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

2025-07-25 08:0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姚慧

在齐鲁大地上,金融机构正以系统观念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链各环节。

政策引领产业融合

近年来,山东金融机构紧扣“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的指引,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延伸的各环节。在泗水泉林镇,手套产业从单一加工向“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升级的实践,正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最初只能做简单‘挂胶手套’,现在通过农商行100万元信贷支持更新生产线,产品标准提升了3个等级。”山东济宁泗水铭晨手套厂负责人贺龙的车间里,机械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泗水农商银行依托当地“手套产业集群”优势,累计投放3000余万元贷款支持20余家工厂升级,带动形成“原料采购—加工生产—物流销售”的完整链条。村民宋桂花在家门口捆扎手套,每月增收三四千元。她说:“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不耽误种地,产业兴了咱日子才红火。”

这种“立足资源特色、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正如专家所言,乡村产业融合需“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而金融支持恰如“黏合剂”,让农产品附加值在链条延伸中不断释放。泉林镇泉城手套厂负责人蒋自旺通过信贷支持低价囤积棉纱,单季净利润提升15%。蒋自旺高兴地说:“生产手套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棉纱,根据以往经验,冬春交际时棉纱价格较低,在泗水农商银行泉林支行的信贷支持下,我低价囤积了一批棉纱,现在看来,真是抓住了市场契机。”截至目前,泗水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手套产业贷款3000余万元,推动手套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成为辖区几个村庄的致富支柱产业。

科技赋能业态创新

在烟台龙口市石良镇,合同猪养殖户王杰计划将养殖规模从4000头扩大至6000头时,龙口农商银行通过“信用快贷”模式,3天内便将20万元资金注入账户。“这套智能饲喂系统就是用贷款买的,现在每头猪饲料成本降低8%。”该行客户经理介绍,针对养殖行业特点,他们不仅优化审批流程,更引入物联网数据作为授信参考,让科技赋能金融服务。

同样受益于此的还有水产养殖户刘忠学。“投放虾苗时资金链断裂,农商行专项服务团队带着30万元贷款和养殖专家一起上门。”如今,他的养殖场应用水质监测传感器,亩产提升20%。截至目前,龙口农商银行已组建3支行业专家服务团队,为177户水产客户提供“融资+技术”综合服务,投放资金超5亿元。这种“金融+科技”的服务模式,正是对“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求的生动实践。

在淄博,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创新“核心企业+供应商”产业链融资模式,让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过去上游农户缺资金收小麦,我们常面临原料断档。”恒台县某企业负责人坦言,1200万元信贷资金通过订单数据确权,精准流向6家供应商,不仅保障了企业年加工30万吨小麦的产能,更推动桓台县形成“育种—种植—收购—加工”的数字化产业链,优质麦源基地扩大至2.3万亩。

系统思维谋篇布局

乡村产业振兴需坚持系统观念,而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正体现在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支持。在鱼台县张黄镇,挖掘机正在4万亩农田上勾勒“田成方、渠相连”的新图景——这是建行山东省分行支持的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项目,7400万元贷款不仅新建1600米水泥路、衬砌2000米水渠,更引入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预计建成后亩均增产100公斤,机械化率提升30%。“过去‘靠天吃饭’,现在‘智慧种田’,金融活水浇出了‘吨粮田’。”种粮大户老王说。

这种“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服务,在龙口农资市场同样能够见到。批发商王兰凯曾因春季采购资金短缺陷入困境,龙口农商银行创新“抵押+信用”综合授信方案,120万元资金不仅解了旺季备货之急,更让王兰凯享受了5%的利率优惠。“有了这笔钱,能多供应3000亩农田的农资。”王兰凯说。数据显示,该行农资批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金融服务正沿着“生产资料—种植—收购—销售”的链条渗透至最末梢。

截至6月29日,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投放裕农贷款近60亿元;泗水、龙口农商行则以“人熟地熟”优势,将金融服务下沉至村户。从产业链融资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赋能到业态创新,金融机构正以系统化服务,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融合化”迈进。

当泗水的手套织就致富网、龙口的养殖扬起增收帆、淄博的小麦串起产业链、鱼台的良田筑牢粮仓基础,我们看到了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更看到了产业振兴的发展必然。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