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上半年健康产业资本图鉴:资本回暖,A港两地“健康”力量涌现

2025-07-18 17:32

作者:和君咨询康养事业部

核心观点

1. 全球资本回暖: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募资同比激增143.3%,港股中资企业募资额暴涨738.75%,大健康领域成为资本复苏的核心引擎。

2A股聚焦健康技术型企业:A股上市的4家大健康企业(赛分科技超研股份汉邦科技威高血净)集中于化学制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威高血净以36亿营收、4.5亿净利润领跑,凸显细分龙头实力。

3港股18A政策红利爆发:港股14家大健康企业成功上市,生物技术占比超40%(6家),18A规则为未盈利创新药企提供关键融资通道,推动ADC等前沿技术商业化。

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前期的波动后,逐步显现出回暖迹象,尤其是在充满韧性和增长潜力的大健康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健康产业涵盖了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技术、智慧医疗等多个细分赛道,其发展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一批优秀的大健康企业选择在资本市场扬帆起航,其中,A股主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上市目的地。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全球IPO募资规模合计约1398.9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上涨143.30%。其中,港股市场中资企业首发募集资金956.8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上涨738.75%,成为中资企业IPO主要融资渠道。大健康行业在这一轮资本回暖中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港股14家来自大健康领域的企业成功上市。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医疗大健康领域共有4家公司顺利上市。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上半年大健康行业IPO市场的活跃景象。

本文将聚焦2025年上半年在A股主板和港股主板成功上市的大健康企业,深入分析它们的业务特点、上市表现以及所处细分领域的市场前景,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的行业图景。

01

A股主板大健康上市公司深度解析

2025年上半年,A股主板(包括沪深主板和科创板)迎来了4家大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赛分科技、超研股份、汉邦科技和威高血净。根据您提供的文件内容,这四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

赛分科技 (688758.SH) - 化学制药领域的创新力量

赛分科技,位于江苏的化学制药企业,于2025年1月10日在科创板上市,首发募资金额2.16亿元人民币。作为化学制药领域的一员,赛分科技专注于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

赛分科技的净利润为8515.996274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31545.997683万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反映了公司在上市前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营收规模。化学制药是医药产业的基础,涵盖了原料药、制剂等多个环节。赛分科技作为该领域的上市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可能体现在其研发能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或市场渠道等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化学制药市场,能够成功登陆科创板,意味着公司在技术创新或市场表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未来,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药研发的持续推进,化学制药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赛分科技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其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其持续的研发投入、产品管线的丰富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超研股份 (301602.SZ) - 医疗器械新锐

超研股份是广东的医疗器械公司,于2025年1月22日在深主板上市,首发募资金额4.3亿元人民币。医疗器械行业是医疗健康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涵盖了从诊断设备到治疗器械、耗材等广泛产品。

超研股份的净利润为14557.76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37581.32万元人民币。相较于赛分科技,超研股份在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更大。作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超研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在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临床应用效果、市场占有率或品牌影响力。成功在深主板上市,表明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具备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和发展潜力。

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技术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保持着高速增长。超研股份所处的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增长潜力。

汉邦科技 (688755.SH) - 科创板医疗器械力量

汉邦科技来自江苏的医疗器械企业,于2025年5月16日在科创板上市,首发募资金额5.01亿元人民币。

汉邦科技的净利润为7933.82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69088.47万元人民币。其营收规模在A股这四家公司中位居第二。科创板对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汉邦科技能够登陆科创板,意味着其在医疗器械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或创新产品。其具体业务和产品线(未在文件和搜索资料中详细说明)将决定其在行业中的具体地位和竞争优势。

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国产替代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汉邦科技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的医疗器械公司,有望受益于这些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快速发展。

威高血净 (603014.SH) - 血液净化领域的领军者

威高血净,来自山东的医疗器械巨头威高集团旗下子公司,于2025年5月19日在沪主板上市,首发募资金额高达10.9亿元人民币,是这四家A股上市公司中募资金额最高的。其主要业务聚焦于血液净化领域。

威高血净的财务数据非常亮眼,净利润44936.89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360401.78万元人民币,在A股这四家公司中遥遥领先,显示出其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规模。威高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威高血净作为其血液净化业务板块,在血液透析器等产品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血液净化是治疗肾脏疾病等重症的重要手段,市场需求巨大且持续增长。威高血净凭借其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和市场渠道,在血液净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血液净化市场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威高血净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有望继续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实现稳健增长。

 小结 :上半年A股主板上市的这四家大健康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涵盖了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两个重要领域。其中,威高血净凭借其在血液净化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显著的财务表现,成为上半年A股大健康IPO的亮点。科创板上市的赛分科技和汉邦科技则代表了各自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这些公司的成功上市,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健康”活力,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具有核心技术和良好盈利能力的医疗健康企业的认可。

02

港股主板大健康上市公司深度解析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迎来了14家大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涵盖了生物技术、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医药、个人护理/产后护理以及智慧生活及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港股市场,特别是通过18A规则,对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更为友好,这使得其成为众多创新型医疗健康企业寻求融资的重要平台。

生物技术:创新药研发的集结地

生物技术是上半年港股大健康IPO中最活跃的领域,共有6家公司成功上市,包括维昇药业、映恩生物、MIRXES、派格生物医药、药捷安康和拨康视云。这些公司大多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特别是生物药和新型疗法。

维昇药业于2025年3月21日上市,募资7.83亿港元,是港股“生长发育第一股”,公司在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治疗领域具有特色产品或技术。

映恩生物于2025年4月15日上市,募资18.86亿港元,是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的明星,被誉为ADC(抗体偶联药物)新星。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16.7%,总市值突破170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超额认购,成为近三年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拥有DITAC、DIBAC、DIMAC、DUPAC四大ADC技术平台,并建立了由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组成的管线。其成功上市和市场表现,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创新ADC技术的追捧。

MIRXES-B于2025年5月23日上市,募资10.86亿港元,其募资金额位列上半年医疗健康新股前三,表明其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关注度。派格生物医药于2025年5月27日上市,募资3.01亿港元。派格生物曾尝试冲击A股IPO,后转战港股并成功上市。药捷安康于2025年6月23日上市,募资2.01亿港元,上市首日股价飙升70%,显示出市场对其业务前景的看好。拨康视云于2025年7月3日上市,募资6.12亿港元。作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其具体业务和技术方向值得进一步关注。

上半年港股生物技术公司的密集上市,特别是映恩生物等明星企业的亮眼表现,印证了港股市场对创新药和前沿生物技术的持续吸引力。尽管生物技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但具有差异化技术平台和丰富研发管线的公司依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

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领域有3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包括脑动极光、佰泽医疗和大众口腔。这类公司通常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或美容服务来获取收入。

脑动极光于2025年1月8日上市,募资5.83亿港元。脑动极光是中国数字疗法行业的领先企业,被誉为“数字疗法第一股”。公司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针对认知障碍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其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已获得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手段,市场前景广阔,脑动极光的上市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佰泽医疗于2025年6月23日上市,募资5.62亿港元。作为一家医疗服务公司,佰泽医疗的具体业务模式和专科领域将决定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大众口腔 (2651.HK)于2025年7月9日上市,募资1.78亿港元。口腔医疗服务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医疗服务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旺盛。大众口腔作为该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

医疗服务和医学美容服务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脑动极光作为数字疗法领域的代表,展现了技术创新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佰泽医疗和大众口腔的上市,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传统医疗服务和新兴专科医疗服务的关注

医药/药品:传统药企与创新药并存

医药/药品领域有2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分别是恒瑞医药和泰德医药。

恒瑞医药于2025年5月23日上市,募资113.74亿港元。恒瑞医药是中国知名的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此次在港股上市是其迈向“A+H”双平台时代的关键一步。公司业务覆盖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其募资金额高达113.74亿港元,是上半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也是2025年度第二大港股IPO。恒瑞医药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其全球化战略提供了资金支持,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品牌影响力。公司在创新研发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累计研发投入达460亿元,已在国内获批上市20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并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累计交易金额约140亿美元。

泰德医药 (3880.HK)于2025年6月30日上市,募资5.14亿港元。搜索资料提到泰德医药是多肽CRDMO赛道全球第三大公司,其香港公开发售获301.15倍超额认购,显示出市场对其在多肽药物研发生产服务领域的认可。

恒瑞医药作为传统药企巨头在港股上市,代表了中国优秀药企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趋势。泰德医药则代表了医药研发生产服务(CRDMO)这一新兴领域的崛起。这两个案例共同展现了中国医药产业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和创新。

个人护理/产后护理:消费属性与健康需求的结合

个人护理和产后护理领域有2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分别是舒宝国际和圣贝拉。这类公司更偏向于消费品和服务,但与健康和生活品质密切相关。

舒宝国际于2025年3月27日上市,募资1.28亿港元。作为一家个人护理公司,舒宝国际的具体产品线和市场定位将决定其在竞争激烈的个人护理市场的表现。

圣贝拉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募资7.22亿港元。圣贝拉是一家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提供功能性食品等产品和服务。随着中国家庭对母婴健康和产后恢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产后护理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圣贝拉的上市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一细分领域的关注。

舒宝国际和圣贝拉的上市,体现了健康理念向更广泛的消费领域渗透。个人护理和产后护理作为与健康紧密相关的消费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智慧生活及医疗:AI赋能健康产业

智慧生活及医疗领域有1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即云知声,于2025年6月30日上市,募资3.2亿港元。云知声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业务涵盖智慧生活及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包括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智能医疗设备等。云知声的上市,代表了AI技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云知声的上市,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在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健康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结 上半年港股大健康IPO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特点。生物技术公司依然是主力,特别是ADC等前沿技术备受追捧。医疗服务、个人护理等与消费相关的领域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恒瑞医药等传统药企的上市,则进一步提升了港股市场的吸引力。港股市场对创新型企业的包容性以及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中国大健康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

03

A股与港股上市策略比较

为什么这些大健康企业会选择在A股主板或港股上市?这背后涉及到不同市场的特点、公司的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等多种因素。

A股主板市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盈利能力和规模的成熟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科创板则更侧重于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为尚未盈利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上市通道(如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半年A股上市的大健康企业中,威高血净是规模较大的成熟企业,赛分科技和汉邦科技则符合科创板的定位。

港股市场,特别是通过18A规则,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独特的上市路径。这使得大量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和生物技术公司能够在港股获得融资支持。上半年港股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大多属于此类。此外,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拓展海外业务。恒瑞医药选择在港股上市,正是出于加速国际化战略的考虑。同时,对于一些曾尝试A股IPO但未能成功的企业,港股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

总的来说,A股主板更适合具有稳定盈利能力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创新企业,而港股则为更广泛的创新型、国际化导向的大健康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融资平台。

04

2025上半年大健康行业IPO特点总结

资本回暖趋势明显。上半年大健康行业IPO数量和募资金额均有所增长,尤其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大健康领域的信心正在恢复。

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是主力。这两个领域是上半年大健康IPO最集中的赛道,体现了创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产业趋势。

港股市场多元化。港股上市的大健康企业涵盖了生物技术、医疗服务、个人护理、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港股市场的包容性。

明星企业表现突出。映恩生物、恒瑞医药等公司在上市过程中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和超额认购,上市后股价表现也较为亮眼,提振了市场情绪。

A+H上市成为趋势。恒瑞医药等公司选择在港股二次上市,反映了优秀企业通过多地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考量。

数字疗法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脑动极光作为数字疗法第一股的上市,标志着新兴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商业化。

05

行业未来展望

展望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大健康行业的IPO和发展趋势有望延续上半年的积极态势。

IPO活跃度有望持续。尽管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和投资者信心的提升,预计将有更多大健康企业寻求上市。目前仍有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这预示着下半年IPO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创新和技术驱动是核心。具有差异化技术平台、丰富研发管线和良好临床数据的创新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将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细分领域机会涌现。除了传统的医药和医疗器械,数字疗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高端医疗服务等新兴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资本关注。

政策环境影响深远。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如药品集中采购、医保谈判、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将继续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支持政策也将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国际化进程加速。更多中国优秀大健康企业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港股作为国际化融资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当然,IPO市场历来具有不可预测性,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对未来的IPO进程和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然而,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依然巨大,资本市场对其长期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主板的大健康IPO市场展现出积极的回暖信号,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些公司的上市,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中国大健康产业高速增长的机会。

和君咨询康养事业部

和君咨询康养事业部聚焦大健康产业,服务银发经济,为客户提供产业分析与调研、战略与产业规划、资本规划与资源对接、商业模式设计、项目策划与落地运营、组织效能提升、人才培养与培训、常年顾问等平台化、智库级实效服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