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2 18:11
(来源:派克斯研究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句话恰好映照了这几年公募基金的现状——沉默。
基金行业的饭圈文化正在消散,菜狗,爱坤、医药女神这类的称号也基本绝迹。
三年的熊市带走了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也带走了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
目前全市场超过百亿的主动基金已经不满30只,基金清盘的速度也在加快。
为了活着,或者更好的活着,公募基金开始加速突围,甚至是“腾笼换鸟”,错过这个3500,又是下一个五年计划!
这种转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基金的赚钱效应在回升,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已经超过10%,而且这次基金也没又掉队——基金净利润也已经接近了2021年的高位。
而且为了尽可能的把握本轮行情,主动权益基金在二季度的持仓思路发生了最大转变——科技仓位飙升,消费遭砍仓,军工逆周期崛起。
1
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展现出强烈的进攻态势,整体股票仓位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平均股票仓位达88.63%,较一季度末上升0.43个百分点。
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提升最为显著,环比增加0.76%至90.11%,逼近历史峰值水平。
当然了如果从主动权益基金重仓的行业来看,都是老面孔,平平无奇。
电子、医药、新能源、白酒、银行等板块仍占据着公募基金的主要仓位。
但二季度的行业持仓变化却暴露出公募基金的野望——锚定红利,猛干科技。
进攻端,加仓了TMT(通信/传媒)、医药、军工。
TMT(通信/传媒):全球AI算力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科技巨头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带动光模块、服务器、AI芯片等基础设施需求爆发式增长。
其中通信的业绩确定性比较高,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成为最大受益者,获得大幅加仓,推动新易盛首次跻身公募前十大重仓股,而传媒板块则更偏向应用端。
医药:医药的资金回流是局部性的,License-out(海外授权)爆发、政策扶持把打开了创新药的新格局,公募基金持仓的方向也大多偏向港股创新药,而整个医药的格局也分成了创新药和其它。
军工:主要逻辑是地缘冲突催化和十四五订单放量,再加上9.3大阅兵,热度始终在线。
因此根据目前的进攻仓位来看,公募基金在7月份迎来了开门红。
进攻有了,防守也没拉下,银行、非银、交通运输等高股息板块也获得了加仓。
这里面最让人新奇的是非银行业。大家都知道这波非银的上涨更多的是稳定币和券商业绩回暖造成的,公募基金能精准把握这轮行情,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2
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公募基金在港股的布局意愿也很强。
公募基金对于港股持有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中港股持有规模达到16.85%,环比增长1.12%,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甚至是回测投资范围中包含港股的基金,可以发现这些基金配置港股的比例已经高达30%。
而且这个数据也可以通过南向资金的流向得到验证。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的净流入额已经接近8000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净流入额,而公募主动基金的加仓方向主要集中在创新药方向。
3
有行业走到台前,就有行业退居幕后。
与科技、医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消费与部分周期板块遭遇大幅减持。
食品饮料行业成为减仓“重灾区”,主动减持规模达408亿元;汽车行业紧随其后,被减持279亿元。
说直白点就是经济持续疲软,部分基金经理熬不住了,这个思路和北向资金有点像。
白酒减持最多的个股是五粮液,减持金额接近30亿元,茅五泸三兄弟合计超过70亿。
例如汇添富基金胡昕炜,今年二季度把汇添富消费行业中白酒的仓位做了下调,减仓了拿了19个季度的泸州老窖,25个季度的五粮液,11个季度的古井贡酒。
当然也有基金经理在做高低切。张坤在二季度卖出了腾讯,加仓了白酒,他认为“悲观预期会在某个时刻被打破”。
最惨还要看比亚迪,因为一句车圈里的恒大,吓坏了不少人,减持市值超过100亿元,成为二季度减仓幅度最大的个股。
其次就是产生过剩的一些行业,以及一季度涨幅过高的行业。
机械设备方向的话,完全是一季度机器人方向涨多了,公募基金出来避险了,三季度大概率会加回去!
尤其是最近宇树科技和优必选的机器人商单已经开始涌现,这会给机器人的量产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至于产能过剩说的是光伏、钢铁、煤炭,减仓的理由就是目前需求严重不足。
逻辑上没问题,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政策的出台分分钟钟能够改变信仰,科技和红利熄火,最先受益的却是技师。
现在反内卷开展的如火如荼,再加上雅江水电工程的开工,给周期板块直接扎了肾上腺素,水泥涨完,钢铁涨,钢铁涨完,煤炭涨,如果只根据煤飞色舞的夸张程度,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喊出——经济已经复苏。
但经济的完全复苏不是一个水电站能够承载的,或者说就算是以工代赈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就业和消费需要缓慢传导。
最起码要等技师先上岗吧!
因此当前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的调仓路径围绕在“立足确定性,拥抱变革” 的思路并没有太大问题。
在进攻端,以AI算力与创新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进攻矛头。
在防御端,金融等高股息行业成为稳定器。
同时港股配置的历史新高,也体现出公募基金正在享受中国优质资产的重新定价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