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3 10:34
(来源:明见局)
该行副行长王清国、徐燕自2017年12月上任至今,已超出7年最高年限;董事会秘书吴会更是从2014年8月任职至今,超过10年。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将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银行”)推上风口浪尖。
处罚信息显示,该行因七项违规行为被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0.22元,罚款240万元”的严厉处罚,同时,两位时任部门总经理也受到相应处罚。
需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从罚单内容来看,紫金银行违规涉及金融统计、账户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支付受理终端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以及信用信息采集等多个关键领域。
业内普遍认为,并非孤立存在的违规行为反映出一家银行内部操作流程的混乱与合规意识的淡薄。在零售普惠业务中,涉及海量个人客户与小微企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严谨规范。
例如,在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方面违规,意味着客户的隐私信息可能面临泄露风险,不仅损害客户权益,还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而在账户管理、支付受理终端管理等方面的违规,容易滋生金融犯罪,如洗钱、诈骗等,给银行和客户带来巨大损失。这一系列问题表明紫金银行在零售普惠业务的基础管理上存在缺陷,未能有效建立起风险防控体系。
业务结构较为传统,合规更需重视
作为一家农商行,紫金银行的业务结构相对传统,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较高。截至2025年1季度末,其贷款总额1911.66亿元,占总资产的68.21%。在这庞大的贷款业务中,零售普惠业务占据相当规模,仅个人贷款就达到412.55亿元。
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普惠业务的特点是单笔金额小、客户数量多、信息更隐私。这使得业务操作更为繁杂,合规要求也更高。每一笔个人贷款的发放,都需要严格审查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确保信用信息采集合法合规,账户管理安全有序。
而紫金银行此次罚单显示,其在这些方面显然做得不够到位。大量的零售普惠业务若不能在合规框架内运行,一旦风险爆发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冲击。
紫金银行的经营质效与同城及其他同业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2025年1季度数据显示,该行净息差仅为1.23%,同比缩小0.3个百分点,远低于同城南京银行的1.43%;不良贷款率1.24%,同比扩大0.08个百分点,而南京银行仅为0.83% ;拨备覆盖率202.52%,同比下滑50.21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则为323.69%。在42家A股上市行中,该行不良贷款率排名第26位,拨备覆盖率排名第31位。
合规管理的缺失无疑是影响一家银行经营质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违规行为不仅会导致罚款等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运营效率。
高管任职与合规管控的深层关联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高管的管理与合规管控紧密相连。按照监管要求,银行关键人员需实行业务回避和任职回避双重管理,重要岗位员工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然而,紫金银行部分高管任职情况却不符合这一要求。该行副行长王清国、徐燕自2017年12月上任至今,已超出7年最高年限;董事会秘书吴会更是从2014年8月任职至今,超过10年。
长期任职虽可能带来经验积累,但也容易形成固化的工作模式和人际关系网络,增加暗箱操作的风险。在合规管理中,定期轮岗和回避制度是防范内部风险的重要举措。
紫金银行此次收到的罚单,是对其零售普惠业务乃至整体经营管理的一次严厉警示。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银行必须深刻反思,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提升员工合规意识,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