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年Q2公募基金市场分析: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回落

2025-07-25 08:01

(来源:ETF炼金师)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达到33.67万亿元(不含联接基金),较上一季度增长6.71%。在这一增长中,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型产品受到资金青睐,而主动偏股型基金则面临着份额下降和资金净赎回的压力,显示出市场对于主动管理的谨慎态度。

  在新基金的发行方面,2025年Q2共成立基金378只,募资总规模为2861.22亿元。这一数据较一季度增加了约292亿元,其中指数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仍然是募资的主力。而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为主动权益产品带来了新的希望,刺激了市场的活跃度。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热门布局主要集中在红利、科技、医药、港股通及大制造主题,显示出投资者对于成长性和收益稳定性的追求。

  各类基金在季度收益上均实现正增长,尤其是QDII混合与QDII股票基金的收益中位数分别达到9.25%和8.05%。与此同时,商品型基金和可转债基金的收益中位数也超过了3%。主动偏股类基金的表现则呈现出较大的内部分化,尽管整体收益中位数超过了2%。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的整体规模约为3.34万亿元,环比持平,但份额却持续缩减,已连续九个季度下滑。这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市场风险的谨慎态度。尽管偏股类基金整体表现优于主要宽基指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3.06%,但市场的竞争格局依然相对稳定,百亿级产品的数量已降至21只。

  在主动权益基金的配置方面,2025年Q2显示出明显的加仓趋势,整体股票仓位中枢上升至88.13%。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各类基金的仓位均有所提升,且仓位的分歧度同步收窄。这一趋势在港股市场上尤为明显,港股配置比例已连续六个季度上升,占比达到17.01%。同时,重仓股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持仓集中度则出现了连续三季的回落,表明抱团效应有所减弱。

  从行业配置来看,电子、医药和新能源行业仍然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主要重仓方向。2025年Q2,通信和银行行业获得增配,而食品饮料和汽车行业则相对减持。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机械、汽车等行业在主动权益基金的占比达到了2010年以来的90%分位以上,显示出市场对这些行业的高度关注。

  在个股方面,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重仓持有的前五名A股分别是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紫金矿业立讯精密;而港股方面则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等知名企业。基金在二季度内积极加仓中际旭创新易盛等科技制造类个股,同时减仓比亚迪、贵州茅台等消费蓝筹,持仓结构正向科技成长方向调整。

  在市场展望方面,近期表现优异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普遍传达出较为乐观的观点,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在逐步恢复,虽然面临内需疲软及外需波动的挑战,但经济整体趋势向好。他们普遍认可A股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但同时也提醒需关注关税反复、企业盈利修复节奏滞后等潜在风险。

  在投资策略上,“杠铃策略”继续受到青睐,既关注高股息资产,又注重科技成长与新消费板块。重点关注方向包括受AI驱动的科技制造、新消费、红利资产以及政策共振下的创新药与高端制造出海机会。基金经理们普遍维持中高仓位,以动态应对市场波动,强化组合结构均衡,降低对单一风格的依赖。整体来看,市场对于“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等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