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聚变公司揭开面纱

2025-07-23 19:41

eo记者 潘秋杏

审核 姜黎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挂牌成立的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中国聚变公司正式成立是国资央企推动聚变未来产业取得的重要进展。

同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电力”)发布关于参股中国聚变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聚变”)、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绿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聚变”)将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共同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中国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约114.69亿元。本次交易已经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具备股权交割条件。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0亿元。

中核集团投入资金+知识产权

此次增资后,中核集团直接持有中国聚变公司50.35%的股权,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持股6.65%;中核集团外,按出资比例从高到底排名,依次是昆仑资本(20%),上海聚变(11.81%),浙能电力(5%),国绿基金(3.19%),四川聚变(3%)。

根据浙能电力的公告,中国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24日,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望汇路260弄1号,注册资本35.31亿元,原为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叶。中国聚变公司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刘叶是中国聚变公司党委书记,也是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党委书记。西物院是最早致力于可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专业科研院所,也是中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聚变堆研发的核心单位。西物院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三号”,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该装置于2020年建成后,多次刷新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各方股东中,只有中核集团以现金和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其他股东均以现金出资。根据中国核电的公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24年10月31日,中核集团作价出资的知识产权评估值约为30亿元。

表1:中国聚变公司股东出资情况

来源:《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来源:《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近年来,中核集团大力推动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2023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在四川成都成立。

可控核聚变具有燃料丰富、清洁、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突出优点,被视为颠覆性能源技术,一旦实现应用突破,将极大改变世界能源格局。聚变能源作为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

从营收数据上看,中国聚变公司尚处于投入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61,155.92万元,所有者权益为61,102.68万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0.00元,净利润为-20,259.71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536,913.96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36,730.33万元;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为0.00元,净利润为-4,325.89万元(2025年数据未经审计)。

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在公告中都提到,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进展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存在商业化落地失败的风险。

地方国资与国家基金加持

在中核之外,中国聚变公司的其余股东来自中国石油、国家基金、地方国企等。

昆仑资本是中国聚变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昆仑资本是以服务中国石油战略转型为核心、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业资本投资公司。中国石油主营业务与核电关联不大,但目前该公司正凭借雄厚的资本,逐步成为布局核聚变的“黑马”企业。2024年,昆仑资本出资29亿元,持有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0%的股份。

上海聚变于2024年11月成立。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5年4月公示的《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与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股权案》信息,上海聚变是为投资中国聚变公司而设立的平台公司,不开展具体业务。启信宝显示,上海聚变由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5家公司共同持股。

浙能电力在2025年3月1日就发布公告称,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公司,投资金额约7.5亿元。浙能电力表示,中国聚变公司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拥有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引领地位,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参股中国聚变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浙能电力作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电力主业资产整体运营平台,主要从事火力发电业务,辅以提供热力产品,也投资核电。公开信息显示,浙能电力持有秦山核电有限公司28%股权、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20%股权、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10%股权、三门核电有限公司约20%股权、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10%股权。

国绿基金决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布局,负责资金筹集、管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7月15日揭牌成立,是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以及上海市政府三方共同发起的国家级投资基金,重点投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截至目前累计实现84个项目、近405亿元投资决策。

四川聚变于2024年12月成立,其大股东是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二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后者由成都市国资委、四川省财政厅部分持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