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4 13:03
从1851年的伦敦到2025年的大阪,世博会已经举办了46届之多,但多次举办世博会的城市,迄今为止只有7座:巴黎7次,伦敦3次,纽约、芝加哥、布鲁塞尔、巴塞罗那、大阪各2次。为何在1970年举办世博会之后,日本政府再次选择大阪作为2025年世博会的举办之地?或许通过回顾大阪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找到这个“世博密码”。它包含两个要素:开放的城市文化、发达的商业经济。
纵观举办过多次世博会的城市,开放的城市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不管是巴黎、纽约、伦敦或是巴塞罗那,都是开放的国际性都市,不同种类、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城市中共存。世博会本身就是各国文化交汇、争艳的盛会,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与世博会的主题不谋而合。
大阪也是如此,自古以来的大阪就是一座相对开放包容的城市。公元6世纪的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如今大阪市中心的难波,就已经是重要的港口。遣唐使船从这里出发,跨过濑户内海驶往中国。阿倍仲麻吕、藤原清河、吉备真备……一个个在历史上闪亮的名字,都曾是遣唐使团的一分子。
遣唐使来到唐朝,广泛开展文化、经贸交流,日本开始融入东亚——印度洋贸易圈的节点中,与世界初步建立联系,在难波古迹考古发现的文物中,不仅有唐朝的开元通宝,更有原产于对古日本来说非常遥远的波斯的玻璃器皿,当时难波在东亚地区的贸易枢纽地位可见一斑。
1585年,刚刚取代主公织田信长的丰臣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成为日本战国时代第二位“天下人”。侍奉一代枭雄织田信长多年,丰臣秀吉也从主公织田信长之处学到了不少有关世界的知识,培养了开眼看世界的心态。秀吉时代,大阪附近的堺市依旧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只不过如今前来的商人中除了明朝、朝鲜商人,也有东南亚的商人甚至来自欧洲的商人。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传教士也和商人们一起到来,把东西方交流进一步扩展到文化领域。大阪城北门金碧辉煌的极乐桥,有观点认为正是丰田秀吉为了向外国来客展现自己的富有而建。
多次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其另一特质是发达的商业文化。世博会在创办之初,其主要展示内容是企业和商品,即使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世博会转型为国家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展示,各国企业依然会在展馆展示的背后以赞助、参展等形式参与。商业发达、企业众多的城市,举办世博会将得到经济界更多的支持。
而大阪正是日本的“商都”。从平安时代到秀吉时代,大阪附近发达的国际贸易也助长了国内商业的发展。丰田秀吉选择把大阪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更明显的原因就是希望利用大阪附近发达的商业资源作为自己统治的助力。不少大阪商人成为丰田秀吉的左膀右臂:冈本三郎右卫门的淀屋家族帮助丰田秀吉建设了多座城堡,后来成为大阪堂岛米市、中之岛米市的控制者;住友家族则帮助丰田秀吉垄断经营京都、大阪间的铜贸易与货币兑换,为丰田秀吉政权提供铸炮、铸钱原料。没错,此住友也就是今天的住友,500多年来,住友财团一直在关西不间断地经营。
18世纪的大阪,可谓是“天下厨房”,40多万人居住在淀川各条支流之畔,形成了堂岛、中之岛等多个发达的水上市场,这些市场中,堂岛米市尤其重要,这里不仅交易现货大米,还交易期货。1730年成立的堂岛米会所是全球第一家期货交易所,大阪的米超出了一般商品的概念,米价高低影响着全日本的经济。鸿池、住友、三井等豪商在大阪设立总号,对全国各大名人、官员开展金融服务,大阪也成为当时日本的资金调度中心。江户中期大阪的资本、信息与文化的辐射力,已超越“城下町”范畴,为 19世纪日本近代经济的启动奠定了厚实基础。
1890年以来的大阪进入了“大大阪”的时代,市区人口从30万扩张到210万,本地工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松下电器、夏普电器、三洋电机、日清食品、江崎格力高食品、三得利饮料、朝日啤酒、乐敦制药、伊藤忠商事、野村证券、日本生命等一系列知名企业都诞生在大阪,形成“东方的曼彻斯特”。
二战后,大阪的经济飞快地重建起来。1950年至1953年,美军通过大阪港装卸 4.7亿美元的军需物资,1500余家中小厂商一夜之间拿到订单,成为其战后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阪的纺织、钢铁、机械、家电产值已恢复并超越战前水平,这为大阪筹备1970年世博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筹备那次世博会,日本官方拿出1兆日元,基建、产业、品牌联动振兴。世博基建下,大阪沿岸石化、钢铁、造船形成世界级规模,奠定了“阪神工业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让大阪成为国际知名的城市圈核心。
如今的大阪依旧是日本国内的经济第二核心:从经济规模上看,作为单体城市的大阪仅次于东京,从产业特征上看,大阪的产业既靠高端制造,又靠商贸与金融。在这里,机械、电子、化工、金属加工、生物医药集聚,松下、住友电工、夏普、武田药品等425家上市公司的总部都设在大阪,“商都”依然名副其实。
而作为东道主,大阪企业同样积极参与这次世博会。松下、住友均单独设立了展馆,展示其对未来的设想;大阪商工会议所组织300余家中小制造、IT 与文创企业,在“关西馆”轮流亮相,展示各自的活力。小松制作所、三得利、关西电力等企业则作为展馆合作伙伴亮相,保障世博会顺利开展。据统计,大阪府企业(含总部与工厂)直接出资或技术支持的展馆达18座之多。
沿着大阪地铁御堂筋线,梅田、淀屋桥、本町、心斋桥、难波,一线都是繁华的商业区。行走其间,招牌鳞次栉比,间或能听到商店里传来日语、英文、中文、法语、韩语、西班牙语,白色皮肤、黑色皮肤、黄色皮肤的顾客人来人往。开放的文化、繁华的商业,这正是深植于大阪的过去和现在的“世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