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光伏协会上调装机预期,着手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2025-07-25 17:35

光伏行业目前仍未出困境。但随着中央层面进一步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望从更高层面、用更强力度推动行业“反内卷”。

“上半年行业的情况是举步维艰。”在7月25日举办的光伏行业半年度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如此评价。从数据来看,光伏仍然延续了去年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在需求端,受新能源全面入市等政策文件带来的抢装潮影响,上半年,中国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高达212.21GW,同比增长107%。截至6月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GW,迈入太瓦时代。

而在供给端,2025上半年,光伏制造端产量增速大幅下降,上游环节出现负增长。主产业链中,下游电池片产量334GW,同比增长7.7%,组件产量310GW,同比增长14.4%。上游多晶硅产量59.6万吨,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316GW,同比下降21.4%。

2024年至今,几乎整个光伏行业都在承受过去几年跃进式扩张带来的惨痛后果。2024年,仅31家A股上市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达到574.7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达到125.8亿元。

据光伏协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超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王勃华提到,从目前的已有的兼并重组案例来看,很多项目不是基于市场化行为,而是地方国资推动的,这并不是行业所期待看到的情况。

相比年初,光伏协会上调了全年光伏装机预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从531GW-583GW上调至570GW-630GW,中国新增装机从215GW-255GW上调至270GW-300GW。其中国国内装机预测相较本月初国网能源院的预测更为保守,国网能源院预计中国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380GW。

光伏行业能否重回健康发展轨道,将有赖于未来供给端的自律与整合。而如何在一个民营企业主导的行业里突破囚徒困境,平衡各方博弈,实现有效约束,对政府、协会、企业而言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反内卷”驱动产业链价格上涨

今年3月至4月初,抢装潮给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带来了短暂的回升,但4月抢装潮进入尾声后,价格快速下降,到7月初,各环节价格已低于历史最低水平。

自2024下半年开始,在光伏协会的牵头下,光伏行业沿着限价、限产的思路持续推动“反内卷”。7月以来,随着中央再次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并逐渐从宏观指引走向具体监督部署,光伏行业的“反内卷”行动进一步升级。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信部组织14家光伏企业及协会召开座谈会,强调落实上述要求。

“站位更高、覆盖面更广、协同性更强”是这一轮反内卷的主要特征,王勃华提到,7月10日以来,光伏产业链出现了回升,后续发展态势仍有待观望。

上游硅料、硅片涨价最明显。据第三方咨询机构Infolink数据,本周硅料现货均价约每公斤42元,较月初的每公斤35元大幅上涨,以“不低于全成本价”为调整基础,本周硅料卖方报价已上涨至每公斤50元-52元(块状致密料)。硅片方面,183N/210RN/210N主流成交价分别上涨至每片1.1元/1.25元/1.45元,较月初的0.88元/1元/1.18元均有明显上升。下游电池片、组件价格亦有上涨趋势。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后续光伏“反内卷”政策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恶性竞争”,二是“产能整合,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以及行业自律”。

中信建投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仍然较为薄弱,短期内硅料环节仍处于累库状态,但下方成本支撑也较为坚实。后续在需求整体平稳的情况下,产能整合以及行业自律在供给端的限制力度将成为基本面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

王勃华表示,下半年协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正在开展创新性、市场化的整合工作,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希望尽快看到治理工作的效果,使光伏行业尽早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协会上调装机预期

光伏协会上调了2025年的全球和中国的光伏装机预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从531GW-583GW上调至570GW-630GW,中国新增装机从215GW-255GW上调至270GW-300GW。

新能源入市的136号文是影响2025年中国光伏装机最重要的变量,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为5月31日,这一节点前后,国内光伏装机已经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2025年1月至5月,中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1.98亿千瓦,其中5月新增装机达到创纪录的9292万千瓦,而6月骤降至1436万千瓦,同比下降38.45%,环比大幅回落84.55%。

对于136号文后续对光伏市场的影响将持续多久,权威机构之间分歧也非常明显。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期要更为乐观,7月初,其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报告(2025)》预计,202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380GW,较光伏协会最新的预测高约100GW。

协会认为,中国光伏并网基础扎实,装机增长确定性强,风光大基地等项目受新政策影响较小,且市场化交易成熟省份的装机需求相对稳定,比如新疆、甘肃、青海等已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的省份,受政策影响较小。未来,稳预期、拓场景将继续支撑光伏行业发展。

稳预期方面,当前各省分布式管理办法及136号文的实施细则都在加速落地。截至7月初,全国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分布式光伏管理的相关细则,8地正式发布,9地正在征求意见。其中,江苏省对一般工商业项目暂不设自用比例要求,广东、浙江、福建、安徽均提出暂不强制要求自发自用比例。

省级136号文细则也在陆续出台。目前,蒙东、蒙西、新疆已正式下发省级承接文件,山东、广东、辽宁等六地陆续下发省级征求意见稿。光伏协会指出,各省总体上贯彻“平稳过渡”宗旨,存量项目衔接原政策,增量项目通过设定机制电量规模、机制电价上下限等保障项目收益率预期,有望促进装机需求平稳衔接释放。

此外,为进一步挖掘绿电消费潜力。7月初,发改委、能源局发布通知,设定并下达各地2025年及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对重点用能行业新增绿电消费比例要求。

拓场景方面,绿电直连政策将推动扩大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沙戈荒光伏治沙规划到2030年将新增2.53亿千瓦光伏装机,而光伏与储能、制氢、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等多业态的融合也将进一步释放其价值。

新兴市场成为亮点,海外本土化趋势加剧国际竞争

受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光伏产品出口额已连续两年同比下滑,2025上半年同比下降26%。从出口量来看,由于海外组件产能持续扩张,上半年电池片出口同比增长74.4%,硅片、组件则分别下滑7.5%、2.82%。

当前,中国光伏组件对传统大市场出口放缓,一些新兴市场增速较快,逐渐成为组件出口的亮点。“部分传统市场,包括欧洲、巴西等出现了萎缩,而新兴市场增长稳定,且出现了大量小规模市场同步爆发的趋势,尤其是非洲地区最为明显。”王勃华表示。

据光伏协会,2022年以来新兴市场增长稳定,2024下半年出口屡创新高,其增长主要来自全球大量小规模市场,而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

2025上半年,中国对51个国家的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速超100%,有此增速的国家去年为33个。其中,菲律宾、阿尔及利亚、哥伦比亚、伊拉克、阿联酋出口额增速排名靠前。

近年来,中国光伏在各环节的全球产能均占比超85%,上游硅料、硅片更是超90%。但随着一些国家加强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海外市场本土化渐成趋势,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组件、电池片等下游环节。

据光伏协会,美国本土组件产能已基本满足本土需求,电池片仍在建设爬坡阶段;印度组件名义产能超过100GW,电池片约25GW;欧洲本土化进程相对缓慢,目前仍远低于《净零工业法案》提出的30GW目标;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产能以中资为主,分散在阿曼、埃及、沙特、土耳其、南非等国家,未来预计能够建立20GW以上,覆盖主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

王勃华指出,本土化非常活跃的地区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海外市场,也就是说,未来海外市场的增长未必意味着光伏产品出口的增长,因为本土化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