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可控核聚变,中报预增梳理!(附名单)

2025-07-23 17:07

(来源:金融小博士)

昨天,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上海举行挂牌成立大会。

此次选择上海作为挂牌地,与国家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上海已形成涵盖高温超导材料、装备制造、科研机构的完整聚变产业链。

此次挂牌,可以说是我国聚变能源产业从技术研发向工程化、商业化跨越的里程碑事件。既延续了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了市场化动能,为我国在全球聚变竞赛中抢占先机奠定基础。

本期我们就来梳理一下,A股可控核聚变领域,在今年的中报业绩预告当中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前9家公司,分享给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中国聚变能源产业里程碑与A股核心标的深度解析

一、产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于上海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核聚变产业进入工程化、商业化新阶段。上海依托高温超导材料、装备制造及科研机构的完整产业链,叠加"国家队+地方国资+社会资本"的混合所有制创新,为技术转化注入市场化动能。此次战略布局与全球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预计2035年实现)形成共振,国内企业有望在全球万亿级市场中抢占先机。

二、A股核心企业竞争力分析(按业绩增速排序)

1. 永鼎股份(600105.SH)核心优势: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独家供应商,子公司东部超导掌握IBAD+MOCVD工艺,临界电流密度达1MA/cm²(强磁场下性能全球领先)。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731%-922%,受益于ITER磁体馈线系统订单及BEST装置超导带材批量供货。技术壁垒:磁通钉扎强度达国际标准3倍,成本较海外低60%,已布局70公里/年产能(2026年扩至5000公里)。

2. 广大特材(688186.SH)核心优势:国内唯一量产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企业,突破6吨级电渣锭技术,适配第四代核电站与聚变堆。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367.5%,核聚变业务贡献60吨超导线圈铠甲材料订单(市占率超50%)。战略布局:中标BEST超导线圈盒项目,主导制定"中国标准",预计2028年后进入业绩爆发期。

3. 保变电气(600550.SH)核心优势:全球唯一出口核聚变变压器企业,ITER法国变电站400kV变压器通过IEC认证。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229.1%,获英国聚变电站7.6亿欧元首批订单。技术延伸:研发固态功率调节系统,适配下一代聚变堆高脉冲需求,核电变压器市占率超60%。

4. 远东股份(600869.SH)核心优势:核级电缆国产化率92%,耐-269℃低温电缆技术指标超国际标准3倍。业绩亮点:2025H1同比扭亏为盈,核聚变业务贡献超导电缆及智能监测系统。创新突破:参与ITER磁体支撑系统,布局高温超导带材研发,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2%。

5. 金田股份(601609.SH)核心优势:高纯度铜材通过核聚变实验室测试,电磁扁线技术适配超导磁体紧凑化趋势。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176.6%-225.4%,托卡马克装置用铜材市占率超30%。产能规划:2025年新增2万吨高纯铜产能,配套CFETR项目需求。

6. 东方精工(002611.SZ)核心优势:参股航天新力切入核装备领域,磁体支撑件加工精度达微米级。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120%-160%,核聚变部件毛利率达45%。协同效应: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复用,降低核级部件生产成本20%。

7. 海陆重工(002255.SZ)核心优势:ITER偏滤器冷屏首套供应商,热效率提升15%技术获国际认可。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48%-60%,核承压设备订单同比增长50%。技术储备:布局核聚变堆蒸汽发生器关键部件,适配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

8. 楚江新材(002171.SZ)核心优势:钨铜偏滤器批量供应商,材料导热系数达400W/m·K(国际领先)。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42.35%-72%,EAST装置部件市占率40%。工艺突破:3D打印偏滤器结构件通过中核集团认证,缩短交付周期40%。

9. 国力股份(688103.SH)核心优势:氢闸流管技术适配FRC装置,脉冲电流处理能力达10MA。业绩亮点:2025H1净利润同比增131%-158%,核聚变业务毛利率超50%。军民协同:真空器件技术复用至航天电源系统,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三、行业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核心逻辑

  • 技术突破期

    :国内企业在超导材料(永鼎)、结构件(广大特材)、关键设备(东方精工)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技术指标比肩国际。

  • 商业化加速

    :BEST装置2026年启动放电实验,2030年全球聚变市场规模或达4965亿美元,设备需求进入放量阶段。

  • 政策红利

    :国家能源局明确支持聚变研发,预计"十五五"期间行业资本开支年均增速超30%。

风险因素

  • 技术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

  • 海外巨头(如西门子、ABB)技术压制;

  • 高研发投入导致短期盈利承压。

四、总结

A股可控核聚变板块已形成"材料-设备-工程"全产业链布局,龙头企业依托技术突破与订单放量进入业绩兑现期。建议关注超导材料(永鼎)、高温合金(广大特材)、特种电缆(远东)等核心环节,同时跟踪ITER及国内CFETR项目进展,把握商业化前夜的投资机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