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0 10:51
当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如何打造更稳定、更高效的供应链?如何为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合作创造更多可能?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6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积极展示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大中小企业聚“链”参展,一系列“链”上签约持续进行,传递出各界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
“链”上“朋友圈”
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企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精密复杂的产业分工。毕竟,单打独斗既做不到成本最优,也难以达到效率最高。
企业的竞争力,永远来自协同共生的“朋友圈”。
“通过链博会,我们‘找朋友’更方便,链接上了大市场。”金马衡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欣连续三年带队参加链博会,并于今年“牵手”内蒙古基硕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了金额为1.2亿元的合作项目。
该项目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结合RFID技术和AI胶囊,实现对牛只全程精准追踪管理。系统可确保牛肉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将内蒙古的好牛肉推销到世界各地。
“找到的这个‘好朋友’可不止价值1.2亿元,未来可能会带来超越这个数字的产业增值空间。”周欣表示,两家企业将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未来共同开拓更广阔的智慧农业市场。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大潮下,开放合作、共建生态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携手下游整车厂,现场展示企业自研的汽车漆面缺陷检测技术;全球矿业巨头力拓与宝钢联手,展现从铁、铝等原材料到白车身的产业链协同……链博会上,多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选择联合展示,让人们直观感受到“链”上的紧密合作。
湖南视比特机器人展位上,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漆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正灵活操作机械臂,为车辆进行检测。一台车检测耗时可以控制在60秒以内,误点率控制在5%以内。
这是湖南视比特机器人首次参展链博会。“旁边展位的问界、小鹏都是我们的合作客户。”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婷婷满怀期待,“希望与各种类型的参展商和观众建立联系,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场有这么多汽车参展商,希望未来都能成为我们的客户。”
与很多以“买买买、卖卖卖”为主题的展会不同,链博会的参展商们走动非常频繁,展商之间不是“对手”,而是“队友”,不是互相“抢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经济发展环环相扣,产业链供应链是重要支撑点。只有大家的链接越来越紧,合作的蛋糕才会越做越大。
打造“世界共赢链”
“中国的供应链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让各国和各行业都有机会参与AI革命。”7月16日,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致辞说。
“新面孔”英伟达相当吸睛,首次亮相链博会展区,联合多个生态伙伴展示AI终端成果。
位于数字科技链展区的英伟达展位上,大批观众围观一只外形乖巧、动作灵活的醒狮机器狗。这只机器狗里装有英伟达的“计算单元”,相当于它的大脑和神经,让它感知外界环境并做出各种动作。“AI应用本身会涉及到全球所有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否则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AI产品。”工作人员说。
眼下,产业链竞争形态正从企业单点竞争转向生态体系竞争。龙头企业通过开放平台、共享技术、共建标准,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这种“共生共赢”的生态化模式,正在重塑全球产业分工逻辑。
当然,产业链重构也面临严峻挑战:地缘政治因素导致规则碎片化,增加了全球协作成本;关键领域供应链“断链”风险依然存在,如何在多元化布局中平衡安全与效率成为难题。
面对挑战,链博会给出的答案是——深化开放合作。
英伟达展台附近,苹果、高通、惠普等多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展台同样人气爆棚。链博会是苹果公司在全球亮相的首个博览会,今年已是连续三次参展。展台前的一行字格外醒目:“Apple全球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今年链博会共有来自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51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较上届增长15%,连续三届占比最多。
与“中国供给”深度融合,意味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美企看重的不仅是中国市场,更是中国企业深度参与的供应链。
多位与会人士也在本届链博会开幕式上重申了合作的必要性。
南非副总统保罗·马沙蒂莱说,希望打造伙伴关系,共同塑造供应链的未来,建设更加连接、富有韧性和繁荣的世界。
“我想到一句中国古话,独木不成林。”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说,我们必须重振各国对于合作的信念,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链博会的“链”,不是脱钩断链的“链”,而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链”。一届又一届展会广邀天下朋友,努力维护全球产供链韧性和稳定,让“朋友圈”越来越大,让各国深化产供链合作的共识越来越强,将全球供应链真正打造为“世界共赢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