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 | 太空计算来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025-07-17 22:11

人类文明的下一步

必将写在星辰大海间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三体》里的恒星级战舰,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始终镌刻在文明基因里。

如今,这份向往已长成枝繁叶茂的空天信息产业林。地理信息进入智能化阶段,无人机制造与低空基础设施持续突破,火箭发射、卫星互联网等商业航天的发展,正重构人类未来生活的边界。

日前,2025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在合肥举办。会场上空,无人机盘旋拍摄,与地面展示的星图低空云、无人系统任务管理平台等创新成果形成呼应,让每一位参会者真切感受到“未来已来”。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的合作,更将这场科技盛宴推向高潮。双方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围绕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表示,“未来在太空,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把高端计算机变成太空里的卫星,或者空间站里的一个载荷。而在此过程中将有大量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

2025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太空计算领域合作签约仪式

2025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太空计算领域合作签约仪式

太空计算,来了

目前,我国已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推进卫星互联网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建设,纳入数字中国等多项国家战略之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全球空天信息产业加速发展。《2024全球太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共进行263次轨道级火箭发射,我国近三年在发射次数、部署航天器数量均连续正向增长。

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表示,未来若干年全球的卫星发射计划将在万颗量级,随着卫星载荷和分辨率越来越高,必然产生大量数据及计算需求,然而天上产生的数据传到地面来算,将存在传输带宽以及延迟的限制。

此外,我国农业、通信、环境监测等领域也越来越依赖实时卫星数据。卫星作为承载遥感观测、卫星互联网、灾害预警等关键任务的核心载体,也面临着从“数据采集”转向“边缘智能”,再到“天地一体化”智能算力运营的跃迁任务。

面对这一挑战,业界开始探索太空算力星座新模式,将“天数地算”转变为“天数天算”。由此,“太空计算”这一新兴场景应运而生。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未来我们需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形成一个地面计算系统和太空计算系统联合组网,构建‘一朵云’体系。我们会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一些太空场景应用。”历军在谈到合作愿景时表示。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的合作,既是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也是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生态的前沿尝试。双方将携手开发空天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算力与数据服务,推进新兴计算场景能力建设,将为我国数字经济智能化、立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赋能。

中国空天技术的破壁时刻

实际上,太空计算的落地并非易事。太空环境中的宇宙辐射、极端温差和真空等条件,对核心部件的可靠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地面上的普通芯片就算送上太空也难以工作。

邵宗有指出,国内半导体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国产计算、存储的发展,使得研发面向太空计算的硬件基础设施成为可能。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中科星图则构建了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双方的强强联合,不仅将为我国空天信息产业构建强劲的技术底座,更将在全球太空算力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据了解,双方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研发面向太空计算场景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专用核心部件,并推动“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的全链路技术创新。 

此外,双方还将合作建设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该算网将构建覆盖“用户(端)- 星上(边缘)- 天基(云)-地基(云)”的“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以实现算力资源的互联调度与数据实时处理,并接入国家级算力服务平台。

目前,国际太空计算尚无统一标准体系,而双方正牵头制定太空芯片接口规范、空天数据处理模型等核心标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生态。这不仅能让中国有望在太空计算领域推出相关标准,更能吸引全球创新力量参与,让“中国方案”成为世界共识。

普惠全球的星辰之力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算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行各业的面貌。太空计算的终极意义,从来不只是技术突破,而是让人类更高效地利用算力资源,改善生产生活与全球治理。 

此次“算力技术”与“空天场景”的深度耦合,不仅是空天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更能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推动太空计算服务向深度与广度延展。 

从安全与应急层面看,太空计算将实现气象灾害、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普通人提供更精准的灾害预防信息,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在通信领域,提升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的稳定性,缩小数字鸿沟;在民生层面,为普通人提供更精准的环境监测、农产品溯源等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与数字化体验。同时,双方还将通过太空计算服务广泛赋能智能交通与导航、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等多个行业应用,释放“空天×算力”融合创新动力。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太空计算正成为全球普惠的纽带。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将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服务全球有接入太空计算与卫星数据需求的国家、行业与企业,缩小全球算力鸿沟,促进太空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与合作。

浩瀚太空赋予人类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中国空天技术正编织覆盖寰宇的智能神经网络。未来,“天地一体化”算网成熟时,我们或许只需动动指尖,就能和宇宙进行对话。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