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高性能含氟功能膜行业下游市场规模预测分析、行业壁垒及主要玩家

2025-07-22 12:25

(来源:普华有策)

高性能含氟功能膜行业下游市场规模预测分析、行业壁垒及主要玩家

1、高性能含氟功能膜行业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质子交换膜首次应用于美国双子星航天计划,但成本高且性能有限。80年代,杜邦Nafion膜提升了质子传导性能,但在高温下稳定性不足。90年代,科研人员尝试通过无机填料改善热稳定性,但仍未满足燃料电池商业化需求。进入21世纪初,纳米复合技术和聚合物结构设计突破,逐步解决了质子传导与稳定性问题。

我国在80年代起研发全氟质子交换膜,经过“六五”和“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后未实现产业化。2010年,东岳集团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全氟离子膜,打破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封锁。2013年,东岳集团与加拿大AFCC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6年获得技术认证,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膜产品基本满足应用需求,质子交换膜产业取得突破。

2、高性能含氟功能膜行业的市场规模预测

按下游应用装机需求口径,2024年全球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达到15.6亿元,其中液流电池膜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占比高达62.3%。预计到2030年全球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82亿元,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6%。从市场规模增量来看,液流电池膜市场增量空间最大,2025年-2030年市场新增需求规模合计达到428亿元,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7%;其次是电解水制氢膜市场,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

2024-2030全球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4年中国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达到6.33亿元。其中液流电池膜市场规模高达4.2亿元,占比高达66%。预计到2030年,国内质子交换膜市场需求规模有望增长至89亿元,2024年-203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5%,主要受益于储能液流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024-2030中国质子交换膜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情况

(1)储能领域市场规模

储能技术分为传统和新型两类。传统储能以抽水蓄能为主,适用于电力负荷高峰期,但受选址限制。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锂电池。2024年底,全球储能装机规模达372.0GW,其中新型储能占165.4GW。中国储能装机达到137.9GW,占全球37.1%,新型储能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有较大进展。

(2)液流电池膜在储能产品的应用及概况

质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影响其性能、寿命和成本。理想膜需具备低离子渗透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高离子电导率和低水通量。尽管Nafion膜性能优越,但价格高且供应不足。近年来,国内企业如未来材料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国产膜市场渗透率超过90%,推动液流电池商业化。2022-2024年,液流电池膜国产化率提升,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全球)和4.2亿元(中国)。

4、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在氢能领域的应用情况

(1)绿氢制备行业概况

氢气根据碳排放量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通过化石能源制得,成本低但碳排放大;蓝氢使用碳捕集技术减少排放;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零碳排放。虽然生物质、核能和光催化等方式仍在试验阶段,但电解水制氢有较大潜力。目前,灰氢占全球产量95%以上,预计到2030年灰氢占比降至53%,绿氢占比提升至33%。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达到10-20万吨/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显著增加。

(2)电解水制氢膜在绿氢制备产品的应用及概况

质子交换膜(PEM)是电解槽的核心部件,决定了其性能和寿命。其在电解槽中为水分子和水合氢离子提供传输通道,同时隔绝阴阳极侧的氢氧气,并为催化剂层提供支撑。目前,全球PEM电解制氢市场主要使用科慕的Nafion膜,国内随着技术突破,国产膜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从2022年的23%增至2024年的43%。国产膜相比Nafion等进口膜已实现约40%的成本降幅,推动了PEM电解水制氢的成本降低。2024年全球和中国电解水制氢膜市场需求规模分别为3.36亿元和0.79亿元,同比增长11%和49%。

5、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0世纪60年代由NASA首次应用于航天飞船。70年代,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各国重视。90年代,奔驰、福特等车企推出燃料电池概念车。进入21世纪后,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逐渐成熟,日本丰田于2014年推出Mirai燃料电池车,并于2020年发布二代车型,最大续航可达850公里,成为行业里程碑。

燃料电池按电解质的不同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磷酸燃料电池(PA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高分子膜作为固态电解质,具有能量转换率高、低温启动、无电解质泄露、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已经成为用于燃料电池的首选技术,被广泛用于汽车、便携式电源以及小型驱动装置等场景。

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质子交换膜市场由燃料电池市场所决定。近年来,燃料电池需求量快速增长,全球燃料电池2024年出货量为1,847.7MW,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1,560.9MW,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

6、行业面临的机遇及风险

行业面临的机遇及风险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7、行业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原材料制备难度大,实现大规模制备PSVE,使其满足工业化生产规模具备相当大的技术难度。全氟磺酸树脂的制备中链结构、交换容量、分子量的调控属于技术难题,如何实现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化学性能均能够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的膜材料,保证综合性能优异是需要长足努力。

(2)资金壁垒

氟化工行业从生产线建设到研发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生产设备需采用特殊材质和工艺,投资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研发周期长,需资金用于设备采购、人才引进和合作,且成果转化有不确定性。在安全生产与环保方面,企业还需大量资金用于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设备升级。整个项目盈利周期长,且市场风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增加了投入压力,缺乏资本的企业难以进入该行业。

(3)市场壁垒

氟化工及含氟功能膜产品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由于较长的客户认证周期和先发企业的市场主导,新企业难以快速获得认可。例如,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主要由科慕、戈尔等国际公司主导,后发企业需经过漫长且高成本的认证过程才能进入市场。

(4)人才壁垒

质子交换膜生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积累外,还需要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现场生产经验,需要在科学层面与技术层面全面解析质子交换膜生产的关键点,构建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8、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美国戈尔、美国科慕、日本旭化成、日本旭硝子、未来材料为全球前五厂商,共占有约7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质子交换膜市场中,目前仍然以国外品牌产品为主。在国产品牌方面,东岳集团在我国液流电池、PEM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有率均位于国产第一,打破了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绿动氢能、科润新材料、汉丞科技等企业在积极导入,进行产品验证集小批量的出货,同时,泛亚微透东材科技等企业也在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的研发和生产。

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5-2031年高性能含氟功能膜行业细分市场投资新机遇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