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6000亿医美市场!四大医药巨头集体杀入,真的能分到蛋糕吗?

2025-07-21 12:00

(来源:求实药社)

近日,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聚焦医美领域,建立覆盖“研发-生产-渠道”的全链路合作体系,旨在拓展中国医美产业新蓝海,加速昊海生科核心产品的临床价值转化与市场覆盖率。

作为国内领先非处方药制造商,华润医药拥有覆盖全国28个省级区域的庞大OTC渠道网络;而昊海生科作为“医美三剑客”之一,其医美产品毛利率高达77.47%,核心玻尿酸产品“海魅月白”国内首款使用天然赖氨酸交联剂的玻尿酸,具长效性和胶原再生能力。

这一合作标志着医药流通巨头向高毛利医美赛道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

医药巨头的跨界资本

华润医药的渠道资源成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筹码。其覆盖全国28个省级区域的OTC网络,包含深度渗透的医疗机构、药店及终端市场资源,将直接解决昊海生科的渠道瓶颈。2025年第一季度,昊海生科销售费用率达31.34%,同比上升0.54个百分点,自建销售团队的成本压力显著。

渠道协同效应已在成本端显现。合作后,昊海生科无需再投入巨额资金自建销售团队,资源得以向创新研发集中。对华润而言,此次合作填补了其在注射类医美产品的关键空白。此前华润医药在医美领域的布局(如2024年与中国干细胞集团合作)始终受制于缺乏自有核心技术产品。昊海生科的玻尿酸产品线完美补足了这一短板。昊海生科年报亦显示,2024年医美营收11.95亿元(占比44.38%),同比增13.08%;玻尿酸收入7.42亿(+23.23%),2024年医美板块整体毛利率77.47%。

医美市场的高增长与高毛利是促成此次联姻的深层动因。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4108亿元,其中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正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德勤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注射类医美治疗将保持20%-30%的复合增长率。

医药流通“四大天王”已全面入局医美赛道

华润并非孤例,医药流通领域的另外“三大天王”已全面入局医美赛道。国药、上药、九州通凭借渠道与资金优势,正以不同策略抢占医美市场蛋糕

1.九州通:最早入局,民营龙头,全链路覆盖的激进派

2016年投资爱美客,后续布局巨子生物(胶原蛋白)、绽妍生物(械字号敷料)等企业,完成玻尿酸、胶原蛋白、光电设备等赛道卡位。2024年合作医美服务机构达10,560家,覆盖率近60%,医美业务营收(含税)8.51亿元,同比激增120.47%。2025年拟以6.73亿元投资重整后的奥园美谷,控股整合其医美机构资源,强化服务端能力。

2.国药集团:全产业链布局的稳健派

进口代理(如与艾尔建合作引入保妥适、乔雅登)叠加自主产业链(西北健康科技产业园),覆盖注射填充、光电设备等品类。旗下拥有德国进口Amalian玻尿酸、安渼沁系列产品、Kinbewty强脉冲光治疗仪等,布局医美价值链最完整。央企资源背书,医院渠道渗透力强,合规优势显著;全产业链布局也可降低外部依赖。

3.上海医药:国际合作的精致派

2024年旗下上药控股与法国VIVACY达成研发销售协议,引入高端玻尿酸产品,聚焦差异化市场。依托原有医药直销体系,快速触达高端医疗机构,但终端机构覆盖率低于九州通。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力强,规避同质化竞争;品牌运营经验丰富,但布局较晚,产品线单一,需加速本土化研发以应对价格战。

四大巨头核心布局差异与未来潜力图

(求实药社整理,仅供参考)

四大天王入场标志着医美行业进入资源整合深水区。短期看,九州通凭借终端覆盖率与民营效率暂居领跑位;长期而言,华润与昊海的全链路模式若实现技术内化,或颠覆行业范式。未来胜负手在于:谁能将医药基因转化为“医疗级研发+消费级触达”的双重竞争力,而非困于渠道依赖症

医美行业洗牌已进入倒计时

技术迭代压力持续存在,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的“玻尿酸vs胶原蛋白”之争,暴露了行业对新技术概念的周期性依赖。昊海生科虽然通过“海魅月白”实现技术突破,但仍需面对肉毒素、再生材料等新赛道的竞争分流——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有59款获批玻尿酸产品,价格战已成现实。

跨界者需突破“路径依赖”瓶颈,医药企业擅长专业渠道推广,但医美产品更依赖消费者自主选择,如何将“专业严谨”形象转化为情感价值认同成为关键挑战。福瑞达依托玻尿酸原料专利构建差异化壁垒的成功案例表明:只有将原有资源转化为破局护城河,而非被行业惯性拖累,跨界者才能真正立足。

医美市场的终极竞争将是底层技术体系的较量。随着乐普医疗自研“童颜针”获批、锦波生物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养生堂34亿元注资,具备药械背景的企业正通过生物材料创新抬高行业门槛。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6382亿元,但技术壁垒将呈现指数级抬升。

渠道价值面临重估。华润与昊海的合作揭示OTC渠道的战略意义——养生堂联姻锦波生物、珀莱雅进驻九州等案例,均显示药店网络正成为医美产品新入口。但当前仅限面膜、口服产品等低门槛品类,如何通过渠道反哺专业医美服务,仍是待解课题。

行业洗牌已进入倒计时。未来3-5年,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震荡中构建新秩序:华熙生物向合成生物学纵深布局、昊海生科强化医疗渠道优势、爱美客通过并购扩充管线等原生派策略,将与药械跨界势力的技术赋能形成共振。而缺乏创新能力的跟风者,终将在监管收紧与竞争升级中黯然退场。

结束语

随着监管框架完善与消费认知成熟,中国医美产业终将告别野蛮生长。6000亿市场的终极赢家,必属于那些将技术创新、渠道效率与合规能力铸成三位一体的整合者。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