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仕净科技正经历一场压力测试

2025-07-23 18:07

从治污到追光,这场光伏行业的“压力测试”中,突然加入的挑战者总是更为瞩目。

仕净科技2021722日登陆科创板至今已满四周年资本市场表现却极为跌宕:上市首日收盘市值36.23亿元,伴随跨界光伏的激进布局,市值在2023627日曾攀升至103.18亿元的高点,但受光伏行业寒冬及业绩亏损影响,截至2025722日收盘,市值回落至38.78亿元。这一背景下,公司逆周期扩张的路径更显瞩目。

2025328,仕净科技与晶科能源斥资100亿元在四川资阳建设的20GW高效电池片、20GW硅片项目实现首片电池片下线。在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仕净科技作为一家传统环保企业战略意图不止眼前的棋局。

高手的高招

2021年及之前,作为工业污染治理综合服务商,仕净科技的核心业务是提供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和末端污染治理设备。20217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20231月,公司正式进军光伏行业,全资成立安徽仕净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NTOPCon高效电池技术,经营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业务。同时,斥资112亿元宣城宁国投建24GW TOPCon电池项目,一期18GW电池产线于20238月首批4GW投产,202312月首片TOPCon电池下线

20241028日,官宣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光伏电池项目,计划在2025年达产。

2025328日,与晶科能源联合打造的四川资阳20GW高效电池片、20GW硅片项目实现首片电池片下线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可以说是高歌猛进,产能扩张野心勃勃

除了产能扩张,仕净的资本运作野心也不小。

20231222,为收购晶科能源全资子公司——新疆仕邦光能科技公司(曾用名为新疆晶科能源公司),成立四川仕阳绿能科技公司,仕净科技董事长董仕宏作为自然人身份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随后,仕阳绿能43亿元收购主营业务为生产太阳能级单晶硅棒的仕邦光能,贯通产业链下游的光伏组件制造与销售。

跨界动因几何?

环保和光伏均属资金回报周期长的重资产行业,为什么仕净科技还会选择跨界至光伏行业呢?

作为“资金杠杆”,优化融资渠道。相较于传统环保行业绿色信贷的高门槛与慢审批,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光伏行业融资渠道更畅通,且享有政府补贴支持。这有助于仕净科技利用光伏板块的融资便利性突破原有增长瓶颈。此外,作为上市公司,其新创/收购的光伏子公司业绩并入报表,光伏业务的增长可提升整体估值与再融资能力,促进资金流动

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仕净科技环保主业核心产品毛利率出现下滑(制程污染防控设备下降2.55%,末端污染治理设备下降3.40%)。同期,我国光伏行业维持连续多年的高景气,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250GW,同比增长40%,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创历史新高,约153.6GW,同比增长55.8%。作为光伏产业链长期合作方,仕净科技对于行业的广阔前景有深刻认知,促使其战略目光转移。

此外,环保业务的衍生优势为跨界提供了隐秘跳板。2021年以前,仕净便已成功进入光伏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和多家光伏企业维持着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行业理解技术经验。既有合作关系建立的品质信任,为仕净科技的光伏产品快速导入市场提供了便利。

技术经验方面,工业污染治理的核心技术高度适配光伏制造的环保痛点,在双碳政策趋严背景下,此技术优势为跨界提供了切入点。通过环保设备合作深度了解客户产线痛点,亦有助于其开发更契合需求的光伏工艺设备。

纵观仕净科技光伏领域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其和晶科能源一直维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业务上20243,双方达成协议,约定2024-2025年间,仕净科技将向晶科能源供应不少25亿片182尺寸太阳能单晶电池片/A级片,双方共同投资四川资阳项目(仕净持股90%,晶科持股10%)。双方关系已从单纯的设备买卖升级为业务绑定+股权联合”的深度耦合体

地缘优势的便利性为它和晶科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益保障。仕净总部位于苏州,晶科总部位于上海,双方在安徽、四川等地的生产基地布局存在重合。这种地理上的邻近性,叠加双方在业务和技术上的互补性,为建立并深化与晶科的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有益条件。

如期而至的成绩单

根据仕净科技公开披露的年报数据,2023年跨界当年,由于年产18GW高效NTOPCon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尚在建设中,光伏业务对营收贡献有限。202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54 亿元,同比下降 40.34%。其中,光伏产品业务贡献收入6.44亿元,占总营收31.35%,但该业务毛利率为-40.26%,同比大幅下降44.47个百分点2024年报亦提及光伏行业行情不佳导致订单减少

428日,仕净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实现了环比正增长,成功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然而,公司未详细披露环保主业和光伏业务的各自盈利情况,此次扭亏为盈的主要贡献方是否为光伏业务尚不明确

总体来说,由于光伏行业2024年普遍进入寒冬期,在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加速融资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仕净跨界扩张的成效尚未充分显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