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稳定币最后的发财机会吗?

2025-07-22 23:59

(来源:券研社)

01

产业链全景图

稳定币生态一览:

02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Stablecoin)堪称加密领域的“价值锚点”,是一类加密货币,其价值被设计为相对稳定,通常与法定货币(如美元)、商品或一篮子资产挂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稳定币的“稳定性”介于加密货币和主要经济体的法币之间。

它创新性地融合了数字货币的技术特性与法币的稳定性——既保留区块链“跨境转账秒级到账、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优势,又能维持价格稳定,成为实用的支付工具。截至2025年6月初,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达2511亿美元,其中USDT和USDC占据主导地位,市值分别为1533亿美元和614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影响力。

02-1 稳定币的四大类别  

稳定币主要分为四大类:法币抵押型、加密货币抵押型、算法稳定币和商品抵押型。其中,法币抵押型是当前主流,以USDT和USDC为代表,其价值通过美元、美债等传统资产作为抵押物支撑。

02-2 稳定币的发展历程

- 2014年,USDT诞生,初期主要服务于加密货币交易,凭借先发优势奠定市场地位。

- 2017年后,借助加密货币牛市、登陆三大交易所及特定地区监管政策影响,USDT规模快速扩张。

- 2018年,USDC出现,开启稳定币的合规时代,其规模在五年内实现大

幅增长。

- 2020年,稳定币在2020年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稳定币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95%是美元稳定币。

- 2022年,算法稳定币UST崩盘;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破产短暂脱钩,暴露出稳定币领域的潜在风险。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稳定币市值达2511亿美元,USDT、USDC占据主导地位,其储备资产逐步转向短债等安全资产,以增强稳定性。

02-3 稳定币的核心应用场景

稳定币的优势:目前稳定币凭借其独特的金融特性,在效率、成本和全球化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平均跨境汇款成本高达6.7%,而稳定币交易的手续费通常不足交易额的1%。

稳定币已从单纯的交易加密资产的媒介演变为金融基础设施,主要落地场景包括:

03

稳定币与其他数字货币的对比

03-1 稳定币 VS 比特币

在数字金融领域,二者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1)功能定位:比特币最初旨在成为电子现金,但由于2100万枚的总量上限,逐渐演变为“数字黄金”(稀缺性导致价格波动剧烈,难以作为支付工具);稳定币则聚焦“稳定支付”功能,甚至成为交易比特币的媒介,二者分别扮演支付媒介和投资资产的角色。

2)去中心化程度: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系统”,没有中央机构管理,参与节点越多系统越稳定;稳定币则依赖发行方运营,储备管理、兑换规则等均由中心化机构掌控,就像将资金存入公司账户,需关注公司的可靠性。

03-2、稳定币 VS 数字人民币

“出身”决定了二者的信用基础:

1)信用基础:稳定币是私营企业发行的“欠条”,其价值依赖“声称的储备资产”支撑(公司是否违约、储备资产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其信用);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央行发行的“数字法币”,由国家信用直接背书,相当于将“主权信用”写入代码。

2)监管体系:稳定币的监管规则仍在完善中(不同国家监管方式各异),即便公开审计报告,其储备管理、运营透明度与银行相比仍有差距(如储备不足、资金挪用等风险);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及监管部门全程监管,从发行到流通,严格遵循货币政策和反洗钱规则,具备透明、安全、可溯源的特点。

3)稳定性来源:稳定币虽锚定资产,但底层资产出现问题或公司运营失误时(如UST崩盘、USDC脱钩),可能面临崩溃风险;数字人民币与现金、存款“同权”,有国家信用支撑,天生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是数字世界中最“稳健”的货币。

04

上游产业链:技术支撑层

04-1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稳定币产业链的“基础设施”:上游厂商如同搭建基建的工程队,凭借区块链底层技术、加密技术和安全方案,为稳定币的发行与交易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蚂蚁数科自研的JovayLayer2,每秒可处理10万笔交易,单笔成本降至1分钱以下,且通过香港金管局的“安全认证”,专门解决高并发场景的效率问题;恒宝股份打造“银行级保险箱”,采用离线冷钱包+芯片级密钥管理,守护稳定币的“数字钥匙”;飞天诚信的区块链钱包获得“国际安全认证”,为钱包加上“国际安全锁”;宇信科技帮助境外机构接入稳定币系统,天阳科技改造信用卡系统以适配区块链钱包,数字认证搭建的KYC/AML系统则像“链上安检门”,完全符合国际反洗钱标准。  

资料来源:web3.0 标准化

04-2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电子合同”:基于区块链运行,预先设定“触发条件”(如付款到账后自动发货),代码会自动执行操作,无需人工干预,交易记录不可篡改且可全程追溯。  

四方精创为香港金管局搭建的FINNOSafe平台,如同“跨境数字桥梁”,深度参与央行数字货币跨国项目(如mBridge),技术上既符合香港监管要求,又能对接国际标准。京北方、成都链安等厂商则分别在金融机构技术服务、合约安全审计等领域各有侧重。  

05

中游产业链:发行与交易层

05-1 发行方和交易所

稳定币发行方如同“数字钞票印刷厂”:负责发行稳定币,以美元、美债等作为抵押物(如Tether、Circle),在用户用稳定币兑换美元时按规则兑付。其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行与赎回收取0.1%的手续费(类似银行兑换外汇赚取差价);二是将抵押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债等资产获取利息(相当于用押金进行理财)。  

稳定币交易所是“数字钱柜大卖场”: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类似设有柜台的银行,提供稳定币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对,还可直接兑换美元;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像自助交易机,依靠用户存入的代币形成流动性池来撮合交易。其盈利逻辑简单:对每笔交易抽取佣金(类似菜市场摊位费),为项目方推广新币还可获得分销费。  

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入局:  

传统金融机构:渣打香港联合安拟集团、香港电讯成立合资公司,申请牌照发行港元稳定币;众安银行担任“储备管家”,通过低息吸收存款、每笔1.99美元的加密交易佣金,同时赚取利息差和手续费。  

科技巨头:京东币链发行的稳定币直接锚定港元/美元(类似电商平台开设数字货币柜台),首阶段先推出这两种币种;圆币科技进入香港稳定币“试验田”(沙盒计划),探索利用稳定币打通跨境支付的路径。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监管局官网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监管局官网

05-2 竞争格局

当前稳定币市场呈现“双超多强”格局,USDT和USDC合计占据85%以上市场份额:

1)Tether(USDT):2014年推出,具备先发优势,覆盖200+公链(TRON链占60%交易量);团队仅150人,成本控制出色,2024年利润达140亿美元;但存在储备透明度争议,2021年曾被罚4100万美元。

2)Circle(USDC):作为合规标杆,每月发布美债储备审计报告,受到Visa以及Blackrock青睐;但存在成本痛点,需向Coinbase支付56%收入作为分销费用。

截至2025年6月,USDT、USDC与USDS合计占据92%的市场份额(USDT占64%、USDC占25%)。从流通网络来看,以太坊是稳定币的“主干道”,超1290亿美元稳定币在以太坊上流通(占总量的54%),其中USDT占54%、USDC占30%——USDC超六成市值在以太坊上流通;而USDT另有“秘密通道”:波场网络承载了其49%的流通量(747亿美元),超过以太坊。

在锚定货币方面,美元稳定币几乎垄断市场(占99.8%),欧元稳定币占比极低(仅0.2%)。

资料来源:

Defillama,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在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和监管日益明确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和政府陆续推出稳定币产品。  

05-3 Circle:稳定币第一股

通过Circle这家上市公司,可了解稳定币公司的运营模式。Circle 由 Jeremy Allaire(曾创 Allaire、Brightcove)于 2013 年创立,初期做比特币兑换,2018 年与 Coinbase 合作推出 USDC,转型稳定币发行商。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发行方,USDC流通量超600亿美元。

公司的主要业务如下:  

从业务收入来看,目前主要依赖储备收入和其他业务。储备收入占比超99%。Circle的商业模式极其简单,就是依托用户存入的法币储备金(美元)获取利息收益。USDC的储备资产主要投向是美债,随着美联储在2022年大幅加息,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出现爆发式增长。2022-2024年,该收入占比分别达95%、99%、99%,金额从7.36亿美元增长至16.61亿美元,盈利持续增长。 

可以说Circle对美债利率高度敏感,美联储降息对其反而是利空。

其余的“副业收入”(其他收入)是为稳定币提供配套服务:如帮助客户将稳定币部署到公链(收取技术服务费)、处理稳定币支付/转账/交易撮合(类似数字收银台),以及收取管理费、提供跨链转账等服务。但这部分业务规模逐渐萎缩——2022年盈利3617万美元,2024年降至1517万美元,金额和占比逐年下滑。 

05-4 Coinbase角色分析

2018 年,Circle 与 Coinbase 联合成立 Centre 联盟并推出稳定币 USDC,作为共同发行人共担决策、均分储备收益。2023 年 Circle 回购 Coinbase 所持联盟 50% 份额,Coinbase 转为 USDC 流通渠道权。

Coinbase分走了大头:2024年Circle发行稳定币共产生了16.6亿的利息收入,Coinbase直接分走了9.1亿。

分成流程:2023 年 8 月双方签署协议,以 USDC 储备日收入扣除第三方费用后为支付基数,Circle 先按比例留存部分收益,剩余部分先按双方平台 USDC 持有比例分配,再扣除其他生态参与者报酬后,Coinbase 获剩余 50%,其分成多少与自身平台 USDC 持有占比正相关。

06

下游产业链:应用场景层

06-1 跨境支付

全球支付正经历“数字化转型”,稳定币成为加密支付系统的“核心引擎”,在跨境汇款和跨境交易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2023年,稳定币网络总交易额超10.8万亿美元(剔除机器人刷量后,真实交易额仍达2.3万亿美元),调整后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7%。

传统支付系统存在明显弊端:跨境转账200美元,手续费可能高达6.35%;结算需等待数天(节假日更慢);且操作不透明。而稳定币基于公链运行,可将成本降低一半、实现秒级到账,每笔交易都透明可查,正逐步抢占传统支付的市场份额,例如Coinbase与Stripe合作,在Base平台使用USDC结算加密资产,并打通法币兑换通道;Visa、Mastercard、PayPal等传统支付巨头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稳定币计划。

06-2 RWA

RWA(Real World Assets,真实世界资产)是将基金、私募债、房产等现实资产转化为链上可拆分、实时流转的数字代币,相当于为资产办理“数字身份证”,使其能在7×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交易市场中流通,且手续费更低。2023年RWA在DeFi领域锁仓量翻倍,2024年链上资产(剔除稳定币)增长超50%,突破120亿美元。

截至2025年6月初,RWA整体市场规模约234亿美元,其中134亿美元为私人信贷,73亿美元为美国国债。

07

稳定币的未来趋势

1、监管加速落地。

美国、香港、欧盟各自的稳定币法案正加速推进,在基本原则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各具特色:

- 美国《GENIUS 法案》要求100%美债储备,推动离岸发行方转型,美债代币化需求激增;

- 香港《稳定币条例》设发牌制,沙盒企业测试港元稳定币跨境支付;

- 欧盟MiCA要求30%流动资产储备。

2、产业趋势。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表示,到2029年年底稳定币市值将增长近15倍,达到3.7万亿美元(隐含CAGR约80%)。稳定币除了用于交易加密资产之外,在全球商品与服务交易中的占比、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应用,以及居民持有渗透率等多个维度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未来有望在数字金融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