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大突破!国内首套!

2025-07-25 00:18

近日

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的

国内首套120立方米超低温储罐

技术成果正式发布

该成套技术实现了

超低温储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

及装备的自主可控

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解决了超低温储运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标志着我国超低温核心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在刚刚结束的

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

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上

《120m³固定式超低温储罐技术》成果

荣获“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

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优秀技术成果”

-269℃意味着什么?

-269℃接近绝对零度,是超低温介质储存必须征服的极限环境。120立方米超低温储罐的成功研制,实现了从关键材料、核心工艺到整机制造完全自主可控,静态蒸发率小于0.49%/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已有小型容器相比,装车时间由7天降至8小时,装车过程气化率由50%降至3%。

目前,围绕该套超低温储罐技术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8项,主导制定行业和团体标准9项。此外,该产品已通过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PED认证。

“隐形战场”上的科技较量

超低温技术是大国科技较量的“隐形战场”。工程建设公司集结设计、制造力量,围绕绝对零度温区材料、结构、绝热设计及加工制造等制约瓶颈集中攻关,历时3年,成功解决了超低温材料物性参考数据少、绝热材料抽真空难度大、结构支撑冷桥漏热风险高等难题,有效确保了储罐在极端温差条件下的气密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抗脆裂性能和绝热性能。今年3月17日,该套超低温储罐在项目现场顺利完成测试。

该套超低温储罐相关技术,不仅可在液氢等深冷领域设备进行应用,还可为可控核聚变低温恒温器和低温工厂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表示:“我们又发布了一个‘大国重器’,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下一步,我们要从软件到硬件、从理论到技术进行全面提升,构建我国首个超低温储罐产业链,实现产业化。”

未来,该项目团队将在优化产品性能、模块化、智能化等方面加速迭代升级,同时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等低温相关领域,并将技术优势延伸至氢能产业链。

中国石油将持续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国家能源化工

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高地

为推进能源强国建设贡献石油力量

文字 | 袁莲、郭超

图片 | 郭超

责编 | 余驰放

审核 | 马莹莹、宋清海

(中国石油股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