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港股强劲反弹:南向资金与外资重塑市场格局

2025-07-25 08:01

(来源:ETF炼金师)

  2025年以来,香港股市展现出持续的强劲表现,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亮点之一。恒生指数屡创新高,年内涨幅已接近28%,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名列前茅。伴随着港股的强势反弹,南向资金的流入成为了其背后的重要推动力,截至目前,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已接近8000亿港元,有望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外资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正迎来重要的资金回流。

  外资回流的现象并非偶然。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的统计数据,外资在2025年上半年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达101亿美元,结束了过去两年的净减持态势。尤其是五六月份,外资净增持规模大幅提升至188亿美元,显示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市场的意愿明显增强。分析机构指出,韩国投资者年内对A股和港股的累计交易额已超5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背后,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投资逻辑的调整。富达国际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加重的债务负担,促使投资者寻求亚洲市场的机会。中金公司也提到,人民币资产可能从全球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中受益,部分资金将回流至中国资本市场。随着美股估值的高企与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出,而港股因其低估值及稳健的经济前景,逐渐吸引外资关注。

  在此背景下,南向资金的流入进一步重塑了港股市场的生态。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7月24日,南向资金在年内净流入港股市场的金额已达7998.45亿港元,距离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的净买入额仅一步之遥。南向资金的流入使其在港股市场的定价权不断上升,当前成交占比已达35%。其中,个人投资者及交易型资金的贡献尤为显著,内地可投港股ETF资金在上半年净流入375亿元,环比增长10%。

  展望下半年,市场资金配置的情况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中金公司预计,南向资金、外资及港股公司回购等将为市场提供大约3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随着港股市场的赚钱效应不断显现,资金配置的意愿有望增强。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27.95%、28.53%和26.99%,医疗保健、金融及通信服务等多个行业表现突出,涨幅均超过40%。

  个股层面上,恒生指数成份股中,中国生物制药、周大福及中国宏桥年内涨幅均超过100%。翰森制药、快速-W和石药集团等个股上涨超80%,而药明康德、小米集团-W、中芯国际中国人寿的涨幅也均超过50%。

  尽管港股市场在年内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涨幅,但从估值角度来看,仍然有许多低PB和低PE的公司具备投资价值。流动性改善及政策支持下,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也在增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反内卷”政策的落地,企业利润率有望见底,未来港股上市公司盈利的修复将成为可能。

  在全球地缘政治担忧逐步缓解、关税谈判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港股市场展现出良好的震荡上行态势。贝莱德的基金经理认为,尽管权益市场在2025年初至今经历波折,但整体的赚钱效应依然显著。未来,潜在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拉动内需、科技创新及出口方向等领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望持续回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