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激发改革活力 聚焦健康需求

2025-07-18 06:03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7年光阴,足以让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7年变革,也能让一家老牌药企褪去沉疴,重焕生机。2018年,一根改革的藤蔓将东北制药与辽宁方大集团紧紧缠绕,打破体制壁垒、重组资源、焕发新生。以创新为笔,书写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坚守品质

在沈阳东北大药房,不起眼的“民生小药片专柜”前,药品名称、价格标签格外醒目。“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就认这个柜台的药,便宜管用还踏实。”一位沈阳消费者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几代人对东北制药的深深信赖。

这份信赖,源于东北制药对“良心药”始终如一的品质坚守。不久前,东北制药接受了国际医疗权威审核机构的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检查人员深入产品生产线、仓储物流等各个点位,对清洁度等要求极为严格。最终,东北制药凭借数年如一日构建的严密质量管控体系和洁净生产环境,以“零缺陷项”通过检查,赢得了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药价能低,公益投入绝不缩水。”东北制药党委书记王新鹏介绍,7年来,东北制药在辽宁方大集团引领下,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全面振兴及抗疫救灾等社会捐赠。

从守护民生的2元平价药,到通过权威认证的国际化品质;从产业扶贫的精准投资,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发力,东北制药用7年实践将关注民生植入了企业的成长基因。

激活体制

“建议在转化前部屋面至甲醇尾气环保装置检修平台增设固定爬梯,方便员工检修也能消除安全隐患”“建议在包装传输线上增加自动间隔系统,防止多个药盒一同通过,导致承重误判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条条看似不起眼的建议,从基层员工的指尖直达决策层案头,经论证后被迅速采纳。

近年来,东北制药持续畅通建言通道,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仅去年一年,就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实施。103分厂厂长杨文锋感慨道:“以前碰上堵点、难点,员工是带着‘问题’找领导,现在是带着‘方案’找领导。”

这种“我要干”的热情,被体制机制的改革彻底激活。为持续激发员工热情,公司还构建了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近三年累计为员工兑现采购降本、小改小革等各类创新提奖2700余万元。

机制的“松绑”更带来了效率的飞跃。每天清晨的“产销衔接会”在30分钟内高效完成,生产、销售、物流负责人齐聚一堂,快速疏通堵点。而关乎公司重大利益的合同审批流程,则在系统中有可能面临反复“驳回”。

“加入方大集团后,我们全面导入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对于重大合同,法务、财务等职能部门会对付款条款进行极限式风险排查,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东北制药总经理蔡永刚表示,“这种该快则快、该严则严的管理方式,也正是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东北制药的生动实践。”

研发创新

“改革始于7年前。”回忆过往,东北制药董事长周凯感慨万千:“我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反应快、好掉头的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从市场、竞争、工艺等多维度精准识别高潜力新药项目,确保新产品诞生之初就具备市场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研发战略视野的开拓——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在上海成立生物研发基地,并成功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目前鼎成肽源已构建起覆盖TCR-T、CAR-T等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体系,并针对相关疾病,开发了10余款免疫治疗产品。这一布局,让东北制药一举跻身细胞治疗第一梯队,开辟了生物创新药的新蓝海。

今年上半年,东北制药启动大规模硕博研发人才招聘,全面充实东北制药研究院、上海生物及北京鼎成肽源科研力量,“我们倾注的是‘耐心资本’,通过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高地和技术标杆,让创新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周凯说。

丹枫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