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年二季度文旅集团投融资分析报告

2025-07-21 10:02

2025上半年,国内文旅市场复苏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旅游消费信心稳步恢复,旅游已回归大众生活成常态化选项。从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4个节假日旅游数据观测:出游人次增长稳健、消费复苏活力凸显;且整体收入同比高于人次同比,反映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更愿意为优质产品、服务买单,“花钱买体验”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同时,上半年入境游增速与发展突出,免签、退税便利、支付便捷等都促使越来越多的入境游客来到“中国游、中国购”。以上海为例,1月至6月,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实现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再以海南省为例,上半年,免签来琼外国人共26.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89.6%,较去年同期增长76%,创历史同期新高。

基于上述背景:投资方面,市场复苏与消费升级提升文旅集团投资意愿,促使其加快项目签约进度、拓展“文旅+科技/沉浸演艺”等新兴领域,加速跨区域布局优质资源;融资方面,良好发展态势利于文旅集团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助力集团减轻财务负担、优化资产结构,借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扩张与增值,抢占先机、提升竞争力 。

二季度文旅集团投资情况

1.文旅集团投资签约项目

项目投资规模:二季度,以福建、湖北、河南等省份为代表,积极作为,相继召开文旅主题相关会议,全力搭建文旅项目投资签约平台,吸引更多资本注入,推动文旅项目落地实施。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二季度,全国代表性文旅集团(公司)投资签约重点文旅项目68个,其中公布投资金额的35个,投资金额合计537.17亿元。单个项目投资金额50亿元及以上的共四个,分别为峨眉山·灯彩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50亿元)、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项目(56亿元)、丽江中科-锦城·冰雪中心项目(60亿元)、鹤峰芹草坪滑雪旅游度假区(102亿元)。

签约项目类型:项目类型多元,涵盖文旅综合体、旅游度假区、酒店民宿、农文旅融合、文旅演艺、景区改造提升、主题乐园、数字文旅科技、铁路专列、游轮等。其中,文旅综合体、旅游度假区类占比突出,说明市场仍看好“文旅消费聚合体”,通过整合休闲、商业、游览功能,适配家庭游、度假游等多元需求,成为区域文旅发展引擎。细分赛道中,农文旅融合、文旅演艺、数字科技文旅等虽占比相对分散,却勾勒出“小而美、科技感”的差异化路径。景区改造提升类项目,则体现行业对存量资产的精细运营,通过硬件升级、业态更新,让老牌景区重焕生机。

签约项目区域分布:项目分布广泛,湖北、广东、云南、福建、上海等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涉及。其中,湖北签约项目较为密集,2025年湖北省加大文旅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并逐步构建“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良性循环体系。

投资主体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国资系(如天柱山文旅集团、湖北文旅集团、新疆文旅投等)、央企(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如祥源控股、宋城演艺等)、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中景欢途旅业有限公司、江苏祥龙游乐)等,共同发力、彰显市场信心。

2.文旅集团投资收购

2025年二季度文旅集团增资、收购方面动作频出:增资类,丽江股份为推进景区项目建设、中国旅游集团为战略布局、环海湾文旅为稳定发展,分别开展增资;收购类,国旅联合拟收购润田实业以完善业务,祥源控股集团战略投资海昌海洋公园利于其扩大文旅版图、提高核心能力、拓展资源渠道等。

总体来说,2025年二季度文旅集团的收购、增资行为紧密围绕自身战略发展需求展开,或为完善业务布局、或为推进项目建设、或为强化市场地位,反映出文旅集团在不断整合资源、寻求多元化发展,以应对市场竞争并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文旅需求。

3.新的文旅集团公司组建

2025年二季度,新组建的文旅集团呈现出国资主导、民营市场化运营发展、跨界融合趋势增强的特点,反映出文旅产业正朝着资源整合、多元发展、创新融合的方向迈进。

国资系文旅集团:太行文旅集团、安徽文旅投资集团、宜宾市文旅会展集团、重庆三峡文旅传媒集团、厦门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中山文旅集团等揭牌组建,整合重组步伐加快,利于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文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代表性民营企业:陕西郑国渠文商旅运营有限公司、衢州南孔洛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均聚焦具体项目(依次对应为郑国渠首遗址区项目、严家淤岛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营,利于推动区域文旅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跨界投资:广州珠江文之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珠江钢琴跨界布局组建,体现了珠江钢琴向"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意图。

二季度文旅集团融资情况

1.融资规模

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5Q2文旅集团融资项目(仅指已发行和通过)42项,项目数量同比2024Q2下降约36%,涉及29个文旅集团,融资金额总计369.03亿元,同比下降2.9%(2024Q2为380.04亿元)。

整体呈现“项目数量锐减、单笔规模扩容”的分化特征:项目数量同比下降,显示行业融资决策更趋审慎,或与优质项目减少、市场观望情绪有关;而融资金额微降,反映单个项目融资规模提升,国企主导的债券融资(尤其私募债)成主流,资金多用于项目落地与业态升级。

2.融资工具

二季度各文旅集团债务融资工具以中期票据和私募为主,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ABS为辅。中期票据凭借融资成本低、发行方式灵活、能优化资本结构等多重优势,广受各文旅集团青睐;私募债则因发行条件宽松、成本低、审核效率高(采用备案制)、资金使用灵活等特点,同样受到企业追捧。

3.部分省区文旅集团融资

据统计分析,二季度成功发行完成融资的文旅集团分布于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江苏省各文旅集团发债项目数最多(6个)、北京市各文旅集团融资金额最高(80亿元)。此外,江苏省、甘肃省各文旅集团融资规模亦均超50亿元,江苏各文旅集团稳定保持、甘肃省本季度表现突出。

甘肃省以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甘肃文旅集团两大省属国企为支撑与引领,各文旅集团的资本运作与融资能力提升,逐步形成“金融助推文旅、文旅反哺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同时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与数据,2025上半年,全省实施文旅重点项目642个,实际完成投资112.85亿元,同比增长15.55%,整体发展成绩向好。

4.代表性文旅集团融资表现

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5年二季度共有29个文旅集团发起并完成融资项目事项,其中首旅集团融资金额和融资项目数量均居首位(80亿元、4笔),展现出资本市场对于行业龙头企业的的认可与信任。其次为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本季度成功发行或通过中期票据、私募各一笔,融资金额50亿元;再次为镇江文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融资金额超20亿元,表现较为优异。而从融资项目数量维度分析,即墨区旅投公司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本季度融资表现活跃,均有3笔融资项目通过。

首旅集团融资项目4笔(3笔中期票据、1笔超短期融资券),融资金额80亿元。据其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2025Q1净利润-3.41亿元,同比2024年同期“亏损扩大”,面临较大财务压力。

甘肃省公航旅集团融资项目2笔(中期票据和私募各1笔),融资金额50亿元。作为甘肃通航航空建设主力军,近年来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在文旅融合方面,以张掖“七彩丹霞”低空IP为标杆,构建“轻资产输出+标准化服务”文旅扩张体系,在省内外多个优质景区成功输出低空游览业务,载客量超1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较运营之初增长40%以上。

镇江文旅集团融资项目2笔(中期票据和私募各1笔),融资金额27.69亿元。目前,集团旗下拥有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等6处景区,镇江一泉迎宾馆、一泉·金山湖畔酒店等旅游酒店设施等,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锦江国际集团融资项目2笔(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各1笔),融资金额25亿元。据其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2025Q1集团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处于亏损状态,融资可有效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为业务运营提供支撑。

即墨区旅投公司融资项目3笔(中期票据2笔、ABS1笔),融资金额15.2亿元。其中,“天风-即墨旅投安置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此笔3.82亿元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安置房项目建设。即墨区旅投公司通过发行ABS,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推动安置房项目顺利实施,保障因城市建设搬迁居民的住房安置,对当地民生福祉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融资项目3笔(中期票据2笔、短期融资券1笔),融资金额10亿元。广旅集团以“文旅、康养、城建”为三大主业,涵盖“文旅、康养、城建、科技、金融、实业”六大业务板块,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集团资产总计约603亿元,2025Q1营收12.67亿元、净利润约16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35%、4.23%,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总结研判

2025年二季度文旅集团在投资领域的活跃表现,既折射出行业复苏与消费升级的底层驱动,更预示着产业正加速向“资源整合深化、业态创新多元、科技赋能升级”转型。文旅集团融资则聚焦“项目落地”与“资产优化”,国企承债能力成为关键变量,对文旅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经营模式、内部管理等考验愈发凸显。

2024年2月河南洛阳孟津文旅集团申请破产,到2025年6月青海旅投清算;从桂林旅游5年累计亏损近十亿元,到曲江文旅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张旅集团大庸古城濒临破产……这些案例暴露出部分文旅集团在发展中的问题与深刻教训:战略上盲目扩张,过度依赖融资而轻运营,致使债务高筑、资产结构失衡;运营模式僵化,依赖“门票经济”模式,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与差异化竞争力;管理决策科学性不足,政企界限模糊,部分管理者缺乏市场经验甚至存在腐败现象,导致投资失误;对政策过度依赖,市场化定位模糊,项目规划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面对行业转型与自身困境的双重考验,未来文旅集团的投资需精准发力:一要克制规模扩张冲动,优化债务结构,筑牢财务根基;二要打破“门票依赖”,深耕差异化IP,以内容创新激活消费潜力;三要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廉政监督,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团队;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寻求“内生增长式”可持续发展突围之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