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海外量化|跨境资金流入港股ETF,高弹性品种受青睐

2025-07-24 08:1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王子雄  刘笑天  赵文荣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QDII基金最新规模合计5842亿元,环比增长6.42%。股票型基金主要由净值增长驱动,其中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的股票基金二季度净值增长平均在10%以上。债券型基金主要由净申购驱动。香港互认基金最新规模合计3442亿元,同比增长150%,2025年以来内地净申购推动了互认基金规模上行。上半年香港市场表现优异,医疗保健、科技等行业弹性较强的指数挂钩ETF基金得到了大额净申购。在新一轮QDII额度审批和香港互认基金新规的支持下,跨境基金产品有望迎来持续发展。

投资工具梳理:QDII基金与香港互认基金。

在系统梳理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产工具的基础上,我们重点研究QDII基金和香港互认基金。QDII基金投资门槛较低,受外管局审批QDII额度限制,投资于全球多市场、多资产。香港互认基金有严格的监管要求,投研团队的国际化程度高,未来有望迎来规模扩容。

QDII基金市场概况:二季度末QDII基金规模5842亿元,股票型、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分别由净值增长和资金净申购驱动。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QDII基金规模环比增长6.42%,股票型、债券型QDII基金分别增长272.66和51.46亿元。二季度市场净申购QDII基金70亿份,股票型、债券型QDII基金分别净申购40和43亿份。新发基金2只,募集规模6.84亿元。

QDII基金业绩:二季度美国股票、全球股票等标签的QDII基金净值整体上行,大中华股票、商品能源和REITs标签的QDII基金净值整体下跌

权益资产方面,美国股票、全球股票、发达市场股票基金平均季度收益率超过10%,新兴市场股票、中国香港股票基金净值增长平均在5%以内,大中华股票基金净值整体下行。债券方面,境外债券资产价格小幅上行。另类资产方面,出现显著分化,黄金标签基金净值增长平均为5%,商品能源与REITs标签基金净值下行。

香港互认基金概况:最新规模34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0%。内地净申购推动互认基金规模上行。

截至2025年6月末,香港互认基金总规模3442亿元,数量138只,母基金数量41只,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517亿元、2719亿元和206亿元。规模占比较高的为南方东英资管、摩根基金(亚洲)、汇丰投资基金(香港)等。业绩表现方面,受到美元指数下行以及美国中长期债券需求不足的影响,多数债券型互认基金本季度净值出现震荡。

市场聚焦:QDII额度扩容,高弹性的香港股票行业主题ETF基金受到大额净申购。

2025年5月外汇局新增审批QDII额度30.8亿美元,历史上QDII审批额度经历了起步、审批趋严、额度再度开放的过程。2025年上半年,中国香港股票ETF规模增长由净申购和净值增长双向驱动,美国股票ETF规模增长由净申购驱动。投资者偏好香港市场的科技与医药主题投资机会,在上半年港股牛市中倾向于申购同行业内弹性最高的ETF基金。

风险提示:

汇率大幅波动风险;流动性紧缩风险;政策超预期变动风险;海外市场波动风险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7月23日发布的《海外市场量化解析系列第10期—跨境资金流入港股ETF,高弹性品种受青睐》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