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李向良履新大唐集团总经理:高负债与转型压力下的电力央企如何再次突围

2025-07-17 22:22

(来源:企业思想家)

日前,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李向良同志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李向良,19685月生,汉族,出生于山东梁山,籍贯山东省济宁市,工学学士,工程硕士,中共党员,19908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李向良长期在中国华能工作,2021年起任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三个月前刚刚就任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

当前,虽然大唐集团曾创造资产负债率“八连降”的佳绩,从历史高点下降超9个百分点,2017年成为负债率低于80%的两家发电集团之一,但旗下上市公司负债率仍高企,华银电力84.97%桂冠电力62.18%,均远超健康水平。

大唐集团旗下五家上市公司构成其核心资产版图,近年财报却勾勒出一幅持续“失血”的图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上市营收净利润双降。如大唐电信2024年度营收同比下降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同比下降28.65%;大唐高鸿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5.31%,净利润亏损扩大47.21%。如此大幅度的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其次,个别子企业长期亏损。例如,作为集团内亏损最严重的子公司,华银电力10年间仅2015年实现盈利,其余9年均亏损。其短期借款达43亿元,同比翻倍,财务风险高企。

再次,盈利能力的系统性塌陷。四家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全部低于15%的理想值。大唐新能源毛利率高达40%却被管理费用(增长2296万)和财务费用(16.3亿)吞噬利润,净利率骤降至8.8%

转型阵痛在数字中显露无遗。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从未停止——甘肃连城发电破产、保定华源热电清算。但火电依赖症未解,新能源羽翼未丰,青黄不接的能源结构让业绩复苏遥不可及。

集团向新能源转型面临发展瓶颈。

火电依赖是沉重遗产。托克托电厂——这座世界在役最大火电厂是大唐的骄傲,也是转型的负累。当集团仍将半数身家押注火电时,煤价高企与电力过剩的双重挤压下,火电板块已成业绩“出血点”。

新能源业务存在追赶困局。集团尽管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塞罕坝风电场,但仍坦承“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2024年,新增装机破2000万千瓦的成绩背后,是与其他央企在新能源赛道差距拉大的隐忧。

战略转型有财务方面的制约。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电网配套改造、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每一步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当现金流紧绷时,两难抉择就成了制约发展的常态

面对资产负债表的“三座大山”,李向良在华能积累的经验可能成为破局关键。大唐集团曾通过资本运作增加所有者权益、将负债转化为权益、剥离低效资产三大路径实现负债率八连降。如今这些工具仍具价值,但需要更精准的操作。

2010年,大唐背负着“三座大山”(高负债率、煤化工和西南小水电)。15年后,摆在李向良面前的名为“债务压力”“转型瓶颈”“业绩困局”这新的“三座大山”同样需要跨越。

李向良身后是华能北方公司董事长任上积累的新能源经验,面前是大唐山东公司89.94%负债率的警示牌。在“双碳”目标倒计时的滴答声中,这位电力老兵的每一次决策,都关系着9.3亿平方米供热区域的温暖,更决定着10万大唐员工能否在能源革命浪潮中平稳靠岸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