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8 07:01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李志刚 通讯员 梁 燕
辨认中药材、学习“天人合一”智慧;聆听中医故事、传承中华美德;制作中药香囊,感受独特韵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随着大众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医药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和喜爱,“中医药+文旅”融合业态逐步兴起,中医药研学进一步升温。
走进老字号 品味中药香
中医药老字号承载历史、连接生活,是开展中医药研学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许多中医药老字号积极探索“中医药+文旅”,推出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吸引大众走进老字号,品味药香与文韵。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由广药集团旗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筹资创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也是4A级景区。
羊城6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追寻热情。6月13日,神农草堂中医夜市拉开帷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制作香囊、艾草锤,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6月的随后几天,神农草堂还带着“药香”积极走出去,参加广州市第六中学科技节,引导学生们参与板蓝根颗粒制作、艾条制作等活动;走进广州外国语学校,给同学们带来药材知识、操作技巧。
东阿阿胶也是中医药老字号之一。依托东阿阿胶相关资源建成的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区,实现了“中医药+文旅”深度融合。据介绍,2024年文化旅游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30万人次,其中包括大批研学群体。今年3月,文化旅游区迎来1000余名师生,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师生们通过“理论+实践”的立体化研学模式,触摸药材实物、观摩炮制工艺,聆听中医药故事。
中医药老字号河南仲景也积极推动“中医药+文旅”。今年4月,2025春季仲景健康节暨长三角“仲景杯”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研学游活动举办。青少年们变为一个个在野外采药的“小仲景”,学知识、采丹皮、探工坊。“社会大众期望通过研学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增强文化。中医药研学作为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方式,能够让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中医药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宣传部部长袁文建说。
关注独特性 重视多环节
中医药研学有其独特性,根源在于中医药既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又展现出现代科学理性精神。开展中医药研学、推动传承创新,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九芝堂近年来推出了孝道文化研学之旅等,以“参观+实践+实操”形式,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医文化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芝堂(湖南)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彩虹认为,中医药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学中需引导学生理解“天人相应”“治未病”“九种体质”等理念,而非单纯学习技术。
北京人生远足国际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顾问、黄山实践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传骅认为,中医药研学在各类研学中有其独特性,其一,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其二,中医药文化有许多故事可讲,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品德的绝佳教材;其三,中医药文化并非封闭,而是兼收并蓄、融通中西的,中医药研学也要传递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会长劳立江认为,中医药研学涉及药材辨识、手工操作等环节,需特别注意安全与规范性。指导老师需具备中医药专业背景或职业资格认证,项目要做好野外实践风险管控,还要注意课程质量与研学真实性,拒绝“游而不学”。
中国旅游协会健康旅游分会秘书长王春峰提示,作为跨界融合发展业态,中医药研学既要注重文化内涵,也要贴近日常生活;遵循“科学指导+专业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养生保健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应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看好黄金期 创造新体验
中医药研学是“中医药+文旅”的重要方式,融合了中医药、文旅、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在大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了更大生机活力,业界看好前景、积极谋划未来发展。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张庆伟介绍,东阿阿胶聚焦中医药研学,形成“沉浸式体验+系统性认知+创新性传承”的中医药研学体系。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发涵盖药材辨识、经典方剂、养生哲学等模块的课程体系,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为更多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研学资源和实践学习的机会,搭建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实践平台。
“仲景宛西制药将着力提高研学质量,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袁文建介绍,将加强文化内涵挖掘,围绕“医圣”张仲景,设计AI人物形象,丰富研学产品体系,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应用,打造沉浸式中医药研学体验,发挥仲景养生小镇康养基地优势,推出仲景宛西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中药材种植观光旅游等。
中国金蝉文化馆位于以岭药业建设的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以岭康养庄园内,是展示金蝉养殖、金蝉药用食用价值的场馆。以岭康养庄园市场部负责人苏圣峰说,研学是“中医药+文旅”的重要结合点,前景广阔。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研学项目,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更多金蝉文创产品。
“中医药研学正处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的黄金期。”广东省中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莫嘉婧建议,构建分龄分层课程体系,对幼儿园、小学年龄段,侧重看植物辨认药材、听中医药故事,体验草本植物拓印、香囊DIY等;中学、大学年龄段,开始融入阴阳五行理论、经络穴位解密实验课、拔罐课等课程;其他年龄段,可以增加养生课程、实用知识、休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