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4 10:25
(来源:明见局)
京东直言,七鲜小厨的定价“希望竞争的不是客单价在30元以上的正餐餐厅,而是幽灵外卖、黑外卖”,这种定位避开了红海市场,直击行业痛点。
作者|柯柏妮
当京东宣布3年内要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且所有门店均不设堂食、仅做外卖与自提时,外界难免疑惑:在餐饮外卖市场格局相对固化的当下,一家以供应链和零售为核心优势的企业,凭什么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无堂食”扩张计划?
从已披露的模式设计、资源储备与市场策略来看,京东的底气既来自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切入,也源于自身生态能力的复用与创新。
以合营平台打破传统餐饮扩张困局
七鲜小厨的核心底气首先来自于其对餐饮合作模式的重构。
京东在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回应中明确强调,七鲜小厨“不是外卖集合店,而是合营的餐饮制作平台”,其菜品合伙人模式,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是京东出资,绝不让合伙商家亏损,餐饮商家只需要负责菜品研发。
不难想象,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餐饮加盟中“商家自负盈亏”的逻辑,通过风险共担机制降低优质餐饮资源的参与门槛。
从实际操作来看,合伙人只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即可获得100万元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而京东则包揽选址、建店、供应链等全链路运营。
正如京东所言,这是为了解决“很多优质餐饮品牌有好吃的菜品,却很难实现全国连锁经营” 的行业痛点。例如嘉禾一品、紫燕百味鸡等报名品牌,正是看中这种“零风险扩张”的可能 ,无需投入资金就能借助七鲜小厨的网络将招牌菜推向全国。
具体来看,这种模式与传统餐饮连锁的“重加盟”形成了鲜明对比。
京东通过集中化运营规避了加盟模式的品质失控问题,比如所有食材由中粮、正大等头部供应商直供,现炒过程24小时直播,正如其强调的“通过现炒现做和透明厨房,帮助消费者吃到有品质又便宜的食物”。这种轻合伙+重运营的组合方式,本质是用平台能力赋能分散的餐饮资源,从而为规模化扩张奠定基础。
供应链纵深,从成本压缩到品质可控
京东敢做不设堂食的万店餐饮,更深层的底气在于其供应链能力的跨领域复用。
七鲜小厨将菜品价格定位于10-20元这个区间,并非单纯依赖补贴,而是如京东所言“从采购、运输到配送,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把成本压缩到极致”。
在食材端,京东依托既有生鲜供应链,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同时与头部供应商合作确保品质。“所有食材经过严格筛选,只选用大品牌、有保障的供应链”。
在加工端,净菜工厂实现洗切配一体化,省去门店预处理环节的人力成本,冷链运输则减少损耗。
在配送端,复用京东到家的即时配送网络,提升履约效率。这种全链路协同让“十几元的现炒盖饭”既能便宜又能安全。
更关键的是,京东将零售领域的品控经验迁移到了餐饮场景。据悉,七鲜小厨设置了40项检验检疫标准,涵盖环境、水质等六大类,与专业机构合作定期消杀。
正如其回应消费者疑虑时表达的那样“安全来源于全流程高标准检验检疫”,这种对透明化的追求直击外卖行业“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让便宜与安全不再成为对立。
精准卡位“幽灵外卖”的替代市场
七鲜小厨的万店计划,并非盲目扩张,而是瞄准了一个明确的市场空白,就是用“品质平价”替代“低价劣质”外卖。
京东直言,七鲜小厨的定价“希望竞争的不是客单价在30元以上的正餐餐厅,而是幽灵外卖、黑外卖”,这种定位避开了红海市场,直击行业痛点。
从市场策略看,七鲜小厨的选址更多选择“幽灵外卖”订单占比较高的地段,同时考虑合伙人的老店布局,帮助做增量而非抢存量,这种精准卡位降低了扩张阻力。
首店开业即爆单的表现,也印证了市场需求。消费者对10-20元的安全外卖有着真实而迫切的诉求。正如京东所言,如果外卖能做到又便宜又好吃,卫生放心,消费者自然不会再选择那些低质低价的幽灵外卖。
当然,3年万店的目标并非没有一点挑战,重资产模式的资金压力、快速扩张中的品控统一性、消费者认知培养等等方面都需要考虑。
但从模式设计看,七鲜小厨试图做的不是“第二个餐饮品牌”,而是用供应链重构外卖生产关系。
就像京东强调的这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这种创新如果能在今后支撑起万店规模,或许将重塑整个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