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7 14:36
当前,家居行业正经历从粗放增长向精细化运营的关键转型。在此背景下,慕思却凭借超60%的床垫毛利率脱颖而出,这一数字近乎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堪称“利润奇迹”。然而,高毛利不等于高盈利的残酷现实也随之浮现,行业新阶段角逐的本质,实则是围绕“效率”的生死时速。 本文将通过8家核心企业2024年的财务数据拆解,直击行业核心命题:谁在靠品牌溢价收割利润?谁能以成本控制捍卫净利?谁又在转型浪潮中黯然掉队?
8大上市软体家居企业盈利图谱,
断层式领先与高毛利王
上市软体家居企业2024年的财务数据揭示了一个明显的断层格局。顾家家居以184.8亿元的营收和14.17亿元的净利润稳居榜首。
毛利率方面,慕思股份以50.08%位居榜首,比第二名的敏华控股高出9.95个百分点。然而高毛利不等于高净利。慕思虽然毛利率高达50.08%,但其13.70%的净利率仍低于匠心家居的26.80%净利率表现。而梦百合尽管毛利率达36.85%,但其净利率仅为-2.12%,在8家上市企业中排名靠后。
品类毛利对决,
谁是真正的利润引擎
从品类来看,8大上市软体家居企业都有自己的王牌毛利产品。顾家家居卧室产品毛利最高,为40.81%,沙发、集成产品、定制家具的毛利率分别为35.37%、29.45%、28.12%。此外,卧室、集成、定制家具产品的毛利率均有上升趋势。
敏华控股床具及配套产品毛利率最高,为43.8%,沙发及配套产品的毛利率是40.9%。
喜临门床垫毛利率最高,为38.40%,软床及配套、沙发、木质家具毛利率分别为29.32%、18.75%、1.46%。
梦百合卧具毛利率最高,为54.25%,沙发次之,为37.41%。床垫、枕头、电动床的毛利率分别为36.66%、32.99%、36.45%。
慕思床垫毛利率最高,为61.42%,床架毛利率是47.89%。
麒盛科技配件及其他产品毛利率最高,为43.16%。床垫和智能电动床的毛利率分别为42%、34.29%。
匠心家居智能电动沙发毛利率最高,为39.53%,智能电动床的毛利率是39.25%。
中源家居功能沙发毛利率最高,为21.34%,固定沙发毛利率为14.29%。
综合8家企业核心品类(营收最多)的毛利率来看,慕思床垫实现领跑。
业务模式对决,
内外销战略决定盈利格局
软体家居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业务模式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内外销结构、品牌定位以及渠道布局三个方面。
首先从数据来看,8大上市软体家居企业的内销市场明显疲软。境内营收方面,仅有梦百合、中源家居实现正增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身这两家企业就是海外市场占大头。境内毛利率方面,慕思以51.13%位居第一。
慕思的高毛利得益于其聚焦高端床垫市场的战略。床垫和床架在慕思营收中合计占比高达77.53%,其中床垫产品对收入的贡献更是接近50%。这种专注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策略使其在毛利率方面遥遥领先。
其次,外销市场逐渐成为重要变量。8家上市软体家居企业中,7家海外营收均实现了正向增长。尤其是顾家、喜临门、慕思等以内销为主的,其海外渠道的开拓正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最后,渠道结构同样影响盈利水平。2024年全年,慕思经销和电商渠道毛利率高达50.27%和52.71%;梦百合直营店渠道的毛利率为52.18%。这表明通过优化多渠道布局并精准定位各渠道功能,企业能有效提升利润空间,尤其是对软体家居相对友好的电商渠道,其展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
未来竞争焦点,
盈利修复路径与新增长极
从数据展现的趋势来看,软体家居企业未来的盈利修复与增长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路径展开:
其一,内需修复政策发力。以旧换新政策正在提振行业信心,根据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这一成绩已大体接近去年超1.3万亿元的全年水平。而沙发、软床、床垫等软体家居,由于产品更新周期短,且焕新方面,更容易成为消费者焕新的首要选择。
其二,产品结构高端化。慕思的高毛利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参考,其高端床垫产品毛利率超60%的模式,正加速行业高端产品线的拓展。
其三,全球产能优化配置。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布局全球产能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其三,智能化与健康化转型。据Growth Market Reports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睡眠技术市场已达150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增长至6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4%。同时,据官方数据预测,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智慧睡眠与健康家居融合,正为行业打开增长新空间。
写在最后:
纵观8大上市软体家居企业,其各自都选择了不同的盈利路径。慕思以超60%的床垫毛利率成为“高端利润王者”;顾家家居以184.8亿元年营收稳坐规模冠军;梦百合、麒盛科技、匠心家居依旧驰骋海外市场。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和海外市场拓展,软体家居行业的洗牌正在加速。而那些在品牌溢价、成本管控和全球布局上建立优势的企业,将在这场利润争夺战中赢得更多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