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三年亏掉基民400亿,收了90亿管理费,景顺长城被骂惨了...

2025-07-23 19:23

 来源:南财社

  在市场行情一片大好下,曾经一度被基民捧上神坛的景顺长城千亿顶流刘彦春,又被愤怒的基民骂成“孙子”了。

  最近,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披露了旗下基金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和其基金总规模的持续增长相反,其混合型基金规模还在持续缩水,环比一季度末下降9.74%,相较2021年末缩水一半。

  其中,表现最为拉胯的,毫无疑问是还是曾经的千亿顶流,刘彦春管理的2只基金,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今年上半年,这两只基金分别又亏了10.19亿和4.79亿。

  这让很多基民不解了,市场行情这么好,为啥还能亏成这样?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景顺长城旗下非货基,近三年亏损超400亿,但基金公司管理费却收了90亿。其中,仅刘彦春一个人管理的上述这2只基金,三年就亏掉248亿。

  如果从2021年巅峰时算起,至今为止,这两只产品4年半已经亏了357亿!但却赚了19.54亿管理费。

  这让不少基民再次吐槽起基金公司的“旱涝保收”,基民跌倒,基金吃饱。

  与此同时,景顺长城近期也发生人事动荡,不仅前任董事长李进届满离任,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也从景顺长城辞职。旧帅辞任、老将出走,规模下滑,曾经的明星基金公司景顺长城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

  01

  三年亏掉超400亿,

  但管理费却收了90亿

  近几年,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基金们,纷纷跌下神坛。比如曾经被基民称为“坤坤”的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再比如景顺长城的刘彦春。没想到,到了今年,景顺长城再次引起基民的热议。

  事实上,从去年9月底以来,A股行情似乎走出了从前的拉胯局面,不少人高呼“牛回速归”!而今年以来,股市行情持续回暖,进一步增添了股民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景顺长城旗下的基金也持续增涨。但混合型基金却依旧让人“没眼看”。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景顺长城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071.72亿元,环比一季度末下降9.74%,相较2021年末缩水一半。

  而这已经是亏损收窄后的业绩。之前亏得更惨!

  今年4月,长城证券年报显示,2024年,景顺长城营收33.73亿,净利润9.51亿。是长城证券下一众子公司、参股公司中净利润最高的一个。

  资料显示,景顺长城成立与2003年6月,是国内首家中美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景顺和长城证券持股49%,开滦集团和实德集团各持股1%。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景顺长城基金的净利润累计超过30亿元。在近三年A股反复动荡,基金公司还能赚这么多?这让不少围观网友感叹,基金公司真赚钱啊。

  但基民不爽了,因为他们这几年,亏惨了!

  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基金累计净亏损377.3亿元。另外据面包财经统计,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的影响,景顺长城基金旗下非货基金近三年的亏损更是扩大到超400亿。

  亏得这么惨,但景顺长城旗下非货基金同期收取了超90亿的管理费。

  需要了解的一点是,基金管理费作为对基金管理人的报酬以及基金资产的成本,是要从基金总体资产中扣除的。

  也就是说,这90多亿的管理费,其实是包含在这超400亿亏损中。

  但让基民们不爽了:我们亏得妈都认不出了,你倒是“旱涝保收”吃饱了?

  02

  2只基金四年半亏掉357亿

  “躺平”的刘彦春,还在继续狂跌

  在基民对景顺长城的怒火中,曾经被捧上“神坛”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更是沦为怒气的集火点。 

  无他,因为刘彦春担任基金经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等基金,是景顺长城基金亏损的重要来源。

  比如景顺长城曾经的拳头产品——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今年上半年就又亏损10.19亿。2022年~2024年,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净利润分别为-74.83亿元、-72.35亿元、-26.84亿元。

  虽然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累计下来,其三年半就亏损了184.21亿元!

  另一只产品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虽然没那么惨,但亏损也不小。今年上半年亏损4.79亿元。此前的2022-2024年四年里,分别亏损29.43亿元、32亿元、12.72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78.94亿。

  仅这两只基金,近三年就亏了248.12亿。而近三年景顺长城一共才亏了377亿,这两只就占了六成多!

  如果从2021年巅峰时算起,至今为止的四年半里,这两只基金累计亏损357.15亿,而同期收取的管理费累计高达19.54亿。

  于此同时,刘彦春的管理规模也在急速缩水。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刘彦春的管理规模已经缩水到了364亿出头。而当初,刘彦春风光时,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可是一度达到1163亿!相比之下,如今已经缩水了超 68%!

  具体来看,刘彦春管理的6只基金(A+C)中,表现虽然没有以前惨淡得那样“一片全绿”,但依旧是“绿肥红瘦”。今年以来,其管理的6只产品,跌幅从1%-3%,虽然不大,但在4500多只同类型基金中,其排名基本都在4300名开外,妥妥的垫底。

  近两年来的表现也基本跌去了17%~20%不等,在3700多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垫底。

  对此,股吧里的基民也是怨声载道,吐槽不断,主要集中在对基金的持续亏损、高昂的管理费上,其中大多数基民都在吐槽刘彦春“躺平式”的操作上。

“是不是机器人在操作?”

“刘彦春愧对基民和他的名誉”

“为啥不换股?辜负大好行情”

“基金经理亏损几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根本没有一点起色。”

  基民的吐槽也有理可循。相比一些风格漂移、换手率动辄就1、200%往上走的基金经理,刘彦春的动作小到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在“躺平”。以其管理的“亏损王者”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为例,2022年以来,其基金换手率从此前的50%左右直线下滑到10%以内。

  也因此,不少基民发帖吐槽刘彦春“不作为”,希望更换基金经理。

  03

  旧帅辞任,老将出走

  但基民没想到的是,刘彦春没走,景顺长城却走了“一帅一将”。

  今年5月,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李进因任期届满离任,由总经理康乐暂代其职。

  公开资料显示,李进曾是华能集团旗下公司华能财务、华能资本担任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2020年9月,正式担任景顺长城基金董事长。

  在李进任职期间,景顺长城基金的管理规模取得了不小的增长。其刚上任时,景顺长城基金的管理规模为3325.04亿元,而到了今年,其管理规模已成功突破6000亿元大关,几乎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景顺长城还出走了一名权益名将,鲍无可。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的元老级基金经理鲍无可也卸任了其管理的全部产品,从公司离职。鲍无可虽然没有刘彦春名气那么大,但也是一名明星基金经理。在景顺长城基金工作长达15年,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是业内备受瞩目的“双十”基金经理。

  鲍无可有个“原则哥”的外号,因为他不追热门,不追短期,追求安全边际,曾说,“从做投资第一天起就把不亏损放在首位”。其管理的8只产品规模曾于2024年二季度达到271.86亿元的峰值,以374.75%的最佳任期回报率,最近5年最大收益率94.31%,仅11.31%的最大回撤,波动、回撤均优于90%以上的同类产品,在业内名声大噪。

  虽然风格不同,但鲍无可和刘彦春一样,都是属于价值派,在当下的市场风格中并不是主流。

  这一帅一将的出走,多多少少会对景顺长城带来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尽管景顺长城这几年收取了这么多管理费,但整体业绩,却也明显承压。

  2022年至2024年,景顺长城基金连续三年营收、净利润“双降”。营收分别为42.34亿元、38.3亿元、33.7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34%、9.53%、11.9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68亿元、11.75亿元、9.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46%、14.05%、19.09%。

  如今,景顺长城旧将刚刚辞任,新将未定,15年权益老将也出走,另一个名将,昔日的千亿顶流刘彦春,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仍在基民的口诛笔伐中。未知的新将,到底能否能打破景顺长城的“权益困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