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黄仁勋访华推动光模块产业大涨

2025-07-18 20:00

(来源:ETF炼金师)

  在近期的一次北京访问中,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宣布了一个令资本市场振奋的消息:美国政府已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市场出口H20芯片。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中美科技交流的一次重要进展,也为国内AI算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黄仁勋还透露,英伟达将推出专为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应用设计的全新RTX Pro显卡。这些消息迅速引发了A股市场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在以光模块为核心的AI算力硬件板块,各大龙头股纷纷走强,表现抢眼。

  光模块(CPO技术)作为“AI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光模块,或称为共封装光学技术,是将网络交换芯片与光模块集成封装的关键技术,负责光电信号的转换。其重要性在于,训练和运行庞大的AI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而高效的算力传输离不开高速的光模块。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正在加速增长,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亚马逊和Meta等均在算力投资上大幅加码,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算力军备竞赛”,为光模块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7月16日,光模块(CPO)指数单日上涨4.86%,相关个股表现普遍向好。这一轮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两个。首先,行业龙头企业的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增强了投资者对光模块行业的信心。其次,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许可释放了国内AI算力市场的潜力,推动了AI服务器的采购需求。H20芯片的解禁使得互联网巨头可以大规模部署AI训练集群,进而刺激了对光模块这一核心组件的需求。

  光模块行业正处于快速迭代的阶段,800G和1.6T产品逐步进入规模化应用。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第二季度,800G模块将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部分1.6T模块也开始实现小批量出货并产生收入。同时,随着AI训练和通用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数据中心光器件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16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单个光模块产品的升级换代,更反映了算力需求的结构性增长。

  技术层面上,随着GPU和ASIC单卡性能的提升,多卡互连的带宽优化成为关键瓶颈。光模块作为高速互联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AI训练效率。拥有技术壁垒和客户黏性的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必将占据优势,尤其是在1.6T光模块的布局上。光芯片、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等相关领域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AI算力的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的早期阶段。无论是在模型训练还是推理过程中,对算力资源的消耗都极为庞大。中长期来看,光模块作为这一过程的基础支撑,其市场价值和成长空间依旧广阔。然而,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应保持理性,注意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短期内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应避免盲目追高,而应寻找适当的低位分批布局或通过定投的方式参与,以有效降低短期波动风险,力争在AI算力革命的红利中分一杯羹。

  在此背景下,光模块(CPO)相关的ETF投资工具也随之受到关注。投资者需在充分了解产品情况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谨慎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参与这一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