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8 06:31
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攀升,项目建设提档加速,空间载体提容增效,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经营主体活力澎湃,产业人才集中落户……放眼青云谱区,区域新动能不断被激活;目之所及,皆是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强大活力。一直以来,青云谱区围绕“生态人文都市区、产业创新未来城”战略定位,正汇聚起“众人拾柴”的磅礴力量,为产业的振翅腾飞安上强劲引擎,加速推动“老城复兴、城南崛起”。
□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 文/图
多方聚力,项目建设提质效
青云谱区创新服务机制,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精准施策,高效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如今,在这片南昌的“南大门”福地上,文旅、商贸物流、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位于青云谱区的我市又一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投资2.5亿元的朱姑桥梅村文化旅游项目将在今年8月底竣工。该项目充分发挥青云谱区交通区位优势,并串联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等地域文化资源,致力打造集明清古建筑特色、法治文化教育和文旅消费于一体的优质文旅体验点。
步入朱姑桥梅村文化旅游项目现场,城市喧嚣与古村静谧仅一坊之隔。项目开工以来,施工方对600余亩村落民居风貌和官马古驿道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提升,并建设产业大楼、村史馆、道路景观小品等。官马古驿道是整个文化旅游项目的核心,串联起了整个村落。沿途,施工方还对300余栋村里民居进行粉刷、铺贴等外立面改造和翻新工作,通过杉木格窗、青砖墙面等传统元素的应用,让现代建筑与原有明清古居相得益彰。项目还创新打造都市田园区,以集文化、潮娱、田园、亲子、休闲、人文于一体的复合业态,填补南昌乡村新式旅游空白。该项目竣工后,将为市民游客提供独具韵味的文化休闲新体验。
青云谱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特色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背后既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作为支撑,也得益于前期成功项目的示范效应。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引入婚庆产业,吸引众多新人前来消费;洪都夜巷依托工业遗存焕发新生,市民游客熙熙攘攘,催生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网红店铺;101汽车文化街区则通过挖掘特色文化IP底蕴,持续提升综合吸引力、竞争力。
尤为值得期待的是,由省、市重点打造,集艺术、运动、娱乐、融合餐饮和邻里空间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青云谱区京山街道京3+文化公园项目进展迅速,将于今年国庆节全面开园。目前招商率已突破70%,部分商户提前开业试运营,预计7月底园区建设基本完成。
青云谱区已然成为客商络绎不绝的投资兴业热地、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打卡旺地。源源不断的引进项目为产业发展增足了后劲——依托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资源集中优势,大力引进批发贸易和现代物流企业,落户了绿色农特产发展中心、即食果切配送基地等项目;依托101汽车文化街区、洪都南大道汽车商圈,积极转变传统汽车贸易赛道,引进华为问界、阿维塔、大众新能源等交付中心;依托昌南医药物流园,对接九州通医药、北京同仁堂等500强企业,洽谈推进九州通医药二期分拣中心、中药饮片仓储中心等项目……
“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请随时联系我们……”这不仅是青云谱区项目推进部门的承诺,更是行动指南。青云谱区商务、发改、科工、住建、市管、文广等部门组建项目服务专班,高效联动,通过“一线工作法”,为项目方提供从立项到竣工的全周期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走访重点项目32次,收集企业诉求47项,解决率达96%。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青云谱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2025年以来,青云谱区共实施重大重点项目216个,总投资额约614.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约328.19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173个,开工率80.09%,完成投资203.15亿元,完成投资61.9%。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添动能
近年来,青云谱区以建设省级创新型县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兴区战略,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在青云谱区金鹰路4号南昌工控电装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上正在赶制最新研发的汽车传感器产品。这些自主设计开发制作的高科技产品,经过严格质检后,将发往江铃、江淮、东风等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
南昌工控电装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也是国内商用车传感器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近期,该公司在完成上海昆山企业收购后,董事长积极前往韩国、马来西亚等地考察,筹划海外建厂事宜,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政府的牵线搭桥为我们搭建了宝贵的合作平台,我们与华中科大、东南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等机构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积极推进技术化改革,所以能在技术上保证优势。”公司管理者代表朱惠芳表示,近5年,公司荣获授权专利30余项,并于2024年开始导入EMS数据化系统并运用于整个生产、服务过程。
朱惠芳带着记者来到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企业厂房,压力传感器生产车间的自动化产线高效运转。技术人员正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生产状况。
“MES系统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人工、物料、工艺、设备等要素有机整合,实现车间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以及设备及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朱惠芳表示,公司经过数字化改革后,产能提升15%,跨过了更高技术门槛,得到了更多客户青睐。
“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研发转型,仅去年,我们获得的数字化转型补贴、产业链项目等补贴达90万元。”朱惠芳表示,在政府多项惠企政策的助力下,公司2024年营收近7000万元,今年营收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在青云谱区,像南昌工控电装这样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速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
江西普瑞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我省土壤环境治理业内头部企业,其研发水平已跻身国内前沿梯队。“我们每年和全国20余个县(市)合作,从事80余个土壤环境治理等项目。”公司副总经理左思佳介绍,接下来,企业将围绕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新材料等产业构建“普瑞丰生态圈”,致力成为世界高科技全球化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江西普瑞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迅猛,企业营业收入达6711万元,较2023年实现了22.71%的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
为促进企业升级发展,青云谱区统领制定特色化科创政策体系,从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升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等七个方面出台措施,建立起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同时,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建成17家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涵盖了装备制造、新材料、医疗等重点领域,实现该区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此外,为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青云谱区深入实施梯队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储备库,成功指导、培育威睿环保、南昌宝弘、斐耳科技分别获评省级“潜在瞪羚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指导阳光乳业成功上市。
通过系统化创新生态的持续构建,青云谱区研发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等创新指标逐年上升,去年12月,顺利通过第三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验收。
就业保障,人才集聚增后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青云谱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结合“3+3+X”主导产业和商圈等的需求,创新构建劳动力资源供给体系,将就业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闲置劳动力盘活、区域经济激活、人才服务焕新的良性循环。
炎炎夏日,南昌王府井购物中心旁的青云谱区洪城路就业之家却格外繁忙。运营人员袁晓会正仔细翻阅招工登记簿,为前来求职的陈大姐精准匹配岗位。作为区域商业地标,王府井购物中心商圈集聚了数百家餐饮、零售商户,在拉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服务业岗位需求。针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用工流动性大的特点,青云谱区设立就业之家,通过实时对接用工需求,有效解决了商户的“招工难”问题。
青云谱区以“10分钟就业服务圈”为目标,已建成1个区级、7个街道级和17个社区级就业之家。这些星罗棋布的就业之家,如同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神经末梢”,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力资源。
与此同时,各类开在“家门口”的招聘会也极大地满足了产业发展用人需求。退役军人、2025届返乡学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服务群体得到“一对一”个性化岗位推送,企业用工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2025年以来,青云谱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1场,组织企业889家,提供岗位11774个,吸引万余名求职者参会,投递简历数达3598份。
为满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青云谱区主动出击开展跨区域招才引智,在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举办专场招聘,并与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达成战略共识,推动“校地企”协同发展。
在创业扶持领域,青云谱区通过就业之家,开展创业趋势和商业变现路径分析等各类创业培训活动,教授创业者分析市场、迈出第一步,并帮助他们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在人才发展生态建设上,青云谱区已形成“产业聚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的良性循环。云观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橙啦科技、雷数科技、星观科技、中伟达等数字经济企业,构建起数字人才高地;以华为云开发者创新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利用开源鸿蒙系统,为江西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助力。
此外,青云谱区还加强与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合作,帮助创业者实现技术转化和商业转化,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