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8 15:56
南方财经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陈乐怡 佛山报道
七月,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一年中最繁忙的野生菌集中上市季。还是清晨,位于南华县的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就进入高峰时段。上百个商铺间,带着山野气息的鲜菌被成筐成篓地运来。
泥土与露水的味道背后,是交易端的数字化变革。交易中心的数字贸易服务平台(野生菌数贸通)为买卖双方架起了一座“货、票、钱、场、仓、贸”实时联通的桥梁,以往繁琐的结算流程被压缩到指尖一点,野生菌的收购及贸易能进行一站式的支付和结算,数字购销、物流配送、仓储等数据更是成为了数字要素,推动野生菌产地大货盘建设。
指间交易如此快捷便利,离不开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辰宜科技)的支持。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来自广东佛山的辰宜科技提供了核心的可信技术,区块链、数字签名和全同态加密等技术支撑。
“我们要努力成为中国的‘Oracle’(甲骨文公司)。同时面向产业需求,让数据既安全又可用。”辰宜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易朝刚说。辰宜科技成立于2012年,公司核心团队自1992年起便深耕思维科学研究,历经三十年以上技术积累和十年集中研发,率先在数据安全算法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完成基础软件集成创新,逐渐打破数据库市场国际巨头的垄断格局。
目前,辰宜科技已开发出博流分布式多模数据库、博流通用可信数据空间、博流区块链,博流中文编程语言、博流双智·元宇宙等产品,申请发明专利28件,获得授权的专利有16件。以博流数据库为例,这一数据库真正实现了全中文编码,兼具解释与翻译功能的双类型编程语言,有效促进了数据的汇聚、共享与融合,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今年已完成工信部相关部门现场测评,明年有望迎来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十年磨一剑瞄准基础软件研发
如果将整个软件产业体系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数据库就是深埋土壤中的庞大根系——它承载着数据洪流,支撑起整棵大树的枝繁叶茂,进而维持数字时代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
但在过去数十年间,这关乎根基的命脉,却紧握在海外厂商手中。
1968年,IBM推出首个大型商用数据库IMS;1980年,甲骨文发布Oracle关系数据库2.0。自90年代起,Oracle垄断中国电信业,IBM则盘踞金融业。全球数据库市场三分之二份额,长期被微软、亚马逊、甲骨文等巨头分食。国产数据库被列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在Gartner发布的2025年全球云数据库榜单中,国产数据库中仅OceanBase首次以“卓越表现者”身份进入全球梯队,但前五名仍被AWS、Google、Oracle等欧美厂商垄断。
在此背景下,国内有许多企业开始建设自己的数据库,2012年成立的辰宜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在自有数学理论体系基础上,辰宜科技的核心团队自1992年起长达三十余年的基础研究,一面深耕AI、大数据前沿领域,一面扎根佛山制造业获取真实场景验证。
2021年,辰宜科技率先在数据安全算法领域取得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同态加密算法获授权发明专利,这是首个国内提出的新一代全同态加密算法,在效率、安全性,还是产业化能力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颠覆式进步,也是区块链、大数据5G、自动驾驶、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领域发展的基础技术。
在全同态技术的基础上,2024年,在博流数据库1.5版发布,在金融场景中将交易处理时延从5秒压缩至微秒级。“除了加密技术,我们的软件底层架构全部提供了中文指令集与中文编程。通过2000万行自主代码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攻克了数据安全、性能瓶颈等众多难题。”易朝刚说,博流数据库通过分布式架构部署100多个单节点实例,形成高可用集群。这一突破性成果验证了国产数据库在高并发、低延迟场景中的竞争力。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基础软件国产化率提升至50%。博流数据库技术的突破一方面有望为构建全社会可信数字空间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坚实的数据基础设施,博流数据库确保数据绝对可信的前提下,重塑‘生产权、所有权、使用权’三权安全分离模式,实现数据的‘可看、可管、可控、可溯’。通过权利的分离,能够有效理顺市场主体在数据产权上的权益,从而更好地释放数据的经济价值,使得数据的流转更加灵活,使用效益最大化。” 于功山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5万亿元大关,利润总额与出口规模同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在国产化替代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的浪潮下,辰宜科技已踏上关键台阶。
据了解,博流数据库自2024年2月启动国家安可目录测评,成功通过前两阶段及严苛现场评测,预计2025年正式完成;目前,数据库已经通过工信部适配性与确认性测试,全面兼容主流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同时被评价为“首个不依赖美欧体系的数据库,直接面向AI和数据要素时代”。
从数学理论到一行行原创代码,辰宜科技用纯粹的自研穿越了漫长征途。于功山介绍,公司正朝着三年内完成科创板上市的目标迈进,并将全球数据库市场的万亿级巨头甲骨文(Oracle)视为最终对标对象。
将“佛山场景”变为“中国方案”
当人们谈及佛山,装备制造、陶瓷卫浴往往是最先跃入脑海的标签。然而,从全国来看,佛山都是“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政务服务改革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
根据2023年4月发布的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佛山市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一,其中应用水平排名第三,信息化发展总指数排名第一,其卫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也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这种前瞻性的数字基因,为许多类似辰宜科技这样的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从辰宜科技的发展路径来看,在持续开展前沿理论研究的同时,企业还扎根于佛山丰富的产业场景进行应用转化。
南海区卫健部门曾面临一个普遍的监管难题:如何有效监督分散在基层的数万医护人员?对大型医院尚有抓手,但对星罗棋布的小诊所,传统“一年一度”的线下集中考核模式,不仅组织成本高昂,覆盖频次与效率也难以保证。
“我们需要借助信息化找到新解法。”南海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辰宜科技为南海卫健局开发了云智慧考试系统。这套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线上智能监考,将考核频次从一年一次大幅提升至一年四次,医护人员“随时可考”,时间与空间成本被显著压缩,带来的变革是直观的。
如果说卫生健康领域追求的是效率与安全的平衡,那么在金融行业,数据安全则是不容触碰的生命线。顺德农商银行数字银行部相关负责人李涛的困扰代表了众多中小银行的心声:业务部门在使用数据时,如何杜绝潜在的泄露风险?如何确保数据在总行与分行间安全流转?人工核查的数据清洗工作耗费巨大的问题如何解决?
2024年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强调了数据安全对银行和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辰宜科技的全同态加密技术为缓解银行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该技术支持在全同态环境下进行密文与密文、密文与明文、明文与明文以及算法与算法之间的同态计算。
“应用线上系统,能在用户敏感信息加密的状态下,直接与明文(比如手机号)进行计算,”李涛解释道,“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又能支持大规模数据运算,解决了我们‘可用不可见’的切实痛点”。这是底层技术带来的安全感。
同时,客户经理需申请具有有效期的密钥才能获取密文信息。这不仅确保了线上数据的安全,还实现了线上线下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该方案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使数据安全管理岗位的工作重心从监控数据本身,转向了检查异常行为。这一创新应用,为银行业在强监管时代下的数据安全合规运营,提供了宝贵的佛山经验。
除此之外,辰宜科技凭借博流通用可信数据空间高效整合、验证与存储多源数据、安全可信架构、超大容量CA支持等创新特性,正在为更多行业、地方政府提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支撑。其价值在于确保数据真实性与可追溯性,强化信任基础,同时实时处理海量信息,提升决策效率,还支持隐私计算与合规流通,平衡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成为数字生态的关键基础设施。
2024年起,博流数据库等产品在佛山乃至广东省内教育、银行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核心技术也迎来了突破性进展。公司自主研发的100%共识算法,成功实现了区块链节点的小型化与微型化,直接结果是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门槛“成本降至百元级甚至趋近于零”。这使得这项以往被视为“高大上”的技术,有望赋能万千中小企业乃至于个人。
“我们的研发体系和理论体系是相互循环、不断进步的,”于功山说,“只有将基础研发面向产业需求,将认知转化为理论体系,企业的生命力才能更持久”。这种扎根本地、服务产业、反哺研发的模式,所展现的,不只是佛山企业技术创新的韧性,更是一种面向未来产业的信心。基础软件的研发并非只能追随,制造业大市同样能成为“可用技术”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