业链的“操作系统”,是产业资源的“召集人”。

不久之前,青岛公布了“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产业链主企业名单,62家链主企业集体亮相。其中,既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百年品牌持续领跑,也有芯恩(青岛)、创新奇智等科技新势力强势突围;既包括中车四方、北海造船等大国重器制造商,也不乏歌尔科技、万丰钻石飞机、特来电等新赛道先锋。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光电、物元半导体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等近年来引进的行业龙头,也出现在链主名单之中,与之对应的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关键产业赛道,也必将有更多配套资源跟着链主落地青岛。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本质上就是一场精准的产业卡位,聚焦重点产业方向的40个细分赛道,是在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产业基础的情况下确定的。不求大而全,而是采用重点突出、细项深挖的“垂直深耕”策略。

因此,“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为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土壤。丰富多元的产业架构为隐形冠军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与资源整合空间。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从创新奇智“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以萨技术“数智八斗”大模型,到海尔智家HomeGPT大模型、赛轮橡链云聊-EcoRubberChat,青岛企业已经研发出10余个垂直大模型。

目前,青岛正在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优质中小企业孵化育强体系——2024年,青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净增730家、434家,总量达到8650家、9777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

有跻身中国500强的“参天大树”,也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重点产业链上,青岛企业正在形成一片“热带雨林”。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