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2 17:04
上半年国内拖拉机行业销售数据已公布,虽然相关平台对增降幅讳莫如深,但这都掩盖不了行业惯性下滑的真相。补贴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2024年轮式拖拉机公示销量为27.82万台,经销商开票金额超过了290亿元,涉及生产企业222家,平均每家企业年度公示销量为1253台,而购机发票为2025年的轮式拖拉机销量为10.03万台,有补贴公示销量的生产企业已有204家,经销商开票金额达到了107亿元,目前平均每家企业公示销售了492台。
有了上半年的最为权威的补贴数据,基于行业的真实情况,分析一下当前国内拖拉机行业的竞争格局。
一、整体格局:双寡头主导,多梯队并存
国内拖拉机行业呈现“双寡头主导,多梯队并存”的竞争格局。
补贴系统数据显示,2025年拖拉机生产企业仍超200家,行业虽处于‘诸侯纷争’的混乱状态,但有迹象表明,集中度正逐步提升,行业正迈向有序发展,这种状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长尾效应”正在消退。2014年补贴政策出台之后,实施的是“一视同仁”的普惠性补贴,大小企业均受益。然而,等额补贴对中小企业和小品牌更为有利,导致国内拖拉机品牌数量激增,最高年份多达251家。这些小品牌的出现,瓜分了大量市场份额,使得头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
例如,2018年CR5市场占有率仅为36%,一拖东方红和潍柴雷沃的市场占有率均低于15%,市场集中度到了历史最低点。这导致了头部企业的巨大亏损,体现了所谓的“长尾效应”。根据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国内拖拉机企业亏损达到17.24亿元,而2019年亏损为7.18亿元。
二是“马太效应”正在凸显。“马太效应”意指,一旦你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未来的份额往往会进一步增加,《道德经》“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也是这个道理。
在拖拉机行业的具体表现是一拖东方红和雷沃拖拉机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两者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45%,成为国内拖拉机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
2025年上半年东方红和雷沃加起来市场占有率接近40%,其他品牌与“双雄”形成断崖式的落差,整体格局呈现“双寡头主导,多梯队并存”的态势。
二、跨国公司的影响力稳定提升
更深一步来了解国内拖拉机行业的竞争形势。在分析国内拖拉机行业的竞争格局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跨国公司,这是因为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麦赛福格森等在国内的业务有两个特点:
其一,进口机型未在补贴数据体现。欧美几大品牌进口的高端机型,只有在海关能查到数据,而并不能反映在农机购置补贴数据库里,这可能导致我们对其真实实力的误判。
例如,约翰迪尔的动力换挡8R、9R系列,凯斯的部分CVT系列产品,克拉斯的高端拖拉机系列以及芬特拖拉机等,在补贴系统就查不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中国市场没有销售。
其二是跨国公司的拖拉机单机销售额大而销量少。在2024年国内拖拉机销量20强中,我们并看不到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等跨国公司身影,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强,如约翰迪尔在2024年通过补贴系统销售了2229台,凯斯纽荷兰684台,久保田2054台,而2024年补贴销量前20强最后一名的销量为2421台,但是约翰迪尔2024年补贴销售额154366万元,排名第6,凯斯纽荷兰销售额67277万元,排名在第七名,补贴额才能看出企业的真实实力,在2025年上半年也存在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销量排名靠后,而销售额靠前的现象。
其实约翰迪尔、凯斯纽兰、爱科、CLAAS四大欧美品牌在2020年之后市场占有率一直在潜滋暗长,并且在200马力以上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在稳步提高,其背后的原因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力量的推动。
近三年时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麦赛福格森、CLAAS在黄淮海地区的代理商数量一直在增长,前不久凯斯纽荷兰在许昌地区开了一家4S专卖店。
今后几年,高标准农田会达到15亿亩,更多的组织化用户和社会化大型服务组织的出现会给跨国公司的高端高效率拖拉机创造出新的需求机会,跨国公司在国内拖拉机行业的地位会悄悄地提高,国内拖拉机企业要对跨国公司保持高度的重视。
三、第二阵营动荡变化,成为最大不稳定因素,也孕育着变革的力量
目前国内拖拉机行业的竞争格局,一是“双雄”地位稳固,且市场份额在稳定增长,二是跨国公司竞争实力在潜滋暗长,三是第二阵营和新锐品牌排位在动态变化,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其中孕育着变革的种子和颠覆的力量。
最值得关注的是常发农装和沃得农机。2025年上半年常发销售7137,排名第四,但其销售额99176万元,比第三名的东风农机高出22000万元,稳稳地排第三,说明常发的大马力、高货值拖拉机销量要比东风农机多,也表明常发更挣钱。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企业是沃得农机,近三年时间,沃得拖拉机年销量保持在15000台的水平,排名在行业第四、第五,虽然实力已然不俗,但行业内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笔者意识到沃得拖拉机的真实实力是在考察过安徽颍上王岗村二手农机大市场之后。
在王岗村,保有量最多的拖拉机品牌,第一是东方红,第二是沃得,二手市场上保有量之大,不仅彰显了新机销量的强劲与市场占有率的领先,也反映了二手机的高保值率与快速流通性。
2025年上半年,与同期相比,第二阵营的变化也很大,从销量上看,去年位居行业前10强的某公司今年跌出了前20,坊间传闻该公司在破产清算,与此同时,山东谷禾、洛阳万年红等品牌的排名在不断的前移。
仔细观察这些企业的产品,发现主要是低价格的中轮拖,在国内拖拉机企业切勿好高骛远,高性价比的中小马力拖拉机市场需求旺盛,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沃尔玛、小米、拼多多等成功就是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近几年种粮农户大面积亏损,经济实惠的农机本来就有巨大的需求。
四、工程机械跨界者的实力不容小视
观察2025年上半年拖拉机行业销量排名,可看到前20强中有不少工程机械行业跨界者的身影。
如英轩重工销量1678台,实现了近两个亿的销售收入,2021年才入局的徐工农机销量1490台,销售额超过两亿元,中联重科销量1331台,销售额17290万元,另外实力不俗的骏玛道实现了1个多亿的收入,而骏玛道公司前身也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还有徐州凯尔、柳工、临工等品牌,要么是工程机械跨界进入拖拉机行业的企业,要么有工程机械的基因。
目前除三一重工按兵不动外,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工程机械大佬悉数进入了农机领域,除了上面提到的几家知名品牌,还有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品牌。
工程机械企业干农机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从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看,工程机械大佬们的实力值得被重视。
一是英轩重工。英轩重工行业销量排名13位,而销售收入排名9位,说明英轩重工不但有实力,而且业务结构合理。
二是徐工农机。徐工只比第10名少了一台,也就是说徐工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从行业新手到行业前10强的精彩蜕变,这背后反映了这家企业强大的战略定力和雄厚的实力。
其三是中联重科。2014年中联重科以收购奇瑞重工的方式进入农机行业,10年沉浮,中联重科近两年终于找到了感觉,产品性能被市场所认可,不断地有耀眼的产品推出,销量和市场份额在稳步上升,行业地位得到提升。
在国内拖拉机行业中,拥有工程机械背景的企业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令人瞩目,这些企业都有强大的背景和雄厚的实力,有实力去冲击第一阵营。
五、洛阳系实力潜滋暗长
国内存在着山东潍坊、河南洛阳、浙江宁波、苏锡常四大主要的拖拉机产业集群,2022年约翰迪尔关闭宁波工厂之后,宁波系没有了龙头企业,迅速衰败,以东风农机、常发农装、沃得农机、久保田为支柱的苏锡常产业集群实力越来越强,由于长期执行内部深度自制战略,洛阳产业集群呈现一拖独大,群星寥落的格局,与潍坊系相比,洛阳产业集群存在感很弱。
但近两年明显地看到洛阳拖拉机集群有卷土重来的趋势,一拖东方红仍然是洛阳集群乃至全行业的中流砥柱,在和潍柴雷沃的龙争虎斗中促进了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洛阳万年红和丰收芬美得两家企业,连续两年进入行业前20强,洛阳系的突出表现,一方面说明企业找到了如何应对福田系的独特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证明洛阳拖拉机产业集群的深厚的底蕴。
后记:整体看,国内拖拉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呈现“双寡头主导,多梯队并存”的竞争格局,同时又蕴藏着很多变数,如欧美跨国公司实力潜滋暗长,第二阵营企业实力和排名的动态变化,新锐品牌实力变化,以及产业集群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等,总之国内拖拉机行业竞争格局非固化,行业充满变数和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