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金鹰核心资源A(210009)——产业大咖跨界金融投资,科技赛道“逆袭王”的攻守之道

2025-07-19 07:54

近期沪指震荡中枢抬升至3500点上方,A股市场延续结构性分化。北交所、稳定币等板块热度回落,做多资金回流至科技赛道。在此背景下,金鹰核心资源混合A(210009.OF)以近三年88.05%的累计收益、2025年开年至今20.29%的涨幅,稳居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前5%。基金经理陈经理凭借对TMT产业的精准布局,实现从“牛市接盘侠”到“科技阿尔法捕手”的华丽转身,其“产业视角+预期差博弈”的打法,成为震荡市中主动权益基金的领军者之一。

金鹰核心资源混合A阶段收益

数据来源:基金通 数据来源:基金通

逆袭起点:天崩开局下的蛰伏与进化

盘点基金经理的投资生涯,其始于一场戏剧性的“高开低走”。2015年6月11日,跨界转型成功的陈经理执顺利掌首只产品“金鹰稳健成长”,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希望,可现实却给了陈经理“当头一棒”,在拥有自己的产品之后,次日A股站上5178点牛市顶点,随即遭遇断崖式回调。缺乏风控经验的陈经理被动承受市场冲击,产品净值增长率从2015年的72.77%跌至2018年的-32.03%,职业生涯一度濒临边缘化。但陈经理并未气馁,这场“黑历史”反倒成为其蜕变的契机。电子工程系本科、惠普/戴尔技术顾问的实业出身背景赋予他独特的产业视角,使其在评估技术商业化路径时更具敏锐度。蛰伏期间,他重构投资框架,将“技术渗透率曲线”与“成本下降周期”作为核心研判指标,具体体现在陈经理2018年预判消费电子库存见底,提前布局光学镜头、传感器产业链。这套方法论在2019年迎来爆发——他接管金鹰核心资源A后重仓电子、计算机、传媒三大板块,单年收益37.67%,初显“科技猎手”锋芒。

封神之战:两轮TMT行情的精准擒牛

真正奠定陈经理行业地位的,是两次对科技股大周期的精准捕捉。2019年消费电子周期:他抓住5G换机潮与TWS耳机渗透率跃升的节点,重仓声学器件与射频芯片龙头,推动基金年收益达68.24%。2023年AI革命:当市场质疑AI应用商业化能力时,他基于“端侧算力成本下降”的产业逻辑,左侧布局虹软科技泰凌微,前者在2023年贡献超40%涨幅,后者在2025年一季度股价飙升55%,直接拉动基金逆势斩获37%年收益。这两次战役的核心在于“预期差博弈”——在产业拐点初现、市场认知不足时介入。这也是基金经理产业背景加持下独特的投资视角,如2022年四季度加仓传媒与计算机,成功押注ChatGPT行情;又在2024年一季度市场狂热时减持高估值标的,增持资源股对冲风险。这种“攻守兼备”的策略,使其2023~2025连续三年取得正向收益。

持仓密码:科技龙头的动态组合与防御升级

细看基金当前十大重仓股,整体揭示出“核心科技+战术防御”的双轨结构。截至2025年一季度,前十大集中度约35%,涵盖高弹性科技主线:以端侧AI与半导体设备为核心,包括泰凌微、虹软科技、华峰测控,平均估值52倍但PEG仅0.8,盈利增速与估值匹配度高。更深层的调仓逻辑在于产业链位置优化——2025年一季度因毛利率承压减持消费电子组装环节,增持技术壁垒更高的模拟IC与AI应用,如新进持仓的杰普特(激光设备)受益于AI服务器精密制造需求。这种动态平衡既延续了对TMT主线的聚焦,又通过细分领域轮动降低波动,近一年换手率314.91%显著低于量化基金,体现“核心持仓稳定+边缘灵活调整”的特色。

未来破局:规模压力下的能力边界与进化方向

金鹰核心资源A能否延续辉煌?短期动能充足,但长期需突破三重瓶颈。优势面:一是科技产业周期向上,2025年AI终端渗透率进入爆发期,重仓的泰凌微、环旭电子深度绑定头部硬件厂商;二是策略适配市场,经济弱复苏环境下科技成长股相对盈利优势凸显;三是规模降至11.51亿元,调仓灵活性优于百亿级竞品。需要警惕的是,行业集中度过高,电子+机械+计算机占比超70%,若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单板块的回撤风险较大。

总体而言,金鹰核心资源A的逆袭史,是一部“产业视角对抗市场噪音”的实证教材。陈经理用十年时间证明:在波动剧烈的科技赛道,对技术商业化路径的深刻理解比追逐短期热点更具生命力。对投资者而言,该基金的启示在于三重平衡:(1)风险与能力的平衡——仅适合能承受30%回撤、坚定看好科技长周期的资金;(2)规模与策略的平衡——10亿元左右体量或是捕捉中小盘成长股的“黄金阈值”;(3)估值与成长的平衡——PEG>1.2时需警惕泡沫,而当前持仓PEG中位数0.8仍具安全边际。若陈经理能延续“产业趋势为矛,动态平衡为盾”的打法,这颗金鹰系的“孤星”,或将在科技牛市的下一章继续闪耀。

那么这次的基金测评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扫码下载“基金通”,更专业的基金评价数据不容错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