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8 17:28
(来源:超图软件集团)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2015年后,时隔10年中央专门就城市工作再次召开的会议,为新时代中国城市擘画了清晰蓝图。
我国城镇化步入“下半场”:从“快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从“增量扩张”迈向“存量提质”为主的新阶段。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并部署了七项工作任务,包括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和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从中可以看到,未来城市发展关键将在于增强城市动能,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与公共安全、创新城市治理机制。
会议将“城市更新”定位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这意味着城市发展思路的全面变革:
空间逻辑之变:从“大拆大建”转向“精细织补”,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成为主战场;
发展动能之变:从土地财政转向运营服务,绿色低碳、智慧治理成为新引擎;
安全底线之变:防洪排涝、管网改造、生命线监测成为刚性任务。
“存量提质”转型下的CIM核心价值重构
如果说此前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是散点创新,那在这场深刻的城市变革中,CIM被赋予了国家战略级的定位:作为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枢纽”与“空间智能核心”。
会议明确要求“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治理模式——这恰是CIM平台的本质价值。其核心使命从此清晰,战略价值空前凸显,将在三个方向赋能城市“新生”:
重塑格局,筑基数字未来:依托强大的三维空间底座,CIM汇聚海量信息,精准承载人口、经济等核心数据,打造现代化城市体系的坚实数字根基,为科学决策提供“一张底图”;
激活创新,提速空间革命:通过时空智能引擎,CIM驱动城市空间管理的产业级变革,让数字化技术为空间规划、利用、更新全面赋能、精准提速,释放城市创新基因的巨大潜力;
筑牢底线,织密韧性网络:融合城市全要素感知网络,CIM为城市生命线工程装上“智慧大脑”,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快速响应,成为兜牢民生安全底线、提升城市韧性的关键“安全绳”。
CIM作为城市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转型利器,通过时空智慧与城市运行数据的深度融合,赋能城市空间资源实现高效循环与绿色再生,让城市真正成为一个持续进化、充满活力的有机生命体,CIM+更是在多个领域实现城市智慧升级,有机更新。
“同频共振”探索数字孪生城市样板
在中央会议召开前一周(7月7日),住建部发布了《CIM平台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这一“时间差”恰恰印证了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现实的高度匹配,行业的自发探索,已为国家战略落地铺就了技术路基。
超图软件作为城市信息化领域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有多个参与支持服务的案例被收入其中,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打造的CIM平台,正在城市数据互联、智能审批、精细管理与韧性提升等方向创造新的价值,为数字孪生城市贡献国家级的“样板间”。
建设省级CIM平台,开创区域CIM+应用新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CIM基础平台2024年12月完成建设,汇聚融合二三维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等数据资源,集成多源数据分析和评估诊断模型,同步搭建自治区(省)级—市级—区(县)级三级联动的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
打造空间智能引擎,增效全流程审批场景
雄安新区依托CIM平台提供的高精度数据汇聚、流程引擎等支撑能力,开展依托现状空间(BIM0)—总体规划(BIM1)—控详规划(BIM2)—设计方案(BIM3)—工程施工(BIM4)—工程竣工(BIM5)六大环节的展示、查询、交互、审批、决策及交易场景应用,实现对雄安城市生长全过程的记录、管控与管理,推动数字城市、物理城市同步建设。
市-县分布式CIM平台新样板,赋能历史文化保护
苏州市CIM平台搭建“1+10”分布式平台架构,采取市级统筹、市区共建的模式,在纵向上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市区两级的数据汇聚和交换,在横向上以空间编码为纽带打通各业务条线的空间管理单元,实现1个市级平台和10个区级平台数据和功能互联互通。
苏州市以“细胞级”数据底座支撑古城精细化保护。依托CIM基础平台的数据汇聚能力,打造“姑苏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通过梳理传统民居、历史院落、古树古井等要素资源,对重点保护更新区域开展单体化数据建模,建立完备的“细胞级”古城建筑数据库,实现古城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精准映射,构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精准数据底座,对不同建筑类型开展差异化管理,活化利用古建老宅,并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打造”智慧中枢“,支撑构建运管服应用
四川省巴中市探索双平台融合新路径。依托CIM基础平台的数据资源和服务支撑能力,搭建全市运管服平台,构建融合三维空间模型、公共设施信息、地下管线数据、运行监测数据和省级回流数据的“CIM+运管服”数据资源体系,支撑城市规建运治全周期管理,同时集成窨井盖监管、违建治理、占道经营整治、渣土运输管控、沿街店铺和户外广告管理等专项业务场景应用,智能识别和动态追踪城市问题的分布规律、诱发原因、影响范围,实现城市管理动态感知、实时预警、远程监控,助力职能部门掌握城市运行底数、敏锐洞察潜在问题、科学研判与预测风险隐患,为构建“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数字巴中”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一剑,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为中国城市发展按下“刷新键”。当存量更新成为主旋律,城市竞争将不再是“谁建得快”,而是“谁治理得聪明”。
未来已来,中央会议落幕,随着AI大模型、数字孪生和实时感知技术的深度融合,CIM平台将助力城市真正拥有可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生命体征,韧性生长、永续繁荣。
在CIM构筑的数字基座上,可感知的建筑、会呼吸的管网、能思考的街道,正将中央擘画的“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愿景,浇筑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丰碑。这场变革的终局,指向总书记擘画的愿景:“让城市成为有机生命体”。而CIM,正是让城市“可呼吸、会思考、自进化”的数字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