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F先生专栏 | 蓝领跃升、白领跌落?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市场变化趋势分析

2025-07-21 20:00

(来源:F金融)

F金融,Future Finance College我是F先生——职业发展专家,聚焦金融行业发展机会和金融人士的自身成长,关注我,一起把握未来!

本文拟以蓝领白领就业趋势抛砖引玉,看清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就业市场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

01

蓝领跃升、白领跌落?

蓝领一词的官方的解释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他们有一定技能或没有技能。 蓝领职工”一词出现较晚,始见于40年代,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和低技术含量的办公室人员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销售、仓库管理员、汽修行业的维修工人、物流行业的司机等。

白领是指有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经常拿来代表领较多薪水的专业人士。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推销员、打字员、速记员、文书、会计、店员以及教师、医生、律师、普通职员等,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尽管如此,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他们仍处于受雇佣的地位。

在大众传统认知里,似乎坐在宽敞明亮办公室的白领才是理想职业,而蓝领则稍逊一筹。但如今的就业市场上,蓝领岗位正以独特的优势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求职者不可忽视的选择。

曾经,蓝领和白领在薪资上有明显差距,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在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像东莞、苏州等地,掌握五轴数控机床操作技术的师傅,月薪轻松1.5万起步,技术精湛者年薪30万也不是遥不可及。从事焊接工作的老师傅,要是能攻克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这类高难度焊接任务,日薪可达800 - 1200元,年收入20万往上。新兴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熟悉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月薪能在1.2 - 2.5万区间。反观普通白领,刚毕业的行政、销售人员,月薪多在6000 - 1万,工作数年可能才突破1万。从数据对比不难看出,蓝领在薪资方面已具备显著优势,部分岗位甚至远超普通白领。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高学历并不再意味着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社会的学历结构在变化,但高学历人士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却愈发激烈。学历贬值的背后,是教育扩张、产业结构滞后以及企业需求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此同时,蓝领工人的薪水和待遇逐年上升,与白领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在就业市场上,蓝领工人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许多传统行业对技能和经验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不单是学历。

这一变化不仅代表了就业市场的转型,也反映出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认知正在逐步调整。为了应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学习蓝领技能,甚至反向选择进入高职高专“深造”。同时,国家也在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推动其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到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数将不低于高职招生总规模的10%为的就是扭转就业市场的失衡结构。

随着蓝领挣钱能力大幅提升趋势的演进,一个结果也马上会出现:蓝领和白领的收入将趋于一致,甚至超越。

这个判断,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

西方工业国的蓝领群体的收入,很早就能超过白领。说一个老数据:2013年澳大利亚的蓝领工人每周周薪是1229澳元,相当于7千多人民币。而白领平均周薪只有1085元。另外,缺少蓝领工人,不只中国有,全球都是。英国政府更新的短缺职业名单砌砖工人、屋顶修理工人、木匠、抹灰工人等建筑相关岗位全部上榜,而且这还不是一个国家缺,法国、德国、芬兰、西班牙、波兰乃至整个欧洲白领过剩、蓝领缺人的趋势,都无法解决。

中国必然也会经历这个趋势。因为,除了需求旺盛,还有两大条件已经成熟。

1技术上,未来蓝领从事工作的安全性大幅提升。说白了,危险的事都机器人去干了,蓝领、白领的工作环境正在趋同

2环境上,就业市场承压,年轻人对一技之长的渴望和简单职场文化的向往,蓝领职场比白领职场更有优势

所以,蓝领跃升,白领跌落,就是必然

02

人工智能时代下蓝领白领面临的形势

随着中国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AI产业化、产业AI化成为常态,中国开始步入人工智能时代,这对未来的蓝领、白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一、人工智能既有替代效应又有创造效应

(一)技术替代的深度渗透

AI技术的替代效应呈现显著的职业差异。在蓝领领域,制造业机器人的应用已使汽车装配线工人数量减少30%以上,而仓储物流行业的自动化分拣系统使分拣效率提升400%。诺奖得主杰弗里·辛顿指出,AI主要替代的是"普通智力"的白领工作,例如律师助理处理投诉信的时间从25分钟缩短至5分钟,呼叫中心工作人员面临极高的替代风险。上海交通大学王佳梁教授预测,未来五年内AGI(通用人工智能)将取代绝大部分白领工作,十年内具身智能技术将大量替代蓝领岗位。

(二)新兴岗位的快速涌现

技术变革催生了全新的职业形态。高性能计算工程师、AI伦理学家、具身智能训练师等岗位成为就业市场的新宠,2025年春招期间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算法工程师岗位薪资突破45万元/年。成都龙泉驿区的圭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机场道面检测系统,不仅实现了传统检测效率的10倍提升,还创造了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数字孪生建模师等新职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兼具技术素养与行业知识,呈现明显的复合型特征。

二、蓝领群体的转型困境与突围路径

(一)职业替代的特征

蓝领工作的替代风险呈现显著的技术门槛差异。基础装配、物料搬运等重复性体力劳动被工业机器人替代的概率超过70%,而需要复杂物理操作的水电维修、设备调试等岗位因涉及现场应变与工具协同AI替代仍需10年以上技术突破。2025年数据显示,养老护理、无人机维修等蓝领岗位平均薪资已超过传统白领,反映出技能型蓝领的市场价值正在重构。

(二)技能升级的现实路径

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加速响应这种变革。我国2024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25万人次,培养数字人70.4万人次,但高级技工仅占技能人才的28%,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口达2000万人。新加坡通过"智慧型国家2.0"计划,将数字技能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先进数字化制造"专业文凭课程,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数字孪生技术,毕业生就业率达97%。这种"技术+行业"的双轨培养模式,为蓝领群体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三、白领群体需要能力重构

(一)职业替代的特征

白领工作的替代呈现"去常规化"特征。基础数据处理、文档生成等任务已被AI工具高效完成,MetaGoogle等科技公司应届生招聘比例下降25%,银行信贷审核岗位因AI系统应用裁员20万人。但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岗位反而获得发展机遇,AIGC应用开发工程师、AI剧本审核师等新兴职业在影视文化行业快速崛起,2025年相关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长69.6%

(二)能力需要重构

白领群体需要完成从"知识执行者""AI驾驭者"的角色转变。南科大开设的《人工智能与应用》通识课程,通过跨学科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利用AI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项目提案通过率提升40%。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AI专业人才需求将达600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凸显出复合型人才的战略价值。

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蓝领群体需要通过技能升级实现从"体力劳动者""技术工匠"的跃迁,白领群体则需完成从"知识搬运工""AI协同者"的转型。

03

未来十年的就业市场是怎样的?

一、技术驱动下将发生产业结构重塑

1.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就业革命

人工智能将深度渗透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预计到2035年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将达4.15亿人。AI医疗领域岗位需求年增长45%,跨国药企为医学+AI”复合型人才开出超20万元年薪,而AI制药、影像诊断等技术应用将推动医疗行业效率提升200%以上。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数字孪生建模师等紫领人才需求将突破3100万人,占制造业总需求的24%,这类岗位要求从业者掌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如阿里云ET工业大脑)与机器人编程(ABB/Robotiq系统)的复合技能。

2. 新能源与绿色经济的就业爆发

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光伏、氢能等领域快速扩张,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工程师需求将增长300%,智能电网运维、碳审计师等新兴职业成为就业热点。成都龙泉驿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91.4%,带动机器人运维、电池研发等岗位需求激增。绿色经济还催生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新职业,环境工程师薪资较传统行业溢价42%

3. 生物科技与健康产业的蓝海机遇

老龄化社会推动精准医疗需求,基因编辑(CRISPR)、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使生物制药行业研发周期缩短60%,相关岗位薪资年均增长18%。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融合医学与信息技术,远程医疗、可穿戴健康设备等领域人才缺口达200万人,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领域因社会压力增大,心理咨询师需求将增长50%以上。

二、未来十年就业市场的核心趋势

1.技术替代与创造并存

AI将替代70%的重复性劳动,但创造1100万个新岗位,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机协作等领域。

2.区域分化与协同发展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东部聚焦高端制造,县域经济成为就业新增长极。

3.技能升级与终身学习

复合型人才(如“AI+医疗”“新能源+管理)成为竞争核心,职业培训需与产业动态匹配。

4.政策创新与社会包容

灵活就业权益保障、技术红利共享机制、老龄化应对方案将成为政策重点。

三、个人与组织的应对策略

1.个体层面

构建“T型能力结构,掌握AI工具(如Prompt Engineering)与行业知识,强化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人类优势技能。关注政策红利领域,如碳中和、数字经济,考取AI伦理、数据安全等认证提升竞争力。

2.企业层面

建立动态技能供应链,推动人机协作生产范式,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储备高技能人才。

3.政府层面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体系,建立跨部门就业监测平台,提前预警结构性失业风险。

综述

未来十年,中国就业市场将经历从人口红利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跨越。在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下,那些能够把握技术趋势、适应结构变革、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体与组织,将在这场系统性重构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唯有通过政策、教育、企业的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就业市场的包容性增长,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普惠性的社会福祉。

董秘俱乐部——中国最大以董秘为主体的资本精英交流社群!董秘俱乐部成立于2014年,由华扬资本联合国内200余位资深上市公司董秘共同发起,总部位于深圳,是立足于董秘学习、交流、发展、合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董秘俱乐部秉承“董秘职业成长、资本价值共享”的使命,以“成为中国值得信赖的资本服务交流平台”为发展愿景,以“将心注入、精耕细作”作为我们的服务理念,主要提供董秘人才培养、资本人才猎聘、融资并购顾问、访学沙龙峰会等专业化资本服务。俱乐部成立以来累计深度服务企业超1000家,协助并陪伴15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培养精英董秘人才超2000人,目前在全国设有24个分会,会员人数超8000人。

项目一:董秘实操研修班

      项目二:拟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培训

      项目三:CFA考试培训

 项目四:FRM考试培训

项目五:CPA考试培训

      项目六:ACCA考试培训

项目七: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项目八: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项目九:中级、高级经济师认证培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