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太平洋金融|点评】中国光大控股2024年年报点评:持续深耕硬科技,减亏初显成效

2025-07-24 09:01

(来源:观夏策略随笔)

事件:中国光大控股于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总额3.44亿港元,同比-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9.09亿港元,同比减亏0.14亿元

基金管理业务深度承压,表现费大幅下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基金管理资产规模(AUM)为1174亿港元,同比-88亿港元,市场资金偏紧和项目退出速度放缓对募资和资产滚动产生压力。报告期内,公司表现费收入同比-91%至0.35亿元,收入阶段性回调主要是公司审慎管理退出节奏;管理费收入录得1.49亿港元,同比-18%,基础资产管理能力仍具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基金管理业务亏损为7.23亿港元,同比-9.99亿港元,主因板块中个别投资项目表现不及预期,以及部分项目估值进一步调整带来非实现亏损,未实现投资亏损同比-15.02亿港元至-13.83亿港元。

自有资金投资板块结构优化,盈利恢复性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业务规模为319亿港元,其中基石性投资(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占比近62%,具备较强的现金流支撑与抗周期属性。报告期内,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业务实现盈利1.8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89亿港元),同比实现大幅扭亏。这主要受益于重要投资企业的表现改善,重要投资企业贡献盈利同比+8.13亿港元至2.72亿港元。

流动性充裕,负债结构优化成效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达16.91亿港元,流动比率同比+26.1pct至135.6%。公司积极压降杠杆水平,全年成功减债逾20亿港元,计息负债率同比-3.0pct至92%。尽管市场估值疲软影响了账面净资产,但财务弹性和偿债能力改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约84亿港元,尚有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80亿港元,为2025年投资布局与资本运营提供充裕支持。

三大基金业务形成协同生态,持续深耕硬科技公司旗下42只一级市场基金总规模865亿港元,布局重点行业包括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项目退出回笼资金达31亿港元。二级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47亿港元,旗舰可转债对冲产品表现优异。母基金管理规模262亿港元,投资矩阵覆盖近百家底层企业,年内新增13家企业成功IPO。公司基金业务结构多元,协同效应初显,整体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向转型,顺应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此外,公司对于稳定币发行商Circle进行早期投资,随着今年6月Circle上市后表现出色,公司有望获得可观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公司坚持“新质生产力”方向投资,资本市场景气度向好下业绩表现有望改善。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总额为21.95、26.48、30.13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0.77、5.63、11.76亿港元,BVPS为17,48、17.60、18.20港元/股,对应7月16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45、0.45、0.43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报告信息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太平洋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券研究报告中国光大控股2024年年报点评:持续深耕硬科技,减亏初显成效

对外发布日期:2025年7月18日

证券分析师:夏芈卬

资格编号:S1190523030003

研究助理:王子钦

资格编号:S1190124010010

邮箱:xiama@tpyzq.com

报告发布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看好: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性: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沪深300指数-5%与5%之间;

看淡: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沪深300指数5%以下。

买入: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5%以上;

增持: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5%与15%之间;

持有: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5%与-15%之间;

卖出: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低于-15%以下。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或“太平洋证券”)具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负责准备本报告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关于任何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版权归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 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