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0 19:48
来源:首席商业智慧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25岁的心,60岁的肾?”
都说男人过了25岁,身体就开始“断崖式下跌”:20岁通宵熬夜生龙活虎,30岁枸杞泡茶保温杯不离手,40岁……连“小蓝片”都得提前半小时吃,还得担心脸红心跳、酒精禁忌,一场浪漫硬生生变成“吃药+等药效+怕副作用”的医学实验。
据《健康中国,幸福时代蓝皮书》统计,中国男性ED患病率高达49.69%,其中3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也已逼近21%。“不行”的隐痛,正逐渐成为大部分中国男人沉默的战场。
而这场沉默,最近正在被一粒“国产蓝色药丸”打破。
7月8日,一款名为“昂伟达”的国产PDE5抑制剂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它号称起效更快、反应更低,最关键的是:可以喝酒。这直接戳中了传统“伟哥”用户的痛点。
这粒药出自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而在这之前的6月26日,公司刚刚通过了港股IPO备案。12天内,两件大事接连落地,堪称“新药上市+资本开局”的双响炮,直接燃炸市场。
一向低调的旺山旺水,以喜庆得近乎朴素的名字,踩准节奏打出组合拳,成功在医药资本赛道杀出重围。
它能不能“旺”出下一条增长曲线,还有待时间验证;但这一仗,它确实打得够狠、够准。
三款药撬动IPO
“国产伟哥”站在舞台中央
TPN171的获批,毫无疑问,是旺山旺水此轮IPO最大的“卖点”。
这是一款PDE5抑制剂,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俗称“阳痿”。公司为其起了个高辨识度的名字——昂伟达。
从结构机制看,它和辉瑞的“伟哥”万艾可、西地那非同属一类靶点。但旺山旺水宣称其在多项指标上具备“同类最佳(Best-in-Class)”潜力:起效更快,口服30分钟内见效。不良反应更低,潮红、视觉障碍等发生率更低,最大“卖点”:可与适量酒精同服,更贴合现实使用场景。
公司在宣传中也没有回避对比——与西地那非(伟哥)、他达拉非(希爱力)正面“叫板”。
从起效时间、能否喝酒、副作用等角度看,若以下对比成立,那么昂伟达的确有望在“高端国产替代”中找到空间。
不过,昂伟达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支点。旺山旺水还手握两款药物,一热一冷。
一款是曾在疫情高峰期走红的“国产新冠特效药”VV116,另一款是目前处在II期的抗抑郁新药LV232。
三款产品共同撑起了旺山旺水IPO故事的“价值底座”。
从“新冠爆红”到“伟哥出圈”
旺山旺水的十年浮沉
在新药还未出圈、IPO尚未提速之前,旺山旺水是一个名气并不大的玩家。
这家药企2013年在苏州成立,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孵化企业。起初主攻方向就是“小分子创新药物”,是典型的“技术型创业”,难度高、周期长、回报慢。
真正将它带入创投视野的,是一位特殊的投资人:周鸿祎。
2018年,周鸿祎旗下公司控制的投资平台中财奇虎注资2000万元,成为旺山旺水的早期投资方。这笔投资在当时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但放在今天看,这位“互联网大佬”对生物医药的跨界下注,确实算是踩中了一个关键变量。
旺山旺水的第一次“出圈”,是在2021年。
那一年,国内还处在新冠防控的高压期,抗病毒药物研发战线拉满。旺山旺水与君实生物联合开发了一款RdRp靶点的小分子口服抗新冠药物VV116,并于2021年底在乌兹别克斯坦率先获批上市。这成为国内首批在海外先落地的新冠创新药物之一,一度被市场看作“国产版Paxlovid”的希望选手。
也正是这一次技术突破,带来了关注、资源与合作。但“风口期”的时间窗口很短。
2023年VV116在国内获批上市时,疫情防控已全面放开,新冠用药需求快速冷却。旺山旺水也并未建立自己的商业化团队,而是选择把VV116的国内独家销售权直接转给君实生物,这笔交易带来了1.96亿元收入,占公司当年营收的92%。
靠“买断交易”一次性放大收入,是一种典型的“项目驱动型”生存模式,也透露出旺山旺水的资本操作逻辑:靠产品翻身,靠融资续命,靠节奏抢身位。
几轮融资之后,截至2024年12月的C轮融资,公司估值已升至44.5亿元,远高于它实际的年营收水平。今年TPN171(昂伟达®)的上市节奏,与IPO备案之间“无缝衔接”,并非偶然。
这家创新药企正在尝试用节点兑现能力,撑起一个更大的舞台。
现金吃紧,产品冷热不均
IPO压力山大
“国产伟哥”昂伟达的热度,确实帮旺山旺水打开了话题空间,但拉回现实,这家药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形势,远不如看上去那么乐观。
目前,旺山旺水手中三款主力产品各处于不同阶段,冷热悬殊:
最“热”的,无疑是刚刚获批的TPN171——昂伟达®。这款PDE5抑制剂药物的优势确实击中了市场痛点,也让它在“ED市场国产替代”这个赛道中有了资本讲故事的空间。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ED(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市场,正在经历一轮结构性降温。
最早吃到红利的,是白云山的仿制药“金戈”,也是国产伟哥中的代表选手。但2024年财报显示,金戈销量和营收均双双下滑,销售片数从2023年的1.01亿片骤降至8785万片,营收从12.9亿元下滑至10.34亿元,跌幅接近20%。
就连原研药万艾可(“伟哥本哥”)也在电商平台打出“史低”价格,单盒优惠后仅28元。
这背后,是一个更大的现实:性生活频次在下降,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北大与复旦联合调查显示,95后中每周有1-2次性生活的比例不足50%。“性萧条”直接冲击着ED药物的实际需求。
换句话说,昂伟达刚上市就面临一个冷却的市场。
第二款产品VV116,其在2023年为公司带来授权收入后,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而第三款产品LV232,用于治疗抑郁症,目前尚处于II期临床阶段,短期内难以对营收产生贡献。
更现实的问题是,国内已有24款同类小分子抗抑郁药获批上市,且石药集团、吉贝尔等多家头部药企的同靶点产品已经进入III期,研发节奏快于旺山旺水。
产品难以接力的同时,高投入、低收入,是当前这家药企最核心的矛盾。
2023年,旺山旺水实现营收近2亿元,净利润为640万元。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暴跌95%,仅1000万元,净亏损则扩大至1.56亿元,盈利能力迅速恶化。
与此同时,公司的固定开支始终居高不下。
2023年和2024年前九个月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31亿元和1亿元。
面对持续的资金缺口,公司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2023年至2024年前九个月,融资净额合计超过2.5亿元,同时新增借款达6.4亿元,其中包括向实控人控制的关联方借款1000万元。
截至2024年11月,公司账面现金仅为6138万元,但短期借款已达1.21亿元,短债缺口5952.3万元。
旺山旺水的偿债压力不断加码,造血能力却尚未建立,IPO几乎成了“续命”唯一选项。
破局,或许还有一点时间窗口
在港股医疗资本热潮重新点燃的2025年,旺山旺水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但也正因如此,资本的“标准”并不低——只是讲好一个“伟哥替代”的故事,并不足以穿越估值和业绩之间的缝隙。
它需要破局,甚至说,必须破局。
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旺山旺水明显“头重脚轻”——TPN171刚获批、VV116渐退潮、LV232还在临床,这意味着营收支点仍极度单一。靠一款新上市药物撬动IPO,是赌市场爆发力,更是赌团队运营能力和市场兑现节奏。
那旺山旺水的该怎么突围?
第一步,是尽快让昂伟达形成“现金流闭环”。
这并不容易。在市场整体需求萎缩、竞争对手强势降价的大背景下,昂伟达要想走出差异化,除了靠“可与酒精同服”的应用场景宣传外,或许也要在终端渠道、科普教育、医保路径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毕竟,创新药的优势,最终得在销量和口碑里变现。
第二步,是持续强化产品管线的多元化。
从公开资料看,旺山旺水的研发储备尚有多个管线分布在肿瘤、精神类疾病、自身免疫等方向,这些都是潜在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但问题在于,时间和资金,显然都不太宽裕。
第三步,是在节奏管理上延续“快准狠”。
TPN171获批与IPO备案的无缝衔接,说明旺山旺水的“资本窗口”掌控力并不差,接下来关键是如何保持这种“交卷效率”,在审计、发售、商业化推广中都得打出有力的进展。
旺山旺水能不能破局,归根结底看两件事:一是这款“国产伟哥”到底能不能卖起来?二是除了伟哥,还有没有下一个“能撑住估值的药”?
如果TPN171的市场接受度强劲、渠道落地顺利,那它就能为公司争取更多时间,去等下一个VV116、甚至LV232。但如果销量难起势,研发又继续“烧钱”,那么IPO上市后等待它的,可能是更现实的挑战。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