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东方证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动态跟踪: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加速,铺就全固态产业化关键路径-250724

2025-07-24 09:08

(来源:研报虎)

核心观点

  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场景日益丰富,订单有望率先放量。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大幅降低电解液用量的半/准固态电池是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有效技术方案。从需求角度而言,充电宝召回事件的发生引发公众对于电池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电池安全风险容忍度边际大幅降低;而对于3C、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而言,轻薄化设计、长航时飞行及高强度持续作业均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与上述性能诉求的适配性,半固态电池正不断拓展商业化应用场景,并已取得订单突破与进展,在部分细分市场率先放量:

  (1)eVTOL:近期上海时的科技获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价值10亿美元的350架E20eVTOL订单,孚能科技作为独家电池供应商向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电池。

  (2)3C:豪鹏科技近期推出新一代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产品,已获头部移动电源客户批量订单,预计未来将会更广泛应用于对安全性有极限要求的诸多场景。

  高要求支撑产品溢价,赋能电池厂开辟高毛利增量市场。对eVTOL、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兴市场而言,由于电池要求显著提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半固态电池产品是现阶段切入上述增量市场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市场和客户资源的早期积累。而高端应用场景对价格敏感度低,允许电池厂转移电解质/电极材料升级成本,并实现显著产品溢价,有利于毛利率结构性提升,也可为全固态电池的材料验证和技术研发提供反哺。

  半固态电池的放量将加速固态电池供应链的成熟。全固态电池面临材料体系的全面升级,半固态电池为正负极等核心材料升级提供了规模化验证的载体。超高镍正极、锰基正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电极材料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体系中同步迭代升级,半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的经验可迁移至全固态体系,缩短材料迭代周期。同时,半固态电池放量将带动有关材料产销规模放大,加速材料的规模化降本过程,为全固态电池创造成熟供应链基础。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半固态电池凭借更优性能,正于3C、eVTOL、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高要求支撑高溢价,建议关注在新兴市场占据先发优势的电池企业:豪鹏科技(001283,未评级)、冠盛股份(605088,未评级)、蔚蓝锂芯(002245,未评级)。

  半固态电池带动电极材料迭代升级、量产验证与规模降本,为全固态产业化铺就关键路径,建议关注高性能正负极材料核心供应商:天铁科技(300587,未评级)、厦钨新能(688778,未评级)、上海洗霸(603200,未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应用进展不及预期、技术路线革新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