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4 16:56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环保和能耗管控政策日益严格。煤制甲醇行业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实施的最后一年,我国煤制甲醇行业约25%的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此类产能需要完全退出。
政策收紧!严禁以“绿色甲醇”名义违规建设!
2025年6月1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工信厅近日出台严禁以“绿色甲醇”名义违规建设“煤制甲醇”项目新规定,是否预示国内煤制甲醇项目要进一步收紧甚至暂停审批?
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氢碳耦合制绿色甲醇。推进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建设,提高碳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严禁以绿色甲醇名义违规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制甲醇项目。积极推动氢氮耦合制绿色合成氨。鼓励能源企业、化工企业、船舶运输企业、船舶制造企业等联合推进绿色合成氨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规模化风光离网制氢、合成氨工艺流程柔性调度控制、“电—氢—氨”全系统协同控制等应用。
多个煤制甲醇项目按下“暂停键”!
国内备受关注的数个百万吨级煤制甲醇项目按下“暂停键”或推进暂缓,涉及千亿级的投资。
据消息人士透露,新建项目推进暂缓,与国家政策调整有关。
早在2011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煤化工产业政策呈现“潮起潮落”的动态调整特征,既严控规范发展,又支持高质量转型。
“十四五”初期,政策以“严管严控”为“潮落”基调,为响应“双碳”目标与环保要求,明确“严控新增产能”,对项目煤炭消费、碳排放、能效等设严苛门槛,暂停新增项目审批,产业扩张放缓。
中期进入“精准引导”的“潮起”转向,政策“分类施策”: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效不达标项目改造或退出;同时鼓励“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支持绿色低碳项目,部分优质示范项目获审批支持。
后期临近收官,政策强化绿色低碳与高端化发展:要求拟建、在建项目达能效标杆水平,2025年底前能效低于基准的已建项目须改造升级,否则淘汰;推动产品高端化,明确2025年煤制油、煤制烯烃能效提升30%、碳排放强度降20%,新疆等资源优势地区成投资热点,产业规模有望扩大。
这种政策交替,本质是平衡“控总量”与“提质量”、“减排放”与“保安全”,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部分代表性项目介绍,供业界参考:
1.新疆蓝山屯河: 110万吨/年项目,投资67.8亿,为准东煤为原料的产业链配套项目。
2.新疆其亚新材料:600万吨/年煤基甲醇项目,总投资300亿,目标打造全球现代煤化工精品示范。
3.富德(新疆)新能源:同为600万吨/年项目,目标打造全球最大甲醇产业链,目前处于环评阶段。
4.其他区域项目如中石化贵州织金100万吨/年(投资237亿)、内蒙古宝昆200万吨尾气制甲醇、山西古县25万吨焦炉气制甲醇联产液氨等也不同程度受影响。
政策如下: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工信办节〔2025〕108号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清洁低碳氢应用,现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清洁低碳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是促进节能降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引导工业企业、园区充分认识到清洁低碳氢替代应用对优化自身用能结构、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意义,借助《实施方案》的技术路径开展应用研究和改造,不断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降低用能成本。
二、深挖场景,加速示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企业、园区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深入挖掘清洁低碳氢应用场景,加快落地一批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园区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开展氢能替代应用,探索氢能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低碳氢应用示范场景。
三、组织宣贯,加强总结。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在本地区、本行业组织开展《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宣贯培训工作,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清洁低碳氢知识、技术、政策的宣传普及。要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清洁低碳氢推广应用工作的总结,及时发掘一批典型案例,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本地区、本行业清洁低碳氢应用典型案例报送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