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8 18:42
(来源:百度)
“我想做个数字人,把自己将近30年来处理硅钢的知识、经验灌输进去,用AI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
今年50岁的硅钢“老师傅”胡惊雷,有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想法。
胡惊雷是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的热处理首席操作师,自1997年起从事硅钢热处理工作,在业内,被视为“少林扫地僧”般的高手。但近几年他一直在操心年轻人才的培养问题,因为这一行,顶尖技术人才“可能比熊猫还稀缺”。
6月25日,在武汉的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胡惊雷上了一堂AI课。这堂AI课是百度联合武汉工会,在武汉飞桨中心举办的,属于“劳动者第二技能赋能计划”的课程之一。
“劳动者第二技能赋能计划”由百度推出,致力于联合各地政府机构及工会,为产业工人、数字职业从业者和新就业群体,提供数字新职业岗位培训、AI技能应用科普、职业认证等公益课程,赋能广大劳动者,助力他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发展。
只不过,以往给无数年轻技工授课的胡惊雷,这回的身份是学生——课上,百度工作人员给他普及数字人的基础知识与制作过程,还采集了他的人像信息,准备给他做一个专属的数字人,帮他实现“用AI培养硅钢人才”的梦想。
硅钢行业“顶级主厨”
一年降低1000多万成本
武钢,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地处武汉市青山区,占地面积达21.17平方公里,约有296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6月末的武汉天气潮湿而闷热,黏糊糊地裹在人身上。武钢内的生产高炉巍然耸立,昼夜不息地喷吐烟雾。园区深处,运输管道交错纵横,装载着钢水和铁水的火车不时嘶吼,发出尖锐的鸣笛声,拖着红光闪烁的车厢,在铁道上往来穿梭。
胡惊雷在这里已经工作了近三十年。身材高大健硕的他,穿一身蓝色工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还有诸多的身份——武钢的硅钢热处理首席操作师、全国劳动模范,以及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硅钢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应用广泛,生产工艺复杂,热处理则是硅钢行业里最关键的环节。胡惊雷形容,热处理就像烹饪,操作师就是厨师。能否把上好的食材做成“满汉全席”,关键就看厨师如何掌控火候,如何把握放佐料的时机。
从业经验丰富的胡惊雷,已然是行业内的“顶级主厨”。他研发的氧化镁涂液过滤系统,只用成本200元的两个备件,就使得涂层辊使用周期延长1倍,一年为企业降低了1000多万元成本。
胡惊雷说,前阵子厂里的连续退火炉温度起不来,年轻的工人们从早忙到晚,仍没有处理好。第二天他们给正在休假的胡惊雷打电话,胡惊雷赶去园区现场,只花15分钟调试锅炉,“温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老师傅退场后
如何培养人才?
硅钢处理是高难度的技术活,更是一门需要传承的手艺活儿。
由于硅钢核心技术涉及保密,且实践起来很复杂,这门手艺的很多知识课本上并没有,很依赖经验,往往是师傅手把手教徒弟,通过这种方式传承技艺。
胡惊雷回忆,自己当年做徒弟时,“恨不得把师傅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他记了一指厚的三大本笔记,凭借这三本笔记,他连续一个月拿到培训考试的第一名,在一年内成为班长。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是成为“大师”的第一步。工业生产的步骤既多又复杂,进入实操学习后,胡惊雷经常目不转睛盯着老师傅的每一次操作,自己也在操作中不断摸索、积累。
技艺的不断精进,用“十年磨一剑”形容并不为过。当自己成为这一行公认的“大师”之时,胡惊雷才感受到,想要培养出优秀的硅钢处理人才,不但时间漫长,且难度很大。
为此,胡惊雷做过许多尝试。
他曾花3年的业余时间,总结出硅钢热处理的操作标准、个人经验和故障处理流程,并编撰成书。2008年他担任机长后,白天调设备、晚上备课,给年轻工人上课。学生最多的时候,两个机组、六七十个工人坐满了一个教室,刚结束生产还没来得及脱工衣的工人们,没抢到座位就站在过道里听讲。
在成为授课的“老师傅”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胡惊雷的课堂。可是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中,技能类的优秀人才依旧人数稀少。
胡惊雷陷入焦虑:老师傅终有退场的一天,怎么才能把专业知识和经验,一直留在徒弟们身边?
硅钢大师当学生
打造“AI老师傅”
打造一个自己的“数字人”——看着AI的发展,胡惊雷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在生产间隙,胡惊雷先把自己总结的操作标准、操作方法喂给大模型,让大模型自己学习。他发现,投喂的资料越详尽,大模型就越“聪明”,越能适应当下生产发展的需要。
那是不是还能进一步,把大模型和日渐流行的数字人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一身功力传给AI,做出一个硅钢领域的“AI老师傅”?
6月25日,在武汉的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胡惊雷这位“老师傅”,做了一回“学生”,在百度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更详细地学习了大模型与数字人的基础知识。
基于大模型的数字人技术,不仅能上传胡师傅的“专属知识库”,让数字人迅速提升到老师傅的知识水平,还能在多模协同的支持下,生成台词和动作、语音相匹配的“剧本”,让讲课的师傅激昂时昂首挺胸,平静时表情亲切,有起伏、有情绪,还能实时互动,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这样,徒弟们面对的就不再是一套无法互动的经验知识课本,也不只是一行行文字,而是语调更生动,还能随问随答的“AI老师傅”了。
AI课堂上,胡惊雷兴致勃勃,即刻就上手录制了一段自己的视频,准备着手做一个专属数字人。
胡惊雷说,想到能做出传承自己30年功力的“AI老师傅”,他又感受第一次踏入硅钢工厂时的那种兴奋劲儿。
“而且不只是我,把更多老师傅的技术输入进去,让AI自己成为一名技术大师,把一代代钢铁人的经验凝聚在一起,通过新时代的AI工具,教授给更多行业里的年轻人,那就更好了。”
他已开始计划,在“AI老师傅”诞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次钢炉故障的修复经验写成操作方法传给它。
有一个不会退场的老师傅在身边,徒弟们也能更快地成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