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8 18:59
(来源:中时财经)
CET FINANCE
当潮玩店客流突破承载极限,当演唱会门票瞬间售罄的提示刷屏社交平台,当一座城市因一场演出迎来大规模外来游客——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商业价值。
泡泡玛特用LABUBU魔法横扫全球,其2024年营收突破130亿元,印证着潮玩经济的爆发式增长;而“演唱会+旅游”的化学反应更令人惊叹,一场演出就能撬动一座城的交通、住宿、餐饮消费,成为激活文旅市场的新引擎。
从指尖把玩的潮玩到跨城追逐的声光盛宴,消费者为“体验” 买单的热情开始高涨。这场由体验经济主导的消费变革,正预示着下半年更具想象力的商业图景。
国研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牛家儒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指出,体验经济是不同业态的跨界融合,有利于企业快速进行战略调整,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的消费动力。
作者:李 捷
制图:乔寒云
PART 1
潮玩经济:IP驱动,跨界出圈
前不久,一只薄荷绿色的LABUBU拍出108万元天价,为国内的潮玩经济再添一把火。
消费者杨女士指着包上“龇牙咧嘴”的LABUBU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幸亏下手早,原价买到一只,现在加价都不一定能买到。”比起杨女士的得意,张女士则“悔不当初”,她曾有一只大号的LABUBU,因为自己对这类潮玩没有太多喜好,一年前在二手交易平台,以数百元的价格转让。“如果放到现在,也值不少钱吧。”张女士感慨。
作为泡泡玛特旗下IP“Monster”中的角色,LABUBU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根据财报,LABUBU系列在2024年为公司创造了6.26亿元的销售额。公开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整体的市值在去年上涨了近10倍,在资本市场上,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创始人王宁也在今年6月踏入中国富豪榜Top10。
无论是盲盒上瘾引发的消费热潮,还是饥饿营销策略产生的市场效益,泡泡玛特带来的影响力在持续扩散。
据万联证券报告,谷子经济作为IP生态中的关键情绪载体,正在带动传统商城转型,为线下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泡泡玛特的门店选址策略也体现了这一点,其高端定位和明星带货效应,成为了城市潮流地标。
近年来,潮玩经济在消费市场中表现突出,持续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到764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2025—2028年,中国潮玩市场将以9.27%的年均增速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
某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指出,近年来,伴随经济转型和生活压力的上升,兴趣消费和情绪消费成为很重要的形式,是体验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诸如泡泡玛特这样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随着Z世代的成长,他们的需求会成为新的风向标,任何行业和企业都需要重视他们的需求。而潮玩产品通过“即使满足”,还兼具“社交属性”,满足了Z世代对个性化、情感价值和社交互动的需求。
事实上,不止泡泡玛特的LABUBU系列,包括布鲁可的拼搭玩具、52TOYS的盲盒产品等,均展现出强大的用户粘性与复购率,并且都在通过创新玩法体验,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指出,大消费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体商业转变为品牌体验中心。而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爆发,文化创意和设计将占据产业价值链顶端。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目前国内潮玩行业面临着潮玩IP的热度难持续、版权风险、渠道管理、市场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具备优质IP、全产业链布局及强大渠道能力的企业正在快速崛起。而作为体验经济的一部分,接下来,潮玩企业的跨界合作将会更加频繁与多元。
PART 2
“演唱会+旅游”:点燃文旅新引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文旅、体育、健康等服务类消费增长显著。
以“演唱会+旅行”为代表的体验式经济在近年异军突起,成为文化旅游领域的创新模式,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粉丝和消费者用实际行动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显著拉动。
海南文旅厅数据显示,海口周杰伦演唱会海口站共吸引15.46万人次观众入场,其中岛外观众占比约62%,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此外,社交媒体发布的数据称,这些粉丝在4天演唱会期间,为当地带来包括住宿、餐饮、购物等各项收入超5亿元。
携程《2024上半年演出带动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项目数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演出举办期间,当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最高达200%,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最高达150%。五月天、张学友、陈奕迅等资深歌手巡演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消费狂潮。薛之谦的“天外来物”巡演甚至出现“薛之谦效应”——粉丝跟着巡演路线辗转多个城市。
对此,携程方面表示,以“演唱会+旅行”为代表的体验式经济的兴起,是疫后文旅行业复苏的重要特征和强大驱动力。文化与旅行行业收益迎来双反弹,行业收入均反超2019年同期。现象如“演出一票难求”“旅游景点人从众”屡见不鲜,印证了文化旅游正通过现场娱乐场景加速融合,并成为拉动目的地旅行收益增长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还从同程旅行了解到,演唱会对于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住宿业务提升平均在40%以上,对酒店客房价格的提升幅度平均约40%。
携程旅行的统计数据,“全球节演”用户平均年龄低于携程大盘用户3—5岁,显示出对于年轻用户的强劲吸引力。
在“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趋势之下,对于OTA平台的战略定位也带来了深刻影响。
携程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携程视之为实现“从传统OTA向文旅融合生态构建者转型”的关键契机。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更是改变行业格局、创造行业价值、提升平台增量、布局未来赛道、并提升海外市场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契机。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目前携程正在快速整合演出赛事与旅行双场景的上下游资源,并已经在一些演出和赛事合作中落地。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暑期档”,同程旅行与草莓音乐节继续深度合作,以乌鲁木齐为起点,共同探索“文旅+音乐”跨界融合新路径,以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为文旅产业注入活力。
对此,同程旅行CMO白志伟表示:“音乐节正成为年轻人探索城市的新入口。平台通过产品设计打破消费场景壁垒,用‘一张票撬动一趟旅程’,激活新疆暑期文旅消费潜能。”
PART 3
体验式经济:个性定制,多元深入
无论是炙手可热的IP玩偶,还是一次因为热爱奔赴山海的旅行,体验式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
赖阳认为,这些新消费形态的爆发,在于精准契合了消费者对享受、情感、社交和独特体验的追求。有一定的稀缺性与独特性,再通过数字化赋能和城市文旅战略推动,催生了巨大成功。
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体验的个性化和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而体验经济作为大消费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呈现出更多元和深入的发展趋势。
作为“演唱会+旅游”的成功实践,这样的融合模式正在向其他领域蔓延。牛家儒指出,体验式经济还可能会在传统领域,包括体育、乡村旅游;以及新兴领域,包括银发经济、低空旅游、海洋经济等领域不断延展。
这其中,体育赛事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当前地方上在推动“赛事+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之前的“村超”“村BA”以及最近火爆全网的“苏超”(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就是体验式经济在体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牛家儒谈道。
公开数据,“苏超”前三轮就有超过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第三轮恰逢端午小长假,6个主场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额增长14.6%,全省接待游客1241.55万人次,消费46.93亿元,银联异地消费占全国的10.8%,“苏超”球赛创新性将票根转化为消费凭证,球迷可凭票兑换商圈优惠和文旅消费优惠。
牛家儒指出,这是一次成功的以“票根经济”实现“小投入撬动大消费”的良性循环。
携程研究数据显示,如马拉松、F1等大型体育赛事。数据显示体育旅游用户以80、90后为主,且赛后消费转化率是普通游客的3.2倍。这也为体验式经济的下一个热点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F1中国大奖赛期间,携程通过推出“赛事门票+酒店+接送车+翻译导游”套餐,吸引35%海外用户延长停留。
体验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挑战也同样存在。
牛家儒指出,消费者对体验式经济等产品和服务质量、应用场景、创意设计等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直接和间接成本,如技术创新、创意设计研发投入、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及运营管理、品牌建设及市场营销等。同时,也会面临市场激烈竞争,特别是线上线下的流量争夺。
对此,赖阳提出建议,企业不具备数据驱动的洞察力、柔性化供给、创新性场景营造和高效资源整合能力,还应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基建,用于洞察体验式经济下的消费者情绪,满足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他进一步提出,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需要深挖文化基因并创新表达,构建全球化合作网络,实现技术与体验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