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职教驶上“快车道”

2025-07-18 05:58

转自:贵州日报

实践性教学。 肖知潞 摄

实践性教学。 肖知潞 摄

实践性教学。 肖知潞 摄

实践性教学。 肖知潞 摄

葛昆 肖知潞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对高水平、跨领域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紧盯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行业变化,特别是数字化经济的风起云涌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学院院长武斌儒对各专业系院提出了“通过做强、做特、做精优势办学专业,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适配度”。学院机电工程系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在贵州省首批创办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在研制地方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学院紧跟新兴产业发展,精准对接贵州区域发展需求,创新性地搭建起“三维九项”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成立产教联合体实施产教融合三互通和“三教”改革,形成“五维”科教融汇新范式。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双轮驱动,学院新能源汽车职教驶上“快车道”。

产教融合三互通和“三教”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冲压成型环节。”在贵州轻工职院汽车制造工艺与试验技术课堂上,来自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高以波老师正为2023级新能源汽车技术1班的同学们讲解汽车制造冲压成型的相关知识。

然而,当讲解到一些复杂的原理时,不少同学开始面露困惑。高以波敏锐地捕捉到了同学们的反应,为同学们播放起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实际生产制造的相关视频。画面中,巨大的压力机设备高速运转,金属板材经过模具冲压成各种汽车零部件。“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实际生产中的冲压成型环节,钢板在强大的压力下瞬间变形,成为我们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以波一边指着屏幕,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同学们被这震撼的画面深深吸引,直观地感受到了冲压成型的过程,原本抽象的知识瞬间变得生动易懂。

随后,同学们来到实训室,一排排实体车整齐排列。高以波站在一辆车前,指着车身的各个部位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些部分是通过冲压成型制造出来的。”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高以波都一一耐心解答。在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对冲压成型工艺有了深刻而直观的认识。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为此,学院积极与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大力聘请像高以波这样有着丰富一线岗位经验的企业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学院的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深入生产一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师资的双向流动。

不仅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创新,学院还联合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贵安新区产业需求,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整车系统级诊断、高电压零部件功能级板卡设计与故障零部件修复、高电压零部件性能测试与评估、制造工艺设计与优化以及生产管理与服务等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60.78%。同时,学院已与五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贵阳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实训基地等11个校外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锻炼平台。

学院成立新能源汽车运维技术工程中心,通过社会培训、项目合作的方式有效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育培结合校企共同提炼转化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与企业培训标准一致的教学资源;从企业引入短链条和小批量培训设备生产线入驻学校进行企业孵化等方式,创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契合学情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解决实训设备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学院机电工程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带头人杨学易介绍,通过实施产教融合三互通和“三教”改革,使专业教师专业懂行、教学内容对口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创新,有效解决对应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的教学资源不配套、不匹配问题。

聚焦行业需求

推动科教精准融汇

行业需求引领,科教精准融汇。企业有需求,学院有行动。2024年夏天,深耕新能源汽车三电维修、高压检测以及运维设备研发等领域,并获得了多家电池厂家的维修授权和认证的优快保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出了电动压缩机维修测试设备研发的需求。贵州轻工职院机电工程系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带头人李小鹏迅速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李小鹏带领着团队成员日夜奋战。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和调试。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测试设备,目前正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下一步,学院拟与优快保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优快保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拟成立贵州分公司,同时将部分研发和生产业务转入学院。届时,教师和学生可深度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形成“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共建沉浸式实训基地,学生们的课程实践作品将不仅仅是教学成果,更是实实在在的产品,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学院新能源汽车运维技术工程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有组织地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社会服务项目科研。

新能源汽车运维技术工程中心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深度融汇,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教学促进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应用。从实际工程科研项目中重构出科技创新类教学项目,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搭建科教融汇生态平台。

目前,融汇维度包含课程体系融汇教师科研成果、师资队伍融汇合作企业研发骨干、教学案例融汇教师典型科研项目、实训场地融汇科研工作场所以及创新创业教学融汇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五维”科教精准融汇。

筑牢标准根基

引领行业与职教同频共振

贵州轻工职院深知标准对于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制定包含地方行业标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院校教学标准等多维度标准,引领行业和职业教育同向发展。

5月7日,李小鹏博士与贵安新区市场监管局质量管理处的负责人一起探讨制定贵阳市地方行业标准《电动汽车维修场地高压管理规范》的相关事宜。

学院基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行业调研,合作单位联合企业制定了天津市地方行业标准《电动汽车维修场地高压管理规范》,学院联合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规范了维修企业场地标准建设和院校高电压实训基地场地建设,引领行业前行并夯实人才培养标准根基。

同时深度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与教学标准研制工作,精准把握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脉搏。秉持技术难度分级理念开发《电动汽车高电压系统评测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方位规范技能评价准则。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打造学校专业教学、课程、场地及考核等系列标准,且运用知识、技能、素质3个一级评价指标与9个二级指标明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全面规范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评价考核体系。

截至目前,贵州轻工职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获批立项为省级重点专业,建成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教学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团队,师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9项,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7.32%,相关育人经验与实践成果在津黔两地116所院校推广。此外,学院还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梯度化”的课程体系输出到泰国,实施海外办学与技能培训,为“黔技出海”提供职教样板,树立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新标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